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共30卷,1000多个故事。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神异志怪,上自女娲神话时代,下至唐朝时期,辑录了600多个神话传说、妖鬼奇谭与江湖故事;下部山海博物,近500个博物知识,从九代君主到民间美食、纹身杂耍、医术偏方 事无巨细地讲述唐人的生活细节、古代的奇珍异宝。 (酉阳,乃神话传说中,穆天子藏书之洞穴。俎,本来是盛放祭品的礼器,这里代指不同于正餐的奇味。酉阳杂俎,就是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我国zui早的典籍之一,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ji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融合了道家、儒家等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诵读《黄帝内经》,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健康意识,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自我修养。诵读本的形式更便于记忆和理解,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将《黄帝内经》中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本书完整地收录了《素问》和《灵枢》各八十一章全文,采用简体、横排、大字的形式,并为全文标注了拼音。让我们通过这套诵读本开始走进《黄帝内经》这本传统的神奇医学书吧。
据《晋书》记载,才子干宝,经历过两件怪事: 干宝父亲宠爱一名婢女,他母亲异常嫉妒。父亲去世后,母亲把婢女推到墓中殉葬。十多年后,干宝母亲去世,按照风俗将与父亲合葬,开墓后竟发现婢女伏在棺材上面目如生,大家惊讶万分,赶紧把婢女抬回家。婢女躺了几天才醒来,说起与干宝父亲在墓中同食同寝、恩爱如初,对家中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对墓中生活也不觉得险恶。干宝听了直冒冷汗,不久就打发婢女改嫁。婢女改嫁后还生了孩子。 干宝的哥哥曾经因病气绝,数天身体不冷,醒来后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不知道自己死过,却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的鬼神事 干宝由此对现实世界生出了种种疑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此后,他历时三十年之久,倾心搜集和记录各种神仙鬼怪的灵异故事,终于编撰出了流传千年的《搜神记》。 翻开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自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开始出现。狭义地看,家训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而广义地看,家训则涵盖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而且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身上有着很多性格及个性上的缺陷,因而也跟普通人一样,在人生中有过巨大的遗憾。但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应该是很普通的人,却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代大儒,并为拯救时局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成为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 *要之书 。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 *善之本 ,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巳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
闻一多先生说: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玄宗天宝元年追封庄子为 南华真人 ,因此《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这部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和文学的*成就。 《庄子》一书空灵透脱,千百年来为之作注者难以枚举,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要想一一研读难乎其难,为了更加直观切实的契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特地做了一番全新的尝试,精选明代中期文徵明的绘画为背景、王宠的小楷《南华真经内七篇》手书为骨架、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庄子内篇注》为神理,多管齐下、有机互融,完成一部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庄子》珍藏本。
《世说新语译注》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繁体竖排版)》以宋干道本为主,参考了藏本、张本、凌本、赵本等多种版本,利用了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群书治要、事类赋、白孔六帖等类书和老子、荀子、战国策、史记、淮南子、文选等著作的有关资料,吸取了卢文弨群书拾补、顾广圻韩非子识误、王念孙读书杂志、俞樾诸子平议、孙诰让札迻等著作的校释成果,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真诰》意为 真人口授之诰 ,讲述的是,众多的仙真向具有通灵功能的杨羲口授了许多修仙的要旨,委托他以世间文字记录,传达给殷勤向道并有志修真升仙的许谧、许翙父子,许氏父子把这些文字加以转抄,流传下来,最后由陶弘景整理成《真诰》。《真诰》记载了众神仙迹、上清经典的传授、大量的修道养生方法,详尽描述了修仙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等,是有关道教上清派历史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此次点校,以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吉川忠夫、麦谷邦夫编《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魏晋至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庄子》一书,晋时极受重视,注家众多,其中以郭象注受欢迎。郭注重义理,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唐人成玄英在郭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词音义等重加考释,内容翔实,亦有章句串讲,是研读《庄子》之书。《中华国学文库:庄子注疏(精)》为简体横排本,收入 中华国学文库 丛书。
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是唐前易学研究集大成式的作品,该书收录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等近40家易学方面的学说,保存了大量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四库提要》称 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之本旨者,惟赖此书之存矣。是真可宝之古笈也 。 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足本明嘉靖三十六年朱睦?所刻聚乐堂本为底本,以汲古阁重刻《津逮秘书》本、雅雨堂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周氏枕经楼本为校本,何楷、陆心源、惠栋、陈鳣、张惠言、阮元、孙星衍、李道平、李富孙、曹元弼等校勘名家的校勘成果,也尽可能吸收进来。书末附有23篇序跋等资料。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这是一套堪称名著的 名家名注 丛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便于普通读者阅读。《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吸收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书后附录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的释文和《老子》校定文以及参考书目等有关资料,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
