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涉及诗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范畴;总结了唐宋诗歌的创作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宋诗如何超越唐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奖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砺锋等先生好评,二十多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读书。
乾坤 ,古人借称天地,包罗万象。中国戏曲在舞台上演绎的各种故事,似乎只有用乾坤来形容,才能显示出它的浩瀚广博。近200年的京剧,就是艺术递变和融合的历程,是腔调合流、行当融合、剧目吸收的历程,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集百家之长、臻于完美的历程。近千年的中国戏曲,离不开伶人的印迹,离不开城乡的印迹,离不开风俗时尚的印迹,更离不开传统文化渲染的印迹。《京剧:戏里乾坤》,再现的是中国戏曲和京剧的漫漫征途,是沧桑时代的印迹。时至今日,舞台上的 生旦净末丑 演绎的仍是天地间寻常与独特的故事。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门上绘画或粘贴图像,起初是寄望神灵看门护院,驱逐邪魅,主人借此安慰自己。后以历史上的将军武士作门神,似较想象中的神灵更可信,于是神荼、郁垒——神话传说中的门神便褪色了。继而发展到了以民族英雄来护卫国门、家门,门神画的功能涵义起了质的变化,即:门神的身份已由守门看户,防范鬼魅,转变为教育人们敬爱国家,反抗侵略,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发展了中国绘画优良传统。
《长物志》成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全书共十二卷,内容涵盖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多个方面。文震亨在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各类物品的形态、质地、用途等,更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品评和选择,表达了自己对文人生活情趣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它不仅体现了文震亨个人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态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文人阶层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例如,在《室庐》章中,文震亨不仅讨论了房屋主体的建造和布局,还对房屋的朝向、采光、通风等细节进行了深入论述,体现了其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在《花木》章中,文震亨详细描述了牡丹、梅花、兰花、水仙、菊花、玫瑰等多种花卉、树木的形态、色泽、香气等特征,还介绍了相关的种植与养护注意事项。他不仅关注花木的观赏价值,还注重其与环
宋代苏易简撰写。全书分笔谱、砚谱、纸谱、墨谱四部分,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以及流传的故事。不仅是介绍文房器具的开山之作,同时在古籍辑佚上也有参考价值。此次出版,为便于阅读,加了注释、译文、点评等内容,并配有相关的图片,图文并茂,以提供读者一个较好的阅读文本。
《传统纹样图典·龙凤篇》内容广泛,资料珍贵,品类齐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统纹样图典·龙凤篇》经过作者多年的收集整理分类,对中国文化中形形色色的龙凤图案作了介绍,并为广大读者遴选了千余幅龙凤图案,不同的龙凤造型在建筑、装饰、器物、织物、陶器、家具等中的应用。造型生动,气韵传神,形态多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图案被赋予吉祥、安康、幸福、长寿的寓意,并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文化意蕴。
本书是一本贴近生活的香道美学作品。上部以生活为内容,呈现当代用香的美学生活及感悟。下部提出一些当代人学习香道的方法及理论,解决了香道学习中的一些抽象问题,分享香气审美观点,指导品香者去品鉴香品的人文艺术价值。本书既呈现了当代用香生活的乐趣,又通过品鉴香气艺术,赋予了香气人文精神的内涵。
《传统纹样图典·瑞兽篇》内容广泛,资料珍贵,品类齐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统纹样图典·瑞兽篇》经过作者多年的收集整理分类,对中国文化中形形色色的瑞兽图案作了介绍,极尽争妍之态,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过程。人们往往对瑞兽寄予美好的心愿,它们被赋予吉祥、幸福的寓意,且被广泛应用于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领域,至今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对于工艺美术设计者、传统艺术设计者、平面设计者和美术爱好者,《传统纹样图典·瑞兽篇》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传统纹样图典·龙凤篇》内容广泛,资料珍贵,品类齐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统纹样图典·龙凤篇》经过作者多年的收集整理分类,对中国文化中形形色色的龙凤图案作了介绍,并为广大读者遴选了千余幅龙凤图案,不同的龙凤造型在建筑、装饰、器物、织物、陶器、家具等中的应用。造型生动,气韵传神,形态多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图案被赋予吉祥、安康、幸福、长寿的寓意,并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文化意蕴。
《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由三十六篇文章组成,每篇记一位民国文人的印章逸闻故事。民国的文人,即便不是书画家,但雅好金石印章的也不少,通常不以刻印为业、更不以此艺为活,仅仅以刻印为娱乐消遣余事,或是有朋间的礼遇馈赠而言。他们的印作虽难称系统严谨,却也具有的才艺和创造水准;有的艺有所依、迹有所宗的作品,甚至让行家里手刮目相看。这些民国文人刻印、藏印、用印的故事显现出民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辞海》,是当代中国大型的综合性工具书。初版于一九三六年,历经未定稿(一九六五年)、一九七九年版、一九八九年版、一九九九年版、二〇〇九年版,至二〇一九年新版,守正出新,踵事增华。 《辞海》的图版是历版《辞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线描图到彩图的历史发展,作为从初版起始终保留至今的线描图,既记录了历史各阶段的风貌,又对部分彩图难以描绘的细节作重要补充,极具特色。 本笺谱图文均选自一九三六年版《辞海》。吟笺赋笔,犹记燕台。谨此向所有为《辞海》编纂出版工作付出心血的前辈、同仁致敬。亦对进一步扩大《辞海》影响和二〇一九年新版《辞海》的出版宣传起积极作用。并为《辞海》品牌产品的延伸、开拓作一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