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韵文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元曲是个统称,包括散曲与戏曲(杂剧),散曲又可分为小令与套曲。本书为著名学者任中敏所选编的元代散曲小令选集。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并为古代韵体诗歌的经典选本。本社为之选配插图,增加注释和眉评。
本书收录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繁体竖排,宣纸线装出版 在我国绚丽多姿的艺术百花园中,戏曲是一门影响广泛、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我国的古代戏曲源远流长,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从北宋中叶正式形成,先后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后期的花部等发展阶段。在这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戏曲名著,其中,尤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四剧熠熠夺目,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典戏曲传奇的*成就,被誉为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修订版)(套装共2册)》由全国古典文学方面宗师级学者领衔、130余位一流专家用20年时间共同编撰,进入新世纪又精心修订后推出,总括了历代至当代诗词名家的菁华名作,编选聚萃,赏析精当,是集解读、背诵、查阅、收藏于一体,人人,家家须备的工具书。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元曲自然包括散曲。由于这种体裁在元代蓬勃发展,于是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明、清两代,散曲成就稍逊于元,但影响依然巨大。该书共收选了61位散曲作家111篇作品,向读者提散曲的一些精品。
中国古代诗歌,是民族的瑰宝,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有各自的风格之美。《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即是从历代诗歌中选出部分精品,加以注释,推介给读者。 丛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先秦两汉诗卷、魏晋南北朝诗卷、唐诗卷、唐宋词卷、宋诗卷、元明清诗卷、元明清词卷、元明清散曲卷共计八卷。从选目来看,所选均为情感真挚感人,富于艺术特色,可读性强的作品,适当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和不同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个作家还撰有小传,简要介绍作家生平行事、诗歌成就特色及作品和版本存世情况。作品的注释,以语词注释为主,适当阐发诗意,必要时引述古人评语,总之以引导读者领略诗意诗境为要。 这套诗歌选集,由傅璇琮先生生前一力倡导并担任顾问,知名学者卢盛江、卢燕新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相关领域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
本书注释了冯梦龙三本民歌集中的方言俚词,并征引同类民歌作对比欣赏,从俗文学、性风俗和语言学等多角度对其中有关爱情文化及性语言作独到的解释。
本书是一套系统综合的我国古代诗词曲音乐总集,是从宋代以来的《白石道人歌曲》《事林广记·唱赚谱》以及明清《魏氏乐谱》《九宫大成》与古琴谱中搜集、筛选出乐府、唐宋词与元曲中具有“音乐经典”性的作品,译成现今广为流传的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谱式,再现古代诗词音乐精品之风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可歌可唱的古代音乐作品,告别“哑巴音乐史”。
《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六),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抨击时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后迁为浙江途昌知县。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紫钗记》《还魂记》郎《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信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作品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艺术上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他曾言 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茅暎评《牡丹亭》为明吴兴闵氏朱墨套印本。本书采用双色套印、线装出版的方式,提供《牡丹亭》的一种珍贵版本供爱好者阅读与研究。
这部稿子载敦煌歌辞一千三百余首,是在敦煌曲校录五百余首的基础上不断增订,酝酿了二十多年,数量已增加了一倍;对所有严重的讹别字,也改正了十之八九,然后*告一段落,而改用了今名,曰敦煌歌辞总编。 本书是著名学者任半塘教授积数十年时间精心结撰的一部敦煌歌辞总集。全书分云谣杂曲子、杂曲只曲、杂曲普通联章、杂曲重句联章、杂曲定格联章、杂曲长篇定格联章和大曲七卷,另附补遗一卷,共收歌辞1200余首。在这本迄今为止收录完备的敦煌歌 辞总集中,著者对所录歌辞的写本、格调、文字、方音、本事、体用、时代和诸家评议等,都逐一进行了详赡的校订和考证,其中颇多的超越前人的创见。本书的问世将为开探 古老的敦煌艺术宝藏、了解唐代的民间文学和风俗,提供极为珍贵的资料和研究上的启示。
