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采取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讲述了几百个精彩的"鬼故事"。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的作品集。
顾名思义,这是本对《文心雕龙》的批语。它首先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章原文,然后仍以古文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不同声音的评论。书中最后,还附有几篇研究材料,其中,最后三篇是罕见之作。 南朝梁刘勰所作《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名著,历来为之注解评点和作专题研究者甚众。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尤为风行,时至今日,不少已成孤本秘籍,一般难以见到。本书将散见于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批语汇集起来,附于所评原文之后,以供《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爱好者参考。
其诗文集因触清代忌讳,后世传本删改多加窜改和删削。解放后重新整理,分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佚文辑补》一卷,《诗集》五卷,《集外诗补》三首,《熹庙谅阴记事》,总名为《顾亭林诗文集》,是顾炎武诗文集较为完备的一种,纳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楹联录存》收录正文五卷,附录一卷。正文五卷共收录楹联六百零三副,其中挽联三百五十六副,寿联一百三十七副,景物联九十一副,其他贺赠联十九副。附录一卷收录的是集字联,总共集联六百八十九副,其中《集秦篆,绎山碑》九十九副,《集汉隶一,校官碑》一百副,《集汉隶二·曹全碑》九十七副,《集汉碑三·鲁峻碑》一百副,《集汉隶四·樊敏碑》一百零八副,《集唐隶·纪太山铭》八十一副,《集唐隶·集经石峪金刚经字》一百零四副。全书总共收联一千二百九十二副。此外,俞樾《曲园杂纂》中有《春秋人地名对》一卷,收入人名对六十四副(例如“韩不信”对“陈无须”),地名对五十七副(例如“翳桑”对“槁李”);《春在堂随笔》中亦有若干楹联。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茶香室经说》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经说》是俞樾“评阅课卷及与门下士往复讲论,没有触发,随笔记录,积久岁多”,自称“随笔记录”,但仍属典型的解经著作。俞樾的经学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反映了他“通经致用”治经治学的宗旨,体现了他治经治学“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唐代“世说体”小说,全书共八卷,末有辑佚一卷。全书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在《世说新语》原有的三十五门基础上,增益十七门,扩大至五十二门。书中采录自唐人五十余种史书,既有杂史、小说,又有纪传、典籍。其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人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为研究唐代政治、社会和人物等历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且极有价值的史料。《唐语林校证》是周勋初先生以自身扎实的古籍整理经验,渊博的文献知识,经过系统的梳理和严格地校勘整理而成。该书以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前四卷以明嘉靖的齐之鸾本和《历代小史》本为对校本,其他参校以采录的古籍原本,校证了原文的错误和脱漏,且新辑出佚文十九条,及有
本书是尺牍经典的一个品种。《小仓山房尺牍》是袁枚的尺牍集,也是尺牍文学目前的名作,被称为清代三大尺牍之一,可读性强,反映了袁枚的思想情感、人际交往和性情抱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本书是《小仓山房尺牍》的详细注释本,针对广大普通读者的需求,整理者对其中书信的写作背景、人物关系、典故和疑难字词进行比较详细的注释,便于理解,尤其是整理者对写作背景和人物履历的考证比较扎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