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在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汤因比不仅以希腊文明观察者的身份描述了它从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7世纪的曲折历程,还以旅行家的身份对历史事件与自己的亲身游历见闻进行了生动的穿插记述。他将“希腊精神”视为一种融合了多个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种族特性和宗教精神的文明综合体,并从地理风貌、工商业、科技、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战争、殖民、人性等角度,以其精深的历史洞察力和汪洋恣肆的笔法,为每一位有心于希腊文明及其现代形态变迁的人提供了*的指南。
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课题。从人数上看,犹太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当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约有1300多万,仅占 总人口的0.2%。但就影响力而言,犹太人却是一个非凡而 的民族,与其人口极其不成比例。犹太人的祖先所创造的“希伯来文明”,被誉为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而且犹太民族中间涌现出的许多伟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内容涉及犹太人对西方知识、地理大发现、艺术、音乐、欧洲思想、科学进步、医学、经济、公共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贡献。本书探讨的是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这一重大命题,对于犹太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且是大家所写,对于中国读者了解犹太民族与犹太文明有着重要的帮助。本书内容共分为十二章: 章“希伯来遗产”:探讨犹太人
当我们思考欧洲的起源时,为何要将古希腊视为其现代文明的基础?古希腊人是怎样的一群人?是什么经历或挑战使他们如此特殊?还有重要的,这种自由的文化为何孕育在古希腊,而不是其他地方? 本书中,当代欧洲涉足古典世界卓越的权威之一,克里斯蒂安·迈耶通过对古希腊文明及其对手的广泛考量,由艺术到哲学,由政治到战争,展开了一次追寻答案的迷人之旅。而这本精心构思的杰作,正是他对古希腊文化终身研究的顶点。
本书试图从世界文明彼此联系互动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示西方文明繁复曲折的发展历程。作为新史学视野的产物,这部著作不是那种社会按规律更替的宏大叙事,也不是那种只见民族国家兴亡和英雄人物沉浮的刻板历史,而是循着历史时间的均匀流动,缕述西方文明演进缓急不均的步伐,并透过如跃起的浪花般转瞬即逝的种种表象,探索决定文明发展形态的真正根基,也就是那些波澜不惊但恒常存在的人与物。因此,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和文化心理等成为该书重要的关注对象,内里充满了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值得研读。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大洋洲孤悬于南太平洋.其居民主要由当地土著人与以欧洲白种人为主体的移民组成。近代以来.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在近200年中,土著文明遭遇了重创.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仍不失为大洋洲文明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赋予其显著特征。本卷作者对大洋洲文明之路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人心的描述。
在世界诸多古远的文明中,玛雅无疑富有浪漫色彩,也是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上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 丛林深处的恶劣气候令我们无法想像玛雅的祖先为何热衷于这片土地;一座座庞大精美的金字塔里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观让我们惊叹不已;精美绝伦的壁画、雕刻、陶器等艺术品无不展示出玛雅人卓越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审美观;充满血腥的人祭让人胆战心惊;高度发达的天文知识和一些离奇的巧合让我们目瞪口呆;神秘的棺盖图案好像隐约其辞地向后人传达着外星人造访地球的信息…… 本书试图从探寻玛雅踪迹、玛雅建筑、文化、科学技术、政治、风俗民情、丛林深处的艺术之流以及留给后人至今难解的谜团出发,以精彩的叙述和图片向读者展示神秘而高度发达的玛雅古文明。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质量的提升,有赖于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与提高。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纸张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并开始向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至迟在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同时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一代一代传承的图籍,守望历史,典藏文明,是人类智慧的标记。
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不断闪烁的爱琴海、白色墙壁的小屋、绿色的树林……这便是风光旖旎的希腊,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暮色中的卫城庄严而祥和,古代伟人和那些神话人物使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一种神秘的魅力,吸引你、震撼你,也安抚着你。在雅典,无论从哪个方向你都可以看到海拔156米的卫城,而位于卫城处的巴特农神庙则是卫城耀眼的明珠,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仍可从这气势磅礴的柱子感受它当年的辉煌。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于有“言必称古希腊”之说。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我们都是古希腊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古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古希腊文明的传统。在这里
