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塑造了三百多个可敬、可爱、可怜、可憎、可恶的人物,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 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清嘉庆八年(1803)镌刻的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完整收录五十六回全文;再由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进行专业考校,并对各类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精准注释,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诗品》,专论五言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锺嵘选择古今著名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简短评论,从中体现其诗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此次整理,将古直的《锺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锺嵘诗品讲疏》合为一册。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以 隅楼丛书 本(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8年刊行)为底本,许文雨《诗品讲疏》以《文论讲疏》本(正中书局,1937年出版)为底本。另附《南史 锺嵘传》和许文雨《评古直〈锺记室诗品笺〉》、齐《书评 诗品释》等相关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曾国藩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30年的翰林院和从军打仗生涯中共有1500封信留 世,这本《曾国藩家书》选取其中部分信件。内容上至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中对兄 弟,下及写给子侄,多为家务、劝诫,有国事,有政务,有军事指示,有人物评论,还有读 书、写字、作文的理念。全面细致显示了在风云变化的晚清背景下,这位力挽狂澜的历史重 臣的心路历程,从侧面讲述他是如何成功的以及被人称道的家风何如形成,让每个读者从中 见微知著,有所悟有所得。这一部家书足以体现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 了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偶像。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 体大而虑周 (章学诚《文史通义 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 经书 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 才 、 气 、 学 、 习 四个方面。 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文心雕龙(精)》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
《三国演义(注评本)(全三册)》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间的历史风云,着重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背景,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反映出入民在动乱时代的痛苦和灾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战争,追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注评本)(全三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意识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中国本土经学教育自有一整套教育思想、方法、内容和*验,诵读是诗词歌赋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文言又称雅言,诵读文言又称雅音、吟诵、吟哦等。章黄文脉、南金书院文脉松斋张本义先生强调, 口耳之学 是中国固有学术的特征之一,吟诵正是这种口耳之学的凭借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声乐艺术,更承载着广泛的文字、语言、音乐、文学、历史、教育等诸方面的信息和遗传密码,是学习中华经典、掌握中国固有学术和艺术的一把钥匙。 明道堂经学馆是一家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经学、助力天下家庭文化养成的文化机构。《道德经》雅音吟诵读本,由明道堂经学舘创办人 松斋先生入室弟子董妘橦院长策划并主导编写,希望广大国学爱好者以雅音诵读美妙音声叩问先哲,登堂入室。
《筹海图编》是一部防海御倭专著,对当时的抗倭战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 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百余幅地图,展示并论述了我国明代沿海海岸海域的地理形势,沿海驻军、水寨、烽堠、瞭望哨等海防部署、海防设施,以及倭寇劫掠沿海的历史,入侵的时间和路径等。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中日历史交往资料、朝臣和将帅提出的防海御倭方略、永乐年以来的平倭战绩、抗倭战争中殉国殉难的军民事迹,以及明军的兵器和战船等军事装备资料。丰富翔实的资料使本书成为明代海防史料之集大成之作。 书中还总结了明初以来海防和抗倭斗争的经验,在海防地理、海防战役和海防思想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略对策,而其所倡导的军事协同与经济贸易相结合、远洋出击与近海防御相结合、维护海疆安全并获取海疆利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 百喻 ,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 百 ,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之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轶事及其隽语的典籍,主要是有关人物的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1130则。本书撷采精华,精选263则加以译注。本书编纂体例分为原文、题解、注释和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介绍每门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生僻字、多义字加注音,重点词汇和文化常识性的内容出注。译文主要采取直译的方式,当直译有害于文义理解时,则以意译的方式翻译。本书的注释和译文不仅详细地注解了相关的疑难词语、典章制度、地理常识等,还对相关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并且尽可能细致地讲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对于初次接触它、阅读它、欣赏它的读者大有裨益。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一部融中西美学思想于一炉的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之作,是一部提升审美,启迪智慧的名著。 本书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计六十五卷。本书共选文八篇,分别为卷一《魏书一武帝纪*》,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本版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者在前贤古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精心点校,又进行了简洁精明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同时为每卷都做了题解,介绍本卷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相关人物轶事等,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的参考。
此刻为宋绍兴十八年(1148)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十一行二十字,小字双行三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建康实录》是六朝史料集,记载定都建康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史事,起自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 建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 体例上兼采实录和纪传两体。
中华书局自2006年推出 中华经典藏书 以来,市场反馈一直不错。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在这套丛书面世十周年之际,于2016年伊始陆续分辑推出它的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并对以往的书目作了全面修订。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一年的销售期,新、旧两个版本实现了良性的无缝对接,发货码洋、销售册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7年的新书订货会上,我们将升级版藏书的书架装推出亮相。这个书架装在外包装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增加了这套丛书的附加值,即每套藏书附赠一个精美的书架,以回馈书店以及读者对升级版藏书的喜爱和支持。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昞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该书是在本社国学经典丛书平装本的基础上所做的精装本。
词集影印。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0首左右,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多有佳品。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纳兰性德24岁时将所作词作编选成集,名《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来汪元治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五卷。此书有双行小字校文,校刻俱佳,版本价值较高。今据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线装影印出版。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尉缭子》《吴子》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尉缭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是我国战国晚期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的重要典籍之一。《尉缭子》具有非常丰富的军事思想,涉及战略、战术、训练
《读书录》11卷、《读书续录》12卷,为明代学者薛瑄20年间积累的读书心得,主要阐述程朱理学,深入浅出,并总结学习方法,深得理学家推重。本书版本较多,今以现存*早完整的原刊本系统之嘉靖四年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如嘉靖三十四年沈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乾隆十一年《薛文清公全集》之《读书录》等,为学界提供*个全面的整理本。
代书法名家王澍《虚舟题跋》十卷、《补原》三卷,包括先秦至清代刻石、墨迹书法及少量论画题跋。王澍基于清代考证之风基础,将历史和书法风格紧密结合,从而使考辨论述更为详确。本次出版以易鹤轩本为底本,校以墨妙楼本和忏花盦本,力求为学界提供一个精审的整理本。
本书为《御选唐宋文醇》点校版,隶属《四库全书》。乾隆三年御定。明茅坤尝取韩、柳、欧、苏、曾、王之文,以编唐宋八家文钞,共五十八卷,清高宗弘历选,允禄等编。全书共录唐宋十大家散文474篇。各家文章书、序、论、记等分类编辑,只有苏轼的上书、奏状、对策等篇目以撰写时间编次,书中还采录了各家评语,并引用正史或杂说加以考订,内容完备、权威,是清代*有影响的唐宋散文选本。
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共5册)/中华大字经典》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 官b民反 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 忠义 和 替天行道 ,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商君书》所谈及的治国原则、策略与方法,与现代管理亦有相通之处。虽然主要着墨于国家事务,面向的读者对象却不限于帝王。书中涉及的政府立法、行政等,对于执法官员也是适用的,可厘清管治的内涵,以实现有效管理。阅读《商君书》既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