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之书。
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因为熟视无睹,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它有趣的本义,更遑论洞察语义的演变,挖掘个中隐藏着的鲜活的异闻秘史了。借由词语考古,我们能够回到历史的现场,在山林河海、奇人异兽,甚至家常杂物中发现博物之美。《100个常用词中的古代博物志》以常用词为方法,从源头抽丝剥茧,在时间的流动中捕捉万千知识:“卤莽”原来指盐碱地上的荒草,“风筝”原来是传递消息的工具,“赝品”的“赝”竟然跟家鹅有关,“首饰”原来指男人的帽子及其饰物……原来,古人也都是科普小能手——一个个词里仿佛包含着一段段“山海经”,一幅幅画中更是蕴藏着“海错图”一般的细节。书中收录100幅印色细腻、细节精美的古画,犹如一场纸上展览,画面与文字相互见证,于细微之处遇见激荡的过往。
本书共八卷,为清人黄鸿藻模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作的一部记录传闻逸事的笔记,对广东地区的天文地理、灾异、风俗民情、人物与传说等多有记载与考辨,内容丰富驳杂。
中国文学中,《世说新语》无疑是古典精粹,其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是了解魏晋生活日常与文化的重要线索。本书以《世说新语》为底本,从长物、饮食、民俗、礼仪、服饰、军政、官场等十个方面,展现魏晋时期的衣食住行、思想风尚、民俗生活、社会文化和政治景观,还原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社会生活图景,表现出魏晋时代的风华与气象,不失为一部“魏晋生活小百科”。
柳兆薰手稿《柳兆薰日记》,记载了咸丰九年至光绪十六年间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以一名江南乡绅的视角,真实地记录并还原了一百多年前江南水乡的生活。该日记不仅对重大历史事件记录详尽,对日常生活之琐事,亦无不详实记录,从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晚清江南乡居生活的日常缩影。日记是琐碎的,既有乡邻、亲朋的家长里短,也有太平军以及当时清军抢杀掳掠的真实描述;日记也是客观的,因受众为写作者本人,因此其中所记述的均为记录者的所历所感,因此相较于书本中的历史,它更能真实反映记录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同时日记更是详尽的、无所不包的真实生活,涉及当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里子集》:1986年1月由香港博益出版集团初版一印,系“中国当代作家介绍丛书”之一。此次为重新结集出版。辑游记,湖北、四川、甘肃、山东……到处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在第二辑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们的感激、怀念和推崇。本书的第三、第四两辑都是记事、读书之作,妙义纷呈,新论迭出,篇幅短而韵味长。《负暄录》:1986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一印2600册,系“骆驼丛书”之一。作者的书桌放在南窗,只要是晴天,阳光是不会缺乏的……一入冬……搬来搬去倒是为了多晒到一点太阳。换一种风雅的说法,就是“负喧”……把“负喧”时产生的断想随手记下一些,就是这《负喧录》。《惊弦集》:《惊弦集》是1986年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的图书,此书为杂文集,无序跋,收入《黄裳文集·珠还卷》。04年1月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初版一印,系“世
本书为清代文人黄金台的日记。黄金台,原名森,字鹤楼,号木鸡书屋老人,浙江平湖县新仓镇人,虽长期困于场屋、十应乡试不中,但基本没有经历战乱,度过了俭朴、充实的“为 书籍的一生”。黄金台的日记上海图书馆共藏稿本35册,起于嘉庆十九年(黄金台26岁),止于咸丰八年(黄金台70岁)。现存的黄金台日记、诗文及其他著述,就是江南地区 嘉道时期一位中下层文人日常生活的反映与记录;作为研究个案,黄氏日记有难得的平实性与自足性,这种文献特质更有助于反映他生活的基本风貌。黄氏日记对研究《红楼梦》传 播、戏曲演出、嘉兴府地方文人群体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文献。
本书精选国家图书馆藏王铎、袁枚、黄易、洪亮吉、伊秉绶等清代乾嘉名人手札,以书法特色为选录标准,突出书家最自然的书写状态,以帮助读者体验“书为心画”的艺术趣味。本书所选手札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其中,王铎书札2通,王铎诗稿若干,许友遗墨1通,袁枚书札7通,袁枚家书13通,黄易书札9通,洪亮吉书札3通,刘墉书札3通,奚冈书札4通,伊秉绶书札5通,钱坫、潘有为、陈鸿寿书札各2通,灈中溶、邓石如、张埙、梅镠、翁书培、周震荣、王复、储润书、梁同书书札各1通。
本书精选国家图书馆藏王懿榮 何紹基 康有为 等手札,以书法特色为选录标准,突出书家最自然的书写状态,以帮助读者体验“书为心画”的艺术趣味。本书所选手札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其中,王懿荣家书19通,王懿荣书札15通、何绍基、吴煕载、俞樾、李文田、梁鼎芬书札各2通,张裕钊、杨守敬书札各3通,沈曾植书札23通,康有为书札32通。王懿荣的书学源自馆阁体、颜体及古代铭刻。所选晚清时期精英文人书札,往往以善书而见载于史册,如何绍基之老辣灵动,吴熙载之温润精雅,俞樾之浑厚内含,张裕钊之精能严谨,杨守敬之沉雄松动,沈曾植之深厚凌厉,康有为之古劲苍茫,都是晚清书坛璀璨群星中的佼佼者,在后世的书法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书稿以铁琴铜剑楼原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以《适园丛书》、《四库全书》、新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各唐人别集、《全唐文》所载录之诏令为对校本,以广东省图书馆藏之明抄本、北京市图书馆所藏之明抄本等为参校本进行全面校勘,对《唐大诏令集》首次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极具学术创新意义与出版价值。