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传奇经典系列”图书。 《世界河域文明》系列丛书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传奇》系列电视节目来自14个国家的112家制作发行公司,并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播出,收视观众达上亿人。“传奇经典系列”图书将陆续为读者展示更多精彩内容。 本书为《世界河域文明》系列丛书之一的《神秘的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河》分册。
全书分别从文明历史、文明密码、图腾神、建筑艺术、不朽瑰宝、文明现场等方面探讨埃及、爱琴海、希腊、罗马等西方古文明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今天仍然存在的古文明景点,作为现场导览部分的内容。 “文明地图”再现古地图风貌的同时结合现代地图,标出当年疆域和现代地名;“历史轨迹”叙述每个文明的概况及兴衰起落;“文明密码”则介绍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建筑和发明;“图腾神”展现的是每个文明中*代表性的神和图腾;“永恒之城”介绍曾经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城市,以及古代人们如何规划这座城市;“建筑艺术”选出古代世界的伟大建筑奇迹以及流传后世的建筑元素,展现在读者面前;“不朽瑰宝”以介绍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为主,是*代表性的无价之宝的集合,及其艺术风格的呈现;“文明现场”是散布在世界各地,
本书阐述了甲骨刻辞义位的概念、特性、语义分析基础、归纳原则和归纳方法,以及甲骨文字、词、义位的对应关系等理论问题,周遍考察了甲骨刻辞的个体词义,根据甲骨刻辞词义分布情况归纳其义位,对义位类型进行系统的描写和解释,通过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模式分析并说明义位关系、表现形式、分布条件等,探求甲骨刻辞义位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规律。
米诺斯文明 欧洲首个 超级文明 、西方文明的真正鼻祖,它是个谜,是个令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迷宫。 本书探讨了米诺斯文明的辉煌成就: 从斐斯托斯圆盘之谜、测量单位的测量、戴金箔面具的国王、古希腊的真相、遗产和作品《物象》、被遗忘的祭司体系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 一场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世界范围内的大灾难 。 这一震撼人心、不可思议的古文明,直到 3000多年之后才得以再次崛起。 本书隶属于《文明 探源》书系,本书系目前包括《会说话的历史》《还原出埃及记》《解密米诺斯文明》,还会陆续推出新的内容。本书系不同于市面上的以地域或民族对古文明进行划分的科普类图书,而是深入古文明的内核,揭示其鲜为人知的部分,一切与古文明有关的内容皆可被吸纳进来。本书系以古文明为切入点
本书通过实物陈列,集中地展示一些具有定代表性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使我国广大观众能有机会亲自观赏到世界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化瑰宝,从而加深对博大宽广的世界文明及其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所以,本书本身就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普及历史文化教育的一部生动的教材。它可以帮助人们开阔眼界,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历史文化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和功能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失落的华夏文明(鱼国古玉的启示)》对古玉 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揭开古玉文 化现象的类别、创造古玉文化现象的造物民族属性以 及古玉所隐藏的诸多深邃之谜。因此,在华夏古玉博 大精深的文化感召下,作者刘昇首先发现了商代鱼国 祭祀古玉,并顺延其脉络上溯,又发现了鱼国是三星 堆文化的承袭者,并通过三星堆北偏西45度所指的方 向,又发现了该文化现象的历史发祥地以及这支造物 民族的族属关系。
作为知识性的通俗读物,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为一体,每篇谜文综合诸家之见,叙述各派之说,介绍疑案的来龙去脉,启迪、引导读者一起探索以求解开迷津。本书内容丰富,广征博引,雅俗共赏,妙趣横生,以世界文化为主,兼顾历史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为帝王将相、总统政要、学者名流、政事要闻、逸闻趣事、文苑英华、戏剧音乐、绘画雕塑、文字典籍、科技博物、古迹方舆、文物考古、民族宗教、民俗神话等14个栏目。新编写的乙编篇目,题材新颖,领域宽广,涉及的国家与地域广泛,不少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产生的“斯芬克司”之谜,如: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的疑点是否解开?戴安娜王妃是否死于车祸?前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哈尼是不是被右翼分子暗杀的?阿根廷巨富亚布朗死亡的真相是什么?齐奥塞斯库是怎样被处
本卷讲述了许多爱尔兰人扣人心弦的故事。
本书为《神话历史丛书》之一,是国内本从神话历史的角度研究古老的苏美尔文明的学术论作,在苏美尔文化研究中另辟蹊径,具有一定的创见。苏美尔人自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4000 年迁入两河流域南部创造了迄今已知人类古老的文明。多重证据表明,在苏美尔文明的背后有支配性的神圣信仰的存在。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不仅是客观现实的需要,还是神话思维发生作用的产物。楔形文字的书写者及其载体:书匠与泥板,记录了苏美尔人的神圣记忆——神话历史。 作者认为,苏美尔人在长期的狩猎 - 采集生产生活方式中也发展出了原始宗教和信仰。现在出土的遗留泥板中的神话历史十分丰富。苏美尔人还通过大量建筑神庙和塔庙并在其中举行仪式性活动,以达到人与神的沟通及人对神的服从之目的。神圣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融合在新年仪式和圣婚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