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元曲是个统称,包括散曲与戏曲(杂剧),散曲又可分为小令与套曲。本书为著名学者任中敏所选编的元代散曲小令选集。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并为古代韵体诗歌的经典选本。本社为之选配插图,增加注释和眉评。
本书收录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繁体竖排,宣纸线装出版 在我国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中,戏曲是一门影响广泛、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我国的古代戏曲源远流长,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从北宋中叶正式形成,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后期的花部等发展阶段。在这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戏曲名著,其中,尤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四剧熠熠夺目,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被誉为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
本书是一套系统综合的我国古代诗词曲音乐总集,是从宋代以来的《白石道人歌曲》《事林广记·唱赚谱》以及明清《魏氏乐谱》《九宫大成》与古琴谱中搜集、筛选出乐府、唐宋词与元曲中具有“音乐经典”性的作品,译成现今广为流传的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谱式,再现古代诗词音乐精品之风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歌可唱的古代音乐作品,告别“哑巴音乐史”。
《明清八大家文钞》,民国四年(1915)王文濡编选,收录明清古文名家归有光、方苞、刘大栅、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等八位的优秀散文作品,主要是明代【唐宋派】和清代【桐城派】的作品。编者谓编辑此书的目的在于“存先正之典型,树后学之模范气”。 【唐宋派】是明代文学流派,茅坤、归有光等人是其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当时的前后七子【文必秦漠】的主张,反对盲目尊古的倾向,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并重视在散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的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清代【桐城派】即继承了它的传统。
本套书收录了元好问,孙梁,杨果,刘秉忠,杜仁杰,王和卿,张弘范,商挺,伯颜,不忽木等人的元曲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百篇》。 元曲是中国文学中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包括散曲与剧曲两部分,它汇萃前代文学的精华,以尖新泼辣,雅俗兼容为特点,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元曲的总集与选本,自明清以降,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曲与画·元曲三百首》,着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中华书局1958年版《元曲选》、1986年版《全元散曲》为底本,参酌他本,选录各家剧曲,散曲310首,力求反映元曲的发展概貌,特邀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元曲绘制精美国画,使曲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
《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六),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抨击时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后迁为浙江途昌知县。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紫钗记》《还魂记》郎《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信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作品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艺术上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他曾言 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茅暎评《牡丹亭》为明吴兴闵氏朱墨套印本。本书采用双色套印、线装出版的方式,提供《牡丹亭》的一种珍贵版本供爱好者阅读与研究。
《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包括:《汤显祖戏曲集(上册)》和《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汤显祖是我国历*著名的戏曲家之一,他创作的昆曲《牡丹亭》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海内外受到广泛重视与喜爱。校点者钱南扬是著名的戏曲史家、教育家、民俗学家、曾获我国*届戏剧理论著作获荣誉奖,并与顾颉刚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其任武汉大学、杭州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期间,培育了大量人才,在我国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版竖排版)(套装上下册)》收录汤显*世的五种戏曲,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以上合称临川四梦)和早期创作的《紫箫记》,五十余万字,是戏曲研究界大家钱南扬
《汤显祖集全编》收录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著作,由诗文和戏曲两部分合成,另有传记、评论作为附录,末附《汤显祖年表》。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生前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戏曲作品,其中以 临川四梦 为代表的戏剧创作代表了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辉煌成就,可与西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相提并论。《汤显祖集全编(共6册)》为即以徐朔方生前对汤显祖的诗文、戏剧作品的编年笺校为基础,充分吸收若干年来汤显祖及其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原有的笺校成果加以全面修订,并新增汤氏佚文数十篇,将为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全面、可靠的汤显祖作品全编。
