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此书是作者在二十余年来享誉海内外之《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基础上,增添篇目内容,加重艺术分析,改写而成的。书中全收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包括一般不易见到的脂评抄本中独存的诗作,收录*为齐全。为使读者加深理解,每首都加了 说明 、 注释 、 鉴赏 或 评说 ,有的还有 附录 或 备考 ,较难读懂的《芙蓉女儿诔》,还加了 译文 。书中论述精彩纷呈,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附编 中所收的内容,都是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重要的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 红楼梦 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值得一读。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自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开始出现。狭义地看,家训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而广义地看,家训则涵盖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而且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身上有着很多性格及个性上的缺陷,因而也跟普通人一样,在人生中有过巨大的遗憾。但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应该是很普通的人,却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代大儒,并为拯救时局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成为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庄思想和佛家思想。依内容可分为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地看到了所谓 魏晋清谈 的风貌。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为全面配合统编版语文新教材高一下学期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的需求,中华书局特别推出《红楼梦》(注解本)。1998年,我们出版了《红楼梦》注释本,由著名红学家启功先生主持,北师大著名教授张俊、聂石樵、周纪彬、龚书铎、武静寰校注。《红楼梦》(注解本)即以注释本为基础重新修订而成,保留了启功先生的序言。 他们精选一百二十回完整故事本 程甲本 为底本,审慎准确,不随意改动底本文字,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宝贵资料;为了让读者完整地阅读文本,本书采用回后注的方式,注释约有3600条,详尽丰富,避免繁琐的考证。同时,我们约请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红学研究专家苗怀明教授撰写了《红楼梦》导读,精细到位,完全配合 整本书阅读 课程设计中的六条 阅读指导 从先至后依次展开。 另外,本书还包括《红楼梦》
《尔雅》,三卷,另音释三,晋郭璞注,宋刻本,顾广跋.
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以预测人或事的吉凶,自成一家。本书所述的方法极为繁杂,成卦成象之后,还须与易经三百八十四爻相配方能断其吉凶,故自宋之后,所通者少,所用者亦少,所存文献更少,该书当是现存叙述该法最为完整的一种,故特整理出版。
《大唐西域记》是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历史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 全书十二卷,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所闻的城邦、地区、国家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作了详细叙述,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故事传说,也作了详细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 是不可多得的著述。本书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史、印度佛教史的珍贵史料,是中亚和南亚考古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论语全解》十卷,宋陈祥道撰。陈祥道的《论语全解》成书于北宋神宗年间,是王安石新学现仅存的一部《论语》学著作,同时也是用王安石新学注解《论语》的集成之作,体现了王学注重性命义理的解经特点。陈祥道为王安石高弟。其《论语全解》不仅涉及道体之论,注重性命之说,以未发已发释性情,还注重主体的修养,阐发穷理尽性之说;同时也存在着将天理人欲对立的倾向。陈祥道在诠释《论语》的过程中博采众说,注重以理明道,立足于儒学的立场,将 三礼 三玄 、《孟子》《中庸》等著作中的思想与《论语》诠释相结合,体现其兼采汇通的思想特色。陈祥道《礼书》是重要的礼学著作,其《论语全解》亦于礼制解说明晰,可供侧面参考。宋哲宗绍圣后,王安石《论语解》、其子王雱《论语口义》和陈祥道的《论语全解》一并作为科举用书,盛行一时
此书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集,共收录三百首词作,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延祐七年叶辰南阜书堂刻本,是今存*早的版本。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现存的译本有三部,即三国吴支谦译本、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及初唐玄奘译本,其中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全经共三卷十四品三万多字。这部经典既批判小乘佛教的片面性和偏颇之失,又批评大乘佛教中一些浅陋和简单化的思想和行为,巧妙宣说了大乘佛教的般若空观,主张空有不二,将世间出世间的对立圆融会通起来。这部经典由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思想义理深刻丰富,因而深受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等方面,反映了孔子伦理体系基本的思想,这个体系的核心是 仁 ,实施 仁 的手段和途径是 礼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译文及读解心得,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 双璧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两部著作今天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称 道经 ;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称 德经 。其精练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它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 本书收录《道德经》全文,并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全文设置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心得以及经典故事,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更便于阅读和具有时代感。
《四声猿》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包含四部杂剧,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此为明末书坊大城斋刊本,内含版画四幅。
《文中子中说》是隋末名儒王通的言行录,由其子福郊、福畴仿《论语》体例整理而成。正文十卷,分别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礼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关朗篇》,后有附录六篇。王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王道 ,渴望尧舜在世,实现天下一统,社会安定。文学思想上,主张 文以明道 ,文学创作应以说明事理,服务于国家社会为要务。哲学思想上,关注人同世界的关系,认为天、地、人三才同等重要,不能替代。文中子这些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开启产生重要影响。 本书以《续古逸丛书》本为底本,对勘《四部丛刊初编》本、《汉魏丛书》本和浙江书局本,同时参校各家注释而成。
《孔子家语 曾子注释》包括两种:《孔子家语》《曾子注释》。虽题名孔子、曾子,内容都为后学搜集与两者思想学说相关材料汇纂成书。孔子为儒家学派开创者,曾子为孔子高弟,两书在思想内容也有承续之处,现汇为一编,可资研究者比较阅读,研究孔门思想之传承。 《孔子家语》, 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过去因为疑古派非难,前人多认为此是王肃伪造。四库馆臣称其 流传既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 ,现在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多可与《家语》做材料互证,《孔子家语》一书为先秦旧籍是无疑的。《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富原创力的思想家,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到当代,他的思想始终启发着后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当代的学术研究中,学者所依赖的阳明传记材料主要是明穆宗隆庆六年刊行的《王文成公全书》中附录的《阳明先生年谱》,该谱标注 钱德洪编述 罗洪先考订 ,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但该年谱并不是钱德洪以及罗洪先删订本的初刻本。本次整理的天真书院本以及毛汝麒本,即钱德洪、罗洪先删订本之初刻,而《全书》本即在此二本的基础上综合删订而成。
《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本书通过对《系辞传》的逐句讲解,使我们看到,《易经》卦爻辞背后的天道,并更进一步,把天道转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为六十四种德性的修养。可以说,《系辞传》建立了一套与天人之道及人性修养相融的《易经》的儒家哲学。读过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远和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