《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 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 (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 集古人之文,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和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春秋左氏传》开端,选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数量*多,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被作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 唐宋八大家 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便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分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绝大多数是散文,
《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点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点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钱明点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书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体竖排版重校排印。据原版校勘结论直接修改了相关正文。同时,改正了繁体字版的若干标点或文
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 ,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 100余 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 1500 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多、*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文华丛书:笑林广记(套装共2册)》按主题共分为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古文观止》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选材上起《左传》、《国语》,下止于刘伯温、归有光,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但同时也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册中,得其上品,一览而收全功。其内容则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 ,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小型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 双壁 。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宋蜀刻本唐人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 现存宋蜀刻残本《新刊权载之文集》为权氏文集的传世宋本。
本书为明代潮州*文献价值的大型文选之一 《潮州耆旧集》的点校本,原书为清道光年间顺德人、潮州府学教授冯奉初所辑,共37卷,收录了明代宣德至明清鼎革两百多年中潮州地区20家的著作。点校底本选用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潮州会馆影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道光原刻本,道光原刻本校勘较精,且影印时又做了一些校勘。点校者花费十年时间,广搜资料,反复查考,遵循古籍整理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精心的校勘。本书的校勘出版,对于潮汕地域文化乃至我国整个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意义。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苏轼(一○三七 一一○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其诗清新豪健,且喜用比喻夸张,独具艺术表现力,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风豪放旷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快晓畅,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擅长行楷,常自有新意, 结体短肥 有天真浩瀚之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其画善作墨竹、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重寄托之意。
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成果。这是编者几十年研究戴复古的成果,堪称是目前校点精准、收诗文全、为学界提供一本可信可用之全集。本书以台州丛书甲集本《石屏集》为底本,参校四部本、四库本、名贤本、宋诗抄本等版本互校。序言由社科院刘扬忠研究员、浙大教授胡可先各一篇;前言由校考结合几十年研究成果写成;计诗七卷词一卷,整理收集佚诗佚词84篇,佚文2篇,合为一卷,附录族人诗一卷,原序跋一卷,校点者论文选录一卷,共十二卷。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 便于 的读者学习、欣赏。
《庐山古今游记丛钞》为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者吴宗慈(1879 1951)在1932年编撰《庐山志》时选编的历代庐山游记,著名诗人陈三立为该书题签。原为线装二册,铅印本,150筒子页,收录晋朝至民国时期游记约44篇,1933年在上海印制500套,现存世不多。此书汇集了上下一千六百年间,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庐山的游记,包括如慧远、白居易、陆游、徐霞客、黄宗羲、胡适等名人的作品。游记有浓墨重彩的着力渲染,也有轻描淡写的平铺直叙,他们大都语言优美,记叙生动,寻幽探险,引人入胜。这些游记是认识庐山、了解庐山原始、真实的手资料,是宣传庐山、研究庐山可靠、珍贵的依据。
王志娟选编的《红楼梦诗词联赋(图文本上下)》按回目先后收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为使读者加深理解,随文附注及前人相关评点。注释和评点部分,则以王伯沆先生手批本、脂砚斋评本为主体,同时参考周汝昌、蔡义江诸先生的系列研究*作。同时,选配历代红楼版画作品。图文并茂,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