《汤显祖集全编》收录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著作,由诗文和戏曲两部分合成,另有传记、评论作为附录,末附《汤显祖年表》。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生前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戏曲作品,其中以 临川四梦 为代表的戏剧创作代表了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辉煌成就,可与西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相提并论。《汤显祖集全编(共6册)》为即以徐朔方生前对汤显祖的诗文、戏剧作品的编年笺校为基础,充分吸收若干年来汤显祖及其相关研究的成果,对原有的笺校成果加以全面修订,并新增汤氏佚文数十篇,将为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全面、可靠的汤显祖作品全编。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为套书,共五册,主要介绍中国古典戏曲清代编。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 蕃曲 胡乐 ,起初在民间流传,被称为 街市小令 或 村坊小调 。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作者大多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伎。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一、本编收錄南戲研究资料的年代自明代始,迄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專著为主,并包括評點、序跋、尺牘、筆記、詩詞曲等多種理論形態。雜著、文集中有關南戲的論述則單獨輯出,評點本則擇其中獨立成段、評述精當者輯出。另南曲九宫正始雖是一部曲譜,但编者在所收錄的範曲後多有評注,故本编對其中所收錄的南戲曲文及相關評注也予以輯錄。 二、所收資料按作者立目,并附一作者小傳,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迹、著述及版本來源。若為單篇曲話,則在文末注明版本來源。 三、所收資料以時代先後排列,若作者生年不詳,則按其大致年代排列,大體可以看出各個時期南戲研究的發展概况與成就。 四、所收資料有不同版本者,採用原刻本或經前人校訏遇的善本為底本,各版本間不作逐字逐句的校勘,重要異文則出校,校記採用卷末
全书七万余言,中英对照,近500幅精美图版。 鼻烟壶始于清康熙朝,后由于皇帝喜好,令官作坊集各种工艺材质制作,尽善尽美,举世赞叹 袖珍中华艺术 ,其中尤以内画鼻烟壶凭借细钩笔穿过小孔在方寸间左右相反作画,堪称鬼斧神工,亦是鼻烟壶制作中惟一能真实体现书画主流艺术之美的类别。 冀派内画大师索振海,内画作品清新脱俗,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其于山水、花鸟、走兽、人物、仿古、肖像,无所不精。尤善山水,运笔墨染,有如神助,人称 壶中傅抱石 ,又有谓内画至此境界,已空前,恐绝后。 索振海天纵英才,胸中自有画稿,信手捻来,即成佳作,由于其深厚的国画底子和不凡的艺术天分,许多存世精品皆为一次绘成的孤品,此书中收录多为其孤品或妙作,于各类别的作品亦少重复题材,画法亦囊括写意、工笔、写实、油彩、泼墨等不
此为金元大家元好问诗集的全新整理本,分校勘、编年、注释三部分。校勘部分以毛本为底本,以李诗本、李全本、施本为主校本,参校方本、郭本、姚本,力求超越前贤,接近元好问诗的原貌;编年方面,主要以狄宝心的《元好问年谱新编》为基础,结合校注成果,对元氏全部诗作做系统考察,对相关成果得失做全面梳理;注释方面,近世注本皆为选本,此次针对现今研究需要提供较详的全诗注释。书后附录元好问诗篇目索引,便于查询。
全名新刊耀目冠場擢奇風月錦囊正雜兩科全集,又稱全家錦囊,戲曲與散曲選集,明汝水徐文昭編集,詹氏追賢堂刊行。現存嘉靖癸丑(一五五三》重刊本。全書分正編、續編、時興曲三個部分,其中在續編中收錄荆釵記二卷,題作摘匯奇妙戲式全家錦囊荆釵,為荆釵記的删節本,相當於汲古閣本的家門、會講、慶诞、議親、受釵、繡房、辞靈、合卺、分别、赴試、閨念、參相、獲報、大逼、投江、哭鞋、見母、遣音、薦亡、責埤、團圓等二十一出。
元曲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以曲词为主,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内容而言,它所描写的故事,涉及自有史以来到元代的各个朝代,触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就题材而言,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伦理道德剧、历史故事剧等。丰富多彩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物,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众生百态、悲欢离合,在美与丑、善与恶、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较量中,智慧决定了人的命运。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自由活泼、率真直露的新兴诗歌,成为元代文人吐露心声、抒怀泄愤的工具。其中爱情闺怨、叹世疾时、隐逸超脱类作品,更是在戏谑调侃、嬉笑怒骂中揭示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所以,无论杂剧还是散曲,都确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