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冠婚葬祭的习俗,这些习俗可谓是从生活的智慧中诞生,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体现了出来,其中有人情、有礼仪,当然,也含有迷信的因素。但作为一种仪式综合考虑,可以说,冠婚葬祭的风俗是民族文化之一,与古代传统、文化和制度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这些风俗相关的传说都是歌颂勤劳大众、惩罚恶人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民众的心愿,使人们在增加习俗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境况;同时又充分地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体现了出来,是中华文明、华夏子孙的智慧证明,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端午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屈原传说、伍子胥传说、曹娥传说、马援传说等众说纷纭;关于节俗,有常见的吃粽子、赛龙舟、悬艾人,也有不太常见的炼剑、铸镜、采药、射柳、送瘟、赠衣、赠扇 在本书中,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对端午的起源、节俗、文化、流变、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地讲述,精心挑选与端午相关的高清古图近70幅,全彩再现悠久而活泼的端午。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 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 。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 天、地、人 的和谐合一 思想,体现着中国人的间时智慧, 不仅为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来自大自然的指引,也J王展出瑰丽的二十四节气丈化。 二十四节气文化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 民俗、节庆、养生、文学、艺术、哲学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文化中鲜活、有生命力的重妥组成部分。不同节气的不同食饮、茶食、 焚香、插花 营造出的是精纹的东方美学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 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 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绚丽多彩的节气画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发出的自然与文化之魅力。详细讲述了地处江南之地的桐乡在每一个节气时的风貌,通过大量唯美、写实的照片和朴实、准确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读之如徜徉在江南水乡之中。
《新年风俗志》是中国新年风俗研究的开山之作。自面世之初即受到东西方学界盛赞,周作人、顾颉刚、艾伯华(德国)先后作序推荐。该书 在最广阔的意义上将全中国新年风俗与新年习惯采集了起来,从而树立了此后关于中国民俗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榜样 。 本书于1932年首次出版,时名《中国新年风俗志》,内容涵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1省共22个地区的新年风俗。1935年更名为《新年风俗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增加云南、贵州2省5个地区。1967年该书再次修订出版,作者增补北京、黑龙江、内蒙古等8省14个地区的相关内容所录新年风俗合计464种。 近百年来,该书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中国人了解自己,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作品。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以日本人野崎诚近关于中国风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图案解题》为底本整理、编译而成。其间收录了超过400 幅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案题材囊括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等,涉猎广泛。通常运用人物飞禽、花鸟仙兽或日常可见的器物,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用借喻、比拟、谐音、象征等表现手法,将创造出的图案和吉祥语完美结合。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图案寓意和具体用途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书中的吉祥图案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是人们对生活寄予憧憬希望的真实写照。 本书从历史与文化出发,解读图案;从生活与日常出发,去疑释义。是一部集学习、研究、欣赏、收藏、应用为一体的生活文化书籍。
本书将家风建设与中国七大家文化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结合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名门望族家风故事为榜样,以自身践行家风经历为示范,倡导读者践行并记录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共性家风以及本家族优秀家风,让优良家风真正蔚然成风,惠及家族、社会。
春节,是中国人*重要节日, 春节,也是中国节俗*丰富的、气氛*火热的节日。 春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标识之一。 源于原始崇拜和祭祀自然神明的春节, 早已世代相承中形成了独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亲情观, 成为流淌在华夏子孙血脉里的一种文化基因。 正是这样的传承与延续, 春节才成为人们*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成为承载回家团聚这一伟大主题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节日包罗万象,是一场集各种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盛宴。作者绕着中国过节,从节日的起源与发展说起,结合历史、习俗、风物、舞乐、节庆美食、游历见闻与百姓的动人故事等多维度,将节日里的中国跃然纸上。 《岁月欢: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时欢》内容丰富翔实,集文化科普、游记与摄影作品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欢愉与人间的温情,也带领读者通过此书一探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唐代是中国节日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汉魏以来传统节日体系进行了完善,而且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是对唐代节日的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重视利用多种历史文献,从国家节日制度安排、宫廷与民间社会的节日生活等社会整体的角度,把握唐代节日,重点关注唐代新兴节日的兴起发展和传统节日在唐代的新变,以*限度地还原与呈现唐代节日文化的光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还创新性地引入节日生活微观研究方法,选取几位唐人为个案,对他们在节日生活中的行动及其影响进行深入考察。 由于唐代行动者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又具有纳异的广博胸襟,他们对节日活动的选择和实践丰富多彩。节日决定着唐人的生活节奏,
《春节》是一部为国人量身打造的传统节日知识读本。春节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本书中,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 重要节点的春节所蕴含的时间观念;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进而以微观的视角,完整再现了一个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的过年历程;并在 综合展示了春节在海外的节日现状。全书精选50幅高清古画,在时间的 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带你在传统节日里体悟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风声鹤唳的十八岁,周乔和某人初次见面就有了过节;后来,却成了他们 盛大的节。青春里的过节,往往是另一种奖赏。从同学到队友,从运动会到世界赛…… 她每一次逆风而上,每一次争霸四方,所有的荣誉都与他有关;每一次卸下心防,每一次感受美好,所有的柔软也都与他有关。
本书是“国学百科”丛书中的一种,首先概述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节日类别、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介绍古代历法中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相关知识。接下来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元旦、元宵、二月二、清明、寒食、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社日、腊祭等古代重要的节日,对这些节日的来历、饮食习俗、娱乐活动和文化内涵等进行了具体讲解。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岁时风俗文化。
有这样一个节日,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在沾衣不湿的杏花雨中。入们踏青访花,放风筝,踢毽子,荡秋千,尽情享受春意的盎然涌动。有这样一个节日,人们来到死者面前,尽情诉说哭泣,送鲜花,摆祭品,烧纸钱,添上一抔黄土。纵然是,死者已经看不到鲜花,尝不了祭品,生者却得以寄托绵绵无尽的哀思。 清明,一个死亡与新生交织的节日,一个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在中国像锦带一样悠长精美的文化史上,它挟着情趣,携着深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