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所*,陈书良笺注的《姜白石词笺注(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以夏承焘校定本为底本,并参稽明清以来各种版本及相关文献,仔细比堪,认真考证,对白石词作深入的整理,分校记、笺注、辑评和评析四部分。书后还附录了《版本考》及各本序跋等。校勘严谨,资料详备,为研究白石词提供了*大便利。
本书从唐宋两代各个发展阶段精选唐宋词人50多家,收入唐宋词名作120余篇。取其精粹,以既充分反映 词体特性又充分反映作者个性为选录标准。至于品评,重在契合词心,领略词境,体悟唐宋重要词家的流派、题材、语言、风格,为反映唐宋词的总体风貌提供借鉴。
本套丛书自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出版,至今已近十九年,重印过四次。其间,陵续有学者同好或致函书局、或撰文发表,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 正如唐圭璋先生在《修订说明》中所言,《词话丛编(繁体版)(套装共6册)》原稿“未加标点”、“其错字很多”虽经唐先生亲自校改,“但因不能入国图书馆查书,疏失仍多”。虽经唐先亲事董理,修订工作只能由我局请人而为。其事殊非易,前后积数年之功,方始告竣。此间发生的文字和标点的错误,自当由我局编辑部负责。 按我局惯例,重印再版,应当修订后,方可面世。然《词话丛编(繁体版)(套装共6册)》原为活版铅排,其工艺者之亟需。同时,我局已聘请尃人,对全书作全面修订,等完成后,将重排新校出版。 一九九一年,李复波先生所编的《词话丛编索引》单行出版。此次
《宋人诗话外编》,程毅中主编,收录范围涉及一百种书,无论论诗而及事或论诗而及辞的都尽量收入,以省读者翻检原书之劳。宋人笔记中多数是论诗而及事的记载,近于《本事诗》的性质,对知人论世还有一定作用。还有一些书实际上是引诗以论事、引诗以证史的,对读诗也不无参考价值,但往往不免流于繁冗泛滥,本书也酌量收录。对离题过远的部分则作了适当的删节,并加注说明,以免断章取义。原书已经散佚而见于《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书的佚文一般不予辑录。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宋词是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学形式,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词历来选本众多,《宋词三百首》撷取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是历代选本中较好的一部。“中信国学
《屈赋通笺附笺屈余议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收录了《屈赋通笺》、《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四种。前两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本校订重排,另增附《释屈赋三“耿介”义》、《屈赋研究法之商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三百三十周年》、《屈赋篇章疑信诸问题答席启驯先生》五篇文章;后两种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本校订重排。以上四种,从各个方面对屈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屈赋通笺附笺屈余议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由刘永济编著。
苏辙(1039 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辙饱读经史,性情沉静,为人耿介,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数十年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晚年闲居颍昌(今河南许昌),杜门不出,以读书著述为乐。苏辙学问文章,深受其父、兄影响,一生作诗二千首,散文一千篇,而以散文的文学成就较高,散文中又以书、记、传、序、论、策和杂说为代表。风格沉静简洁,文理自然, 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 (茅坤语),在苏轼去世之后,苏辙便成为文坛泰斗。苏辙诗歌的风格清淡朴实,一如其人。苏辙诗文集是苏辙生前亲手编定的,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共
本书为著名学者陈友琴所选注的清代绝句诗选。陈友琴从清代六千余家诗人中精选两千余首五言、七言绝句,附有每位入选诗人100余字小传及简要注释。该书填补清一代绝句诗选空白,与《千首唐人绝句校注》《千首宋人绝句校注》同一系列。
《全宋词(简体增订本)(套装1-5册)》是据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唐圭璋编《全宋词》繁体竖排本和一九八一年版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本改版重排的。自一九九九年初问世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近年来,宋词研究和考订工作大有进展,出现了一些新资料。新成果,编辑部的工作便只能局限于《改版重印说明》中交代过的四个方面,因此,这些新资料、新成果无法在本书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此次重印,我们仅对已经发现的二十馀处文字和标点的错误作了订正。 我们约请冉休丹先生编制了《全宋词作者索引凡》,兼收唐圭璋《全宋词》和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中的全部作者,单印一册。
《辛弃疾词》自宋代编为《稼轩长短句》,一直流传不绝,版本众多。现代注本以邓广铭先生所着《稼轩词编年笺注》详尽精当,影响颇大。今以此本为据,精选辛词名作二百零二首,并酌加注释,附录古今词评家的部分词评,单评列于词后,通评附于书末,编为是书。采用宣纸綫装,列入『文华丛书』出版,以飨读者。