《梦雨斋》是当代散文家黄裳01年后所作的结集,收入了八十余篇主要谈及清刻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刻本,清刻的装饰风格,颇有艺术性。《惊鸿集》是笔记的结集。“三十年前,余日以买书为事,几无日不得书,书市亦盛,挟册归来则读之,考索其源流及转徙之迹,登之簿录。举凡纸墨行格印记之属,一一记之,积久有十数巨册。”《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
《黄裳集》整理了黄裳先生毕生著作,展示黄裳毕生辛勤笔耕的多方面实绩,《黄裳集》分创作卷、古籍研究卷、译文卷和书信卷四大部分,将作者生前已出版各书,大致按出版时间先后分门别类编入各卷,是目前黄裳先生全面的作品集。本书是黄裳先生散文的合集,书中文字是黄裳一以贯之的浪漫而感伤的格调,亦颇有魏晋名士的风流意味。黄裳的字里行间文史兴会,意聚笔端,仿不经意的撷引和联想,却能让人随着他的脚步品味山河古今、人文风情。黄裳先生的文学成就直追五四以降的周氏兄弟,在历史与现实、个人风格与文学传统的撞击中,迸发出迷人的光彩。正如者所说:“读黄裳,像在世事纷繁人声喧嚣的闹市里,看见一位名士款款而行。”
本套装共七卷,在编排上,论著在前,论文在后。论著的编排,大体按出版时间的先后为序;论文的编排,分为“文史考论”、“随笔杂记”、“序跋书评”三类,在同一类中,略按发表时间的先后为序。
《珠还记幸:修订本》由黄裳著
此次整理校勘《二程全集》(全2册),是在清同治年间涂朗轩宗瀛刻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参考了前辈的标点和校勘成果,做了必要的订正和调整,又搜罗了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以存后人反观二程子之大意。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学知识,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取舍,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实用性且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将其辑录成册。全书分为国学名家、国学典籍、哲学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风俗、艺术美学、医学科技、名典名句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以六书说解汉字,探索汉字字源,疏通经史语义。国学大师黄侃将其列为十种小学根柢书之首。是书为考释甲骨、金文,沟通漠字古今演变的之书,亦为研读古代典籍之津筏。本版《说文解字》采用新式标点,於小篆字头之後附其楷体字形,书後附部首、笔昼、拼音检字法,便於读者查检。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江藩全集》系清中叶著名学者江藩的著作全集,按经史子集顺序,收录了江藩的存世之作十几种,如《周易述补》《乐县考》《国朝汉学师承记》《炳烛斋杂著》《炳烛室杂文》《伴月楼诗钞》《扁舟载酒词》等,共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收录江藩现存的各种著述及佚文,附录收录江藩年谱、传记及各家序跋等资料,精选底本,加以整理校勘,是江藩著作的近期新汇集,其中《炳烛室杂文拾遗》一卷与《新编江藩年谱》系首次出版,颇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藩其人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编为总集编撰与综合研究,以《文选》为始的中古文学总集为主要线索,下涉唐宋及其后有关中古文学的总集,兼以正史、目录、其他史籍和部分著名学者研 究,全面系统地展现当下可见的中古文学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中编为中古诗文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诗文方面,以时间为纲,以作者为具体线索,上启汉魏,间杂南北朝,下至隋 代,并对《苏李诗》《古诗十九首》等不系名的重要作品也进行了研究综述和相关考证;下编为中古小说文论研究文献,是针对中古时期的小说和文论两个方面,基于可见的文献,对 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考证说明,文献搜集详尽,考证说明精深入微。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五代十国文献丛书”之一种。全书将研究五代十国的研究论著分为中文、日文和英文三大部分。为了便于学术界掌握五代十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动态所形成的工具书,时间下限到2019年。它将国内外有关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人物、民族、经济、文学、艺术、科举、军事、地理、法律、宗教、科技、考古、文献整理、金石、诗话、工具书、书评、年谱、年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收罗无遗,编纂成一套论著目录索引,以备唐五代宋史学界和中国古代史研究学习者了解掌握和使用。
《笔祸史谈丛 妆台杂记》由黄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