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 元白诗 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 元白诗 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 元白诗 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中 长生殿 进行史实考证,对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 青衫 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 。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称颂他 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 秘府 保存。现有《孟
李商隐的《无题》诗,忧伤、执着而美丽,李商隐给人的印象,如春蚕吐丝,缠绵委曲;如红楼隔雨,凄艳迷离。本诗选大致依据李商隐生平履历,将其诗歌创作分为三大阶段,以利读其诗知其人,知其人而悯其情。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皆选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流大家,延请国内知名文史学者,以生平事迹为线索,对其作品进行选注选评。一本在手,便可对这些大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貌有全面的了解。
古代散文一般具有用字简练、通俗易诵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一些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诵读古文,不仅可以欣赏到内容美,还可以帮助我们打下文字功底,由此提高我们的文字修养和文学修养。 古人留下的文章汗牛充栋,如何选择一本繁简适宜的选本很重要。《古文观止(套装共4册)》可以算是公认的一部经典选本,它不仅流传较广,而且影响较大。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作者凌蒙初。与 三言 合称 三言二拍 。刊于明代崇祯年间。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
晚唐诗人杜牧,其诗歌尽显其豪迈与柔情兼具的个性,为他赢得 小杜 之美誉。本书荟萃杜牧各个时期的名篇佳作百多篇,按时间先后编排,配以准确的注释和融会众说的讲评。 中国古代文史经典读本 皆选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流大家,延请国内知名文史学者,以生平事迹为线索,对其作品进行选注选评。一本在手,便可对这些大家的生平事迹、作品风貌有全面的了解。
本书对吕思勉主编的高等小学国文课本进行简体横排,保留了原书内容风格,并附有现代白话文翻译,对生字生词进行了注音和释义,力求让学生从中领略汉字和国学的传统底蕴,感受百年传承的务实教育,学习根植在民族血脉中的知识和胸怀,堪称目前*的课外读物。
《十八家诗钞》这部书,曾国藩*先的构想产生在咸丰年间。据曾国藩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记 余在京抄成十八家诗 这句话,可知此书成书当在咸丰二年六月前。 曾氏所选的这十八家,都是他本人极为喜爱的诗人。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多次对他们的诗作表示赞誉,对他们的人品表示敬仰。他说: 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则非唐之李杜韩白、宋金之苏黄陆元八家,不足以尽天下之奇观。 又说: 五言诗,若能学到陶潜、谢眺一种冲淡之味和谐之音,亦天下之至乐人间之奇福也。 他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 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在曾氏心中的地位,看到他对自己所敬重的诗人之珍爱。 《十八家诗钞》是一部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
《全唐诗(套装全15册)》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多、影响较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编纂上还是存在着诸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编次不当、文字舛误等问题。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对这部清人编的《全唐诗(套装全15册)》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全唐诗(套装全15册)》增订重印本,就是用中华书局原点校本为底本,把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把断句改为新式标点,并改正某些排印错误,同时把陈尚君先生修订、增辑的《全唐诗补编》全部收入(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丛书介绍------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 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及其后组建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创立伊始便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典文学典籍。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独立建制后,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长、学术含量*、*能体现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 在2013年公布的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中,《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有75种榜上有名,是全国各家出版社中入选品种*多的一套丛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标志性项目。 《丛书》有选择地出版我国自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力图反映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概貌。根据不同情况,或采用前人旧注或集注,均作必要的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或采用今人新注
王维诗作,大多为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潇洒的情趣。他的写景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其诗作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事雕琢,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是盛唐绝句的代表。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是目前收录作品全、笺释新的辛弃疾集整理本。从内容来看,除对向未整理的辛弃疾作品予以整理外,更对曾经整理的作品内容做出全新校笺,显示了新的学术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分为标点、校勘、编年、笺注、附录等部分。正文分诗集二卷(共收辛弃疾各类诗一百四十篇)、文集三卷(分奏议二卷和杂文一卷)、词集十卷(按作者生平的七个重要时期,分别收入词作共六百二十八篇)。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一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一卷,收载有关辛弃疾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也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的重要总结。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含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等主要部分。其高远飘逸的文字与艺术理论并增美感。《书法雅言》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等部分。将书法艺术与人格体悟相交融,既是书法鉴赏经验的总结,也为书法爱好者精进之指导。
自清初以来,词学界关于词体的起源、声诗与词的关系、诗词的分界、词调的分类、词体的定格和词韵的标准等问题的争议,皆由于缺乏高度学术规范的词谱所致。本书重新对唐宋词调进行增补、考订和辨析,收入词调400余个,为词学研究和填词提供了一部格律规范的谱系。书后附录《词韵》,便于翻检。
本书精选唐代诗人49家,收录唐诗佳作120余篇。从唐诗名家中取其精粹,以既充分反映诗体特性又充分反映作者个性为选录标准。品评契合诗心,领略诗境,体悟唐诗名家的语言、风格,为反映唐诗的总体风貌提供借鉴。本书凝集多年研究心血,展示真知灼见,是代表当今*水准的唐诗选本。
孟郊( 751-814 )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多,代表作有《游子吟》。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孟郊写景咏物,兴寄象外,妙语如珠,穷入冥搜,戞戞独造。既有浓墨重彩,又有淡远絶尘;既有硬语盘空,又有敷柔纡余。其炼意之深,炼字之精,一时独步。 与贾岛并称 “ 郊寒岛瘦 ” 。 本书以陶湘影印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为底本,参校宋蜀刻残本、宋书棚本、清沈岩校宋本、明初抄本、明弘治杨一清刊本、明嘉靖秦禾刊本,旁及《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全唐诗》等,校勘细致,注释力求详明确当,还对一些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附录《孟郊年谱》、《孟郊遗事》、《历代孟郊诗评》、《孟郊诗集刊刻序跋》等资料。 本次重印在 1995 年初版基础上做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