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生姜、小茴香、花椒、桂皮、紫苏、薄荷等都是中药,中医诊所体验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都是中医疗法,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海量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这些问题又是大家陌生的。 作者运用多年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理论精髓、关键技术等做深入浅出地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盎然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神奇的中医药世界。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则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以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木的描述、研究展开,赋予作者自身的体会。草木有书则对历代本草、草木著述及今人著述等进行研究。草木有绘则对历代的草木插画进行研究、评述,包括敦煌壁画中的植物、花鸟画中的草木、草木画谱以及本草著作插图等。草木有用则作者从药用功效、哲学等角度进行阐述,颇有新意。本书可供广大草木爱好者参考阅读。
正所谓: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 调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共同奉行的修养方法。由于各家对调息的实践体悟和认知角度不同,因而其内涵也十分丰富。本书从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五个维度,探究各家调息的历史沿革,揭示各家调息的基本特点,阐释各家调息的内在目的,辨析各家调息的异同,即对中国传统调息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以此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方法和理论体系。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起源于中国的依循穴位原理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以及穴位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该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以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穴位”学说,配以丰富的精美图片,引导读者进行简便的健身锻炼,同时普及中医健康知识。
本书在前三章中着重讲解大脑的组成、各个区域的功能、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具体变化以及能量代谢对大脑生理和功能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了解了正常大脑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环境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当大脑工作出现偏差时,我们个体会出现哪些问题。中间三个章节主要讨论常见的大脑出错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这包括常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症和抑郁症。后三章讲大脑在准备罢工前其实会给我们的发出很多的警告,比如噩梦,让我们引起注意并远离对我们产生伤害的环境。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身体、心理状态处于糟糕的状态时,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调整.
《神经科学学科路线图》面向科学前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梳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扫描该领域主要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分析该领域发展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从基础神经生物学、神经精神疾病、类脑人工智能、变革型神经科学技术、相关支撑平台和政策保障平台6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发展目标,对神经科学布局优化与类脑智能等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西藏有一部神奇的医书,我们称之为《四部医典》,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医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典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元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著成,后来为躲避灭佛运动而被长时间地秘藏起来,直到古格王朝时期才被发现并流传于世。此后历代藏医名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校注,阐释和补充。16世纪该书随喇嘛教传入蒙古,并约在18世纪被全部译成蒙文,此后相当长时间,汉、英、俄、日等各种版本才相继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秘法与实践篇》侧重于介绍藏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法,如放血法、火灸法、穿刺法、滴鼻法、灌肠法等,对于藏医享誉世界的尿诊法及与中医略有差异的脉诊法也有详细的介绍。此外,在这本书中,您还可以看到几百种藏医独特的治疗方剂,包括各种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油剂、煅制剂、浸膏剂、
西藏有一部神奇的医书,我们称之为《四部医典》,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医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典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元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著成,后来为躲避灭佛运动而被长时间地秘藏起来,直到古格王朝时期才被发现并流传于世。此后历代藏医名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校注,阐释和补充。16世纪该书随喇嘛教传入蒙古,并约在18世纪被全部译成蒙文,此后相当长时间,汉、英、俄、日等各种版本才相继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80幅国宝级的医学唐卡为了使《四部医典》更加直观易性、便于传习,17世纪末,第司·桑吉卉措召集全藏著名书画家,以原著内容为基础,绘制了80幅医学唐卡,这些唐卡在国内*,堪称稀世国宝。用原画图解原著《图解四部医典:医理与养生篇(2012年*)(白话图解)》旨在将藏医这两大瑰宝完美结合,采用图解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泌尿肿瘤及常见病防治答疑解惑》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多种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和泌尿男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涉及泌尿系统解剖、常见症状及体征、专科检查及治疗、泌尿男生殖系各种肿瘤防治、护理保健知识及少部分相关的女性和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内容翔实,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通过着重回答一些在临床工作中患者经常向医生询问的问题,为读者朋友提供实用的疾病防治知识。
陕西中医世家赵氏医苑,已经走过200多个春秋,医术相传已经历六世,祖祖辈辈以济世为业,活人无数。本书主要是以医案为切入点,是对赵氏医苑中医世家家学经验的总结。本书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赵氏医苑6代代表性中医传承人的学术思想与行医历程;下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主要以赵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赵凤林主任医师行医50年来的临床典型病例所归纳总结出来的51个代表性医案,详细论述了病例的特点、辨证分析、诊治思路方法及预后。本书读者对象:中医专业的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
《中国医药》以文化的视角入手介绍中国医药,分为六章,分别从中医重要文献、名医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关于中医的基本知识。《中国医药》内容涵盖了中国医药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草药、中医诊治手法、中医名家和中医养生六个层面。全稿在展示中医基本面貌的同时,选取富有意味的事例作为铺垫,能够不时关注到文化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
麻醉医生是一个离公众十分遥远却实际息息相关的群体。他们不直接治疗特定疾病、不关注单一器官部位,但从一个婴儿的呱呱坠地,到生命的尽头,麻醉医生参与了人生全程的守护。本书揭开麻醉医生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这个职业在做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本书也提供认识医学和疾病的全新视角:“战胜疼痛是科学赋予的人权” “一台平稳的手术背后其实暗流汹涌” “守护年轻的生命是责任,护送临终的生命也是责任”……通过本书传递全新角度的健康认知,提供少见的医学场景。
本书主题为 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 ,主要以出土文献为关切点,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着重研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诸多问题。其中 字词考释 专题,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考释文本; 文献考证 专题,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的释读,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文本; 综合考论 专题,主要是基于字词和文献的实证研究,综合探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整体意义。此外书中还有1篇以 医疗社会史在中国 圆桌会议的研讨专稿,1篇向学术界及时地报道重要会议精彩实况的会议综述,1篇介绍杨祥银先生所著《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