元代文学以曲名,元时就已将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种。以文艺样式分类,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为流行歌曲演唱;从音乐系统来看,二者同属北曲系统的乐曲,所以统称为曲。元及元明间杂剧今存本261种(包括残本);元散曲据《全元散曲》共辑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内有很少南曲。《全元散曲》出版后,又有新发现。无论杂剧和散曲,都体现了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王国维称元杂剧的文学成就为“一代之绝作”(《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胡适也赞元曲为“流之文学”(《吾国历史上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 蕃曲 胡乐 ,起初在民间流传,被称为 街市小令 或 村坊小调 。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作者大多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伎。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全书七万余言,中英对照,近500幅精美图版。 鼻烟壶始于清康熙朝,后由于皇帝喜好,令官作坊集各种工艺材质制作,尽善尽美,举世赞叹 袖珍中华艺术 ,其中尤以内画鼻烟壶凭借细钩笔穿过小孔在方寸间左右相反作画,堪称鬼斧神工,亦是鼻烟壶制作中惟一能真实体现书画主流艺术之美的类别。 冀派内画大师索振海,内画作品清新脱俗,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其于山水、花鸟、走兽、人物、仿古、肖像,无所不精。尤善山水,运笔墨染,有如神助,人称 壶中傅抱石 ,又有谓内画至此境界,已空前,恐绝后。 索振海天纵英才,胸中自有画稿,信手捻来,即成佳作,由于其深厚的国画底子和不凡的艺术天分,许多存世精品皆为一次绘成的孤品,此书中收录多为其孤品或妙作,于各类别的作品亦少重复题材,画法亦囊括写意、工笔、写实、油彩、泼墨等不
元曲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以曲词为主,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内容而言,它所描写的故事,涉及自有史以来到元代的各个朝代,触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就题材而言,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伦理道德剧、历史故事剧等。丰富多彩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物,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众生百态、悲欢离合,在美与丑、善与恶、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较量中,智慧决定了人的命运。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自由活泼、率真直露的新兴诗歌,成为元代文人吐露心声、抒怀泄愤的工具。其中爱情闺怨、叹世疾时、隐逸超脱类作品,更是在戏谑调侃、嬉笑怒骂中揭示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所以,无论杂剧还是散曲,都确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本书为《历代诗词鉴赏辞书大系》中的一套,其他还有:《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词鉴赏辞典》、《近现代诗词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 一、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收入200位元曲作家以及无名氏曲家的优秀散曲745首,下编收入31部元杂剧的优秀剧目中的52折。包括小学、中学、非文学专业大学语文课本,以及新世纪*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各级学生解读背诵的元曲篇目;元代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元曲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数百年来流传的元曲名篇、杂剧优秀剧目和有名句的曲作。每篇(折)作品之后,附一篇精悍的赏析短文,即为一个辞条。 二、全书正文之前,隋树森先生写的序和编者撰写的“前言”,目的在于说明元曲繁荣的各种因素,全面介绍元曲发展的
《元曲名篇赏析:图文本(全四册)》收录了元好问,孙梁,杨果,刘秉忠,杜仁杰,王和卿,张弘范,商挺,伯颜,不忽木等人的元曲作品。
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其创作风格。在选篇上,尽可能地体现元曲题材风格丰富的特点和元曲创作的实际情况,使作家、曲作的入选 加合理。
元曲一词,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类文体。散曲是元代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来的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杂剧,于曲文之外,还夹杂着宾白、科介,以表演故事。这两种新兴的文学,在当时大放光芒。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人们都认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在我国韵文史上可以鼎足并峙。 近四、五十年,我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都放在对元曲的研究上。对元散曲,我纂辑成一部元人散曲总集《全元散曲》,辑入元代曲家二百二十人的散曲,计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七十余首,并用很大气力做了校勘。对元杂剧,我于校点明人臧懋循的《元曲选》之外,又把现在还可以看到的,不见于《元曲选》的元人杂剧,汇编为《元曲选外编》,便于读者阔读现存所有的整本元人杂剧。今天,我们对元曲只做一般研究,把这些作品郡拿来阅读,似无
向来中国的学者对于小说、戏曲大都存鄙薄的态度,故校勘考据的工力祇用于他们所谓正经书气而不用于小说、曲本;甚至于收藏之家,目录之学,皆视小说、戏剧为不足道。藏书家不收,故这类的书籍容易散失;目录不载,故年代久远之后,虽有人想收集这类的作品,也无从下手了。 比较说来,小说更受上流社会的轻视,故关于他们的记载更缺乏。戏曲因为曾经私家贵族的提倡,珍珠帘下,红毡毹上,歌伶乐工曾得上流社会的青睐,有名的文人作剧本的也不以为耻,故几百年来还留得一些零碎的记载。关于宋朝的杂剧院本,有周密的武林哲事,及陶宗仪的辍耕录。关于元朝的剧本,有锺继先的录鬼簿及涵虚子的旧腺。关于这五六百年的剧本的总目,列举多的莫如王国维先生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