《理学丛书:邵雍集》收入了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中的《观物内篇》、《观物外篇》,以及一些散篇著作。除校正文字,施以全式标点外,还对难懂的部分作了简要注释。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本书以王弼《老子注》本为主校本,以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版本为参校本,根据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篇次,参考今本章次,依次按照帛书甲、帛书乙、王本的顺序分句分段抄录,详细对比和校勘,并对异文进行辩证,对经义进行解释,实现了勘正《老子》今本讹误,澄清其中是非,恢复经文真旨的目的,是一部研究帛书《老子》的扛鼎之作。
一是选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及重要时代和作家的风貌。《古文观止》选目注重文学性,不收《尚书》和先秦诸子散文,却从《春秋左氏传》开端,选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数量*多,这是因为《左传》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样的原因,《国语》、《战国策》和《左传》一起,被作为《古文观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点。汉代散文重点收司马迁的《史记》,而不收《汉书》。《古文观止》收 唐宋八大家 作品达78篇,构成全书的另一个重点。由于重点突出,兼顾其他风格的作家和作品,构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发展的长廊,使读者领略古代散文的精粹。 二是篇幅适中,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便初学者诵读。《古文观止》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分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绝大多数是散
全书遵循经文本身的结构,按照 题解 原文 简注 今译 评析 的次序,对《解深密经》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题解 部分,位于经文每一品的开头,对该品的大义给予提纲挈领的说明,并适时地与本经乃至整个唯识思想进行关联。 简注 部分,择取经文中的关键名相,予以简明扼要的注释。 今译 部分,以现代汉语对 原文 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适当增补字句,使文意更加明晰,尤其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 评析 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作者以《解深密经》为中心,贯通《楞伽经》《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主要唯识经论,对唯识思想以及修学法门给予完整深入的阐释。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其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开端,《老子》思想为本土宗教 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为佛学、宋明理学等思想体系所借鉴吸收。《老子》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军事,艺术,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微言大义、内容广博,包含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体的身心安顿等诸多内容。大的方面涉及宇宙本原等世界观问题(比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政治哲学问题(《老子》主题是 君人南面之术 ),生命意义等;小的方面涉及个人价值取舍,如何养生、修德,以何种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等。因此,对有志于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号称 万经之王 的《老子》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经典,值得一生品味。
《白话左传》,顾名思义就是把古典名*《左传》译为白话,使现代读者可以读懂。但是本书又不仅仅是把《左传》译为白话而已。古代的许多东西,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专家的学问,如天文历法、礼仪制度等,未必是一般的读者所能了解的。因此译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灵活的改写,使读者比较容易读懂。本书可视为《春秋左传注》的姊妹篇,是读懂《左传》、了解先秦文化的很有用的一本普及读物。 本书由杨伯峻、徐提译。
《关尹子》,又称《文始真经》,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以 道 为核心,阐述了道气合一的生命本源论、虚无为本的修心悟道论、养性为宗的内丹养生论和圣人无我的生命境界论,思想内容丰富鸿博,是继唐代四子真经后的又一部重要道经。 本书是对《关尹子》现存四个完整注本的点校合刊。四个注本对《关尹子》分章或分句注疏阐释,或重内丹,或偏心性,或合禅入道,或融汇三教,各有特色。四个注本及版本分别为:南宋陈显微《文始经言外旨》,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宋末元初杜道坚《关尹子阐玄》,以清乾隆四年曹炎抄本为底本;元代牛道淳《文始真经注》,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明代王一清《文始经释辞》,以《故宫珍本丛刊》影印万历刊本为底本。
《史记菁华录》是《史记》的上佳选本,流传颇广,全书分为六卷,所选包括本纪、表、书各三篇,世家九篇,列传三十三篇,共计五十一篇,姚苧田 掇其精华,略其敷衍 ,作精心剪裁,使情节紧凑,同时 发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于后人阅读 ,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对《史记》的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进行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是《史记》入门的读物。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为底本,精心整理。
本书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古文观止》(据映雪堂本排印)为底本,译注者用有关史书或别集校勘,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同时,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全部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是少儿国学入门首选读物。 本次修订,文字据底本重新校勘,拼音由全国优秀科研教师秦振良老师审定。精选纸张,厚薄适中,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