《古典文献新视野丛书:清词序跋汇编(套装全4册)》讲述了清词号称中兴,除了词作之外,词学批评文献也很丰富,此书汇集了有清一代的词集序跋等资料多达3000余篇,是关于清人论词的一大文献渊薮,内容涉及广泛,或校勘评骘、或阐述源流、或推扬赞赏,从中可以概见清人词学观念及清词中兴的原因。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後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填词名世。康熙十五年二六七六)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循迁至一等。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他生於顺治十一年二六五五),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二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著述十分丰富,今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然而这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编刻遇《大易集义粹言》、《词林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才华艳发,气质上多受汉文化影响。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
本书收录袁枚著作10种,即《随园六记》《随园纪游册》《随园雅集图咏》《 随园食单》《随园随笔》《随园诗话》《小仓山房尺牍》《牍外余言》《子不语》《续子不语》,并收录2种与袁枚及其随园有关的著作,即《随园琐记》《随园轶事》。这些著作,基本能反映袁枚在饮食、园林、读书、写诗、旅行、会友等方面的有趣见解和实践,也能体现袁枚好谈鬼怪、风流自赏的文人个性,是一套适合消闲怡情的好读物。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杰出的词人,在我国词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人词作约于南宋时期即已合刊为《南唐二主词》行世,后世续有辑补。该集历来真伪混杂,词作文字异同纷繁。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次子王仲闻先生曾搜罗众本,参稽多种相关文献,细加比勘,认真考证,对该集作了深入的校订和梳理。本次整理出版的《南唐二主词笺注》,系著名文史学者陈书良等在前贤校勘基础上,对南唐二主词所做的注释、辑评、评析,更增加了对二主词的理解与赏析。书后还附编了散见他书的佚作,历代评语、本事资料及各家序跋和相关考证文章。校订谨严,注释精确,资料详备,辑评丰富,评析到位,为研究南唐二主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现据我局平装本整理,收入精装典藏本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
一九二四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书杂物放置在一起的“四库全书薈要”,所幸该书不僅完整无缺,而且觸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薈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在竄逃之际,又把“薈要”运到台湾。一九八五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本,共五百册。 由於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睹‘四库全书薈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集团对於“薈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
东坡词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于后世者,至为深远,而笺注寥寥,传世者包括宋人傅干残本,两家而己。今人龙榆生之《东坡乐府笺》,人称详备,至谓为宋词三大笺之一。然龙著笺多采自传干,编年几本于彊邨,虽间有补充发明,对传、朱之误亦时有匡正,而对两家失考不当未加详察而袭用者,亦不时可见,余当惜之。 东坡词龙笺原编年贰估零肆首,其间似是而非、不尽确当,《笺证》正之者数十首。其原未编年,经博考羣籍,证之以本词及东坡之行止,新予编年者又佰拾叁首。是则《笺证》所收东坡词叁佰陆拾首中,编年者已近十分之九。即此一端,对东坡词之研究,当亦助益良多。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清人词话为词学批评文献集成性系列著作,汇集了800家清代词人的评论文献资料,是目前词学文献著作中收集词人*多、评论资料汇辑*丰富的著作。采录材料有以下类别:(1)词话、诗话、曲话;(2)序、跋;(3)词集、词选批注评语;(4)笔记、书札;(5)书录、总目提要;(6)史传;(7)论词诗、论词词;(8)词韵、词谱、词律;(9)评词专论。
本书依上缰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之1979年新1版《宋词三百首》为据。 本书按唐笺本自序说明,将《忆王孙》的作者李甲订正为李重元。将《青玉案》的作者黄公绍订正为无名氏。 本书将原编钱惟演、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严仁、刘克庄等所用诸多“木兰花”词牌,一律按《钦定词谱》称“玉楼春” 本书对原编诸作少数文字、标点、断句,或难合文意,或不合词律者,则通首按《全宋词》或《钦定词谱》改定。 本书体例,先介绍作家,后列出作品。从首至尾,每首词作都用数字统编顺序,以便检阅。每一词篇均从词谱、注解、作意与作法三方面撰写,以备全面欣赏并按谱填词。 本书采用词律均依《钦定词谱》。检查用韵,依戈载《词林正韵》并当代常用词韵。 本收词谱部分所用之符号,一律规范在圆圈之内,虚处为平声,实务为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苏轼词编年校注(套装共3册)》包括《苏轼词编年校注(上册)》《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苏轼词编年校注(下册)》共3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苏轼词编年校注(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苏轼是北宋全能的文学、艺术大家。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把宋诗发展到高峰;书法舆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家;他又善于绘画,所画墨竹,后人称为玉局法,其作古槎、枯木、丛筱、断山,笔力跌荡,为世所称。而他之于词,则具有一个伟大作家和一个伟大词派的开创者的崇高地位。大家知道,公元九六。年北宋王朝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到了仁宗庆历时期,一方面,由于将近百年的承乎,社会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内外危机的加深,促起文人对现实的关心,诗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