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河南开封市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考察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现实状况,对年画技艺及相关的人和事展开了讨论。关注生活中的木版年画,将木版年画与人(生产者、消费者、张贴者、收藏者、研究者)联系起来。把木版年画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考量,挖掘地方性知识,理解木版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位置、作用与意义等。抓住年画这一个案,形成对其贴近生活的研究,考察其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存在的意义。着重考察田野作业中的人和事,呈现相关人群的生活和情感,把民俗生活骨子里活泼泼的生命气息展现出来,并在民俗志的写作方法上进行探索。
本套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三年(1640)湖州乌程闵齐伋刻《会真六幻》十九卷(共八七八页),以及海外馆藏闵齐伋主持刊刻的彩色套印《西厢记》版画二十一幅。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由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编著。他从带回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选取精美绢画约四十八幅,用彩色和黑白照片影印,并配以对每幅作品的解说。书前为劳伦斯?宾雍的导读。此英文本于1921年出版。
本书介绍了综合版画艺术。相对于传统版画艺术,综合版画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从物料基础、形态建构、语言表达到创作方法论及评价体系,表现出一种新的生成。它是对传统版画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是结构性的否定或逃逸,而是一种增值,呈现出一种发散模态。可以说综合版画与现当代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基本同步并理念交错融通,或可说其是一种“现代的”版画语言,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况与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对于水龙祠壁画的研究,经过四年左右的艰难前行与不断摸索,刘灿姣教授研究团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既包括了专业性的学术论文,也包括了普及性的电视纪录片。而这部著作,则以简略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片,对水龙祠壁画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当然,它也是对水龙祠壁画进行推介的专著,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约瑟夫·威廉·透纳,是18-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享有绘画界莎士比亚的美誉,对19-20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形成影响深远。本书集有关透纳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收藏和历史追溯为一体,完整呈现了透纳在现代文明演进中的创作全貌和思想影响。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渠敬东撰写的长篇研究导论(约11万字),从风景画与自然观分析入手,深入讨论了透纳思想中的风俗、历史、神话和自我的艺术表现形态,使得透纳的伟大作品在思想史的角度得以完整呈现。2.系统整理了透纳版画制作的历史,梳理了19世纪版画发展及艺术表现的脉络。3.将渠敬东收藏的300余幅版画整理成图录,高清图片与作品体系和题材风格均得以系统呈现。4.附有著名版画家小传等信息,供读者便览。总之,这是国内第一部将透纳研究和专项收藏相结合的学术作品。
编纂《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换届后的第七屑主席团继续致力这项传承、梳理和研究上海美术发展历史的工作。此项工程在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进展顺利。整部“大系”共有十二卷,分为中国画卷、油画卷、版俩卷、雕塑卷、水彩?粉画卷、连环画卷、年画卷、宣传画卷、漫向卷、儿童美术卷、艺术设计卷和美术理论卷。每卷均以艺术发展史为主要内容,同时编人相关文献、年表和艺术家简介,以尽可能全面地呈现艺术史的发展脉络。 朱国荣撰的《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4雕塑卷1949-2009)》是其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