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入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 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 《世说新语》译注者朱碧莲、沈海波母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师生共同执笔,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底本采用中华的排印本,同时参照清乾隆年间映雪堂刻本加以比勘。题解部分交代选文背景、中心内容,并对选文作简单评价;注释部分言简意赅;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 经方 ,张仲景也被称为 医圣 。
诸雨辰译注的《梦溪笔谈(精)/中华经典名*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沈括则被称为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
苏东坡,宦海沉浮,南来北往,是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积累沉淀下来,铸就了苏东坡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艺也是雅俗并重,深受大家喜爱。《东坡志林》是苏东坡留下的一部笔记小说,它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苏轼的世界。其书的大致内容, 纪元祐、绍圣二十年中所身历事 。全书分29个门类: 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所记人事,妙趣横生,回味隽永,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感受他机智幽默的个性,领略他从容优雅的姿态,触摸他幽隐深慨的心灵,体察他诚笃坚毅的精神,管窥他博大包容的思想。《东坡志林》一书,以自传性的书写,不只
《幼学琼林》,全名《幼学故事琼林》,一名《幼学须知》,或名《成语考》。 幼学 ,界定它的受众是儿童,性质是蒙书。 琼林 ,是比喻性说法,意为精华荟萃。 故事 ,是从内容角度描述,说明该书所讲是古时候的事情; 成语 ,是从语言修辞角度界定,该书性质为习用的古语。《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全书采用对偶句写成,便于吟诵,容易记忆。全书分天时、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寿幼诞、身体、衣服、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文事、科第、制作、技艺、狱讼、释道鬼神、鸟兽、花木33类,内容涉及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丰富广博,包罗万象。是关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小型百科全书。 了解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吕氏春秋(套装上下册)》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体现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新趋势,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本次译注,作者以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的毕沅校本为底本,参校了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多种元明刻本,并吸收了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等著作和一些重要的现代研究论文的成果。全稿按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安排。题解展示了各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文献价值与思想意义进行了简要概括,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流畅,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这部重要的先秦典籍的有益普及读物。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更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 内篇 外篇 杂篇 三部分。其中 内篇 七篇, 外篇 十五篇, 杂篇 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 《庄子》一书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手笔,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 玄学 吸收庄子的思想学说是比较突出的。文学家如嵇康、阮籍、陶潜、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人,对庄子精神也多有承继和发扬。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太白的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 、苏东坡的 我欲乘风归去 等诗文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增
这本书,被胡适称为 绝代奇书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今存二十一卷,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为宗,融黄老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儒家的仁政学说、法家的进步历史观、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以及兵家战略战术等各家思想精华为一体,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 中华书局约请业界专家以北宋本为底本,参校诸多其他版本,精心校勘、译注。篇前冠以题解概述该篇主旨,注释对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详加阐释,并辅以几十张图片帮助理解,译文准确晓畅,是《淮南子》诸多版本中雅俗共赏的一种。
《容斋随笔》,古代笔记小说。内容广泛,资料丰富,包括经史诸子百家、文学艺术、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宋代掌故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内容。有去伪存真的考订,也有入情入理的分析,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书。
《折狱龟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古代司法案例集,由南宋郑克编撰。折狱,意为断案、审理案件。龟,龟甲,常用于占卜,以预知吉凶;鉴,镜子。龟鉴,即为借鉴之意。作者希望通过书中众多的案例,为后世之人提供借鉴。此书是在五代和凝、和?父子所著《疑狱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增加了大量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全书分为二十门,分别为释冤、辨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严明、矜谨、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证慝、钩慝、察盗、迹盗、谲盗、察贼、迹贼、谲贼。除此之外,郑克还添加了很多按语,这些按语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因此,《折狱龟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疑狱集》。该书以丰富的案例为核心,全面展现了古代的司法智慧。《折狱龟鉴》不仅是研究古代司法制度的珍贵资料,为
《大明律》颁布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共四百六十条,分为七篇、三十门,它上承唐律,下启清律,是我国古代法典沿革史上一部革故鼎新的法典,它的内容和立法技术既融合了历代律典的成就,又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进行了调整,是研究明代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文献。 收入 三全 的《大明律》,以明万历七年(1579)张卤校刊《皇明制书》中所收《大明律》为工作底本,参校他本,在尽可能保持古代律典原貌的同时,尽量用现代语言完整表达法律的本意。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等状况,保存了七世纪时该地区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一区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译注者董志翘在充分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和清晰顺畅的白话翻译,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较好普及读物。这本《大唐西域记(精)》是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系列之一。
《潜书》是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的著述,全书共九十七篇,分为论学、论政两部分内容。上篇论学,主要是论述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心性之学,围绕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功思想展开。下篇论政,涉及劝谏君主、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富民之术、废除太监制度、止杀等有关国家治理方面的内容。
《酉阳杂俎》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唐人笔记。共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撰者是唐人段成式。关于《酉阳杂俎》的书名,《酉阳杂俎》所记内容,包括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作者将这些内容分类编排,一部分属志怪传奇,还有一部分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本书 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 。书中所记,或采缉旧闻,或作者亲自撰写,其中不少篇目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壶史》,抄佛书的《贝编》等等。在志怪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逸闻趣事和民间风情。
《唐才子传》十卷,元辛文房撰,是一部主要记述唐代诗人事迹的传记。全书记载的人物上起隋唐之际的王绩,下至宋初的陈抟,包括正传二百七十八篇,附见一百二十人,共记述了三百九十八位诗人的事迹。每篇传记大体包括传主的名字、籍贯、生平仕履、逸闻趣事、诗歌创作、文集存佚及有关评论等内容,隐士、闺阁、僧人、道士等特殊诗人群体传后有 论曰 开头的总论,其他各篇中辛文房随感而发的评论则标 〇 以与正文区别。 《唐才子传》保留了不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辛文房的大量评论,对于研究元代的诗学观念也有重要意义。当然,由于事属草创,史事繁杂,《唐才子传》中史实讹误之处也不少,不可尽信。但其书注重搜罗记述唐代诗人的逸闻趣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我们了解唐代诗人事迹、领略唐代才子风采的
《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黄铭、曾亦译注的《春秋公羊传》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 微言大义 ,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学大盛于西汉,历代注疏研究均不乏其人,名家有董仲舒,何休,清代常州学派与康有为等。本次出版我们约请国内公羊学研究*名学者上海同济大学曾亦教授对全书进行详尽注释与翻译。顾及义例阐发与普及串讲两个层面,是《春秋公羊传》的较好普及读本。
《古文观止译注{全三册}》的底本采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本,此本即据映雪堂本排印。《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问世于清初康熙年间,是由吴楚材、吴调侯选辑评注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次整理,译注者同时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每篇作品均作题解、注释,并附译文,对吴楚材、吴调侯原有的讲评,有选择地加以辑录,保存在题解之中。
《说苑》又名《新苑》,是古代杂史小说集,原20卷。西汉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 道经 德经 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