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整个一生对梦幻中的造物和生灵十分着迷,并把它们写入了自己的童话中。这种对超自然生灵的陶醉包括美人鱼和人鱼男子,在古老的传奇和民间传说中,他们都生活在大海中和湖底。安徒生1836年写就的童话《小美人鱼》是他笔下最的作品之一。本书介绍了安徒生的小美人鱼童话是如何诞生的,它使全世界的艺术家从中汲取了灵感,并对诸如音乐、绘画、芭蕾舞、歌剧、雕刻和动画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根据安徒生童话的主人翁创作的作品中,最的就是爱德华埃里克森的小美人鱼铜雕像。1913年以来,她一直依坐在哥本哈根港的长堤岸边。2010年,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人物小美人鱼次代表丹麦出国,来到上海世博会,本书就是为她此行而创作的前奏。
历史地看,道州何氏文化世家各方面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三种因素的助推和促进:一是特定时代的机缘耦合,二是地域文化的濡染涵养,三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反过来,这些成就又弘扬和丰富了地域文化,成为培育新的文化人才、文化成果的有益养分和健康基因。本书内容涉及一个家族数代众多成员,作者在叙述方法上按时间顺序展开。对于每一成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行为、书法活动和诗歌(绘画)创作,再穿插交替安排,力求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忠实于历史的原貌。
《老祖宗的那些事:湖湘文明溯源之旅》是《三湘都市报》大型系列文化报道《老祖宗的那些事:湖湘文明溯源之旅》的结集,通过生动有趣的考古故事、丰富珍贵的考古实物,追溯湖湘远古文明的幽深场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湖南古代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和地位。
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武汉话的楚风汉韵。《武汉话的尖板眼》摘取武汉话中常用多见的话语写成,其中既有长篇《方言口语同试释》、《中的武汉方毒》;也有根据所挑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而作的短篇《尖板眼》、《挨的》;还有归类成篇的有感而发之作《七古八杂说俚语》、《武汉方言口语五百年》。其中既有俗言俚语,也有谚语民风。或引自诗词经史,或以小说、戏曲、佛经为书证,叙说武汉话的前世今生。语占力求通俗、易读,语句不求清新、华丽。有的篇目饱含焖烧大菜的醇厚,有的篇目又能细细品味和嚼出家常小菜的香纯,风味各异,却都独具匠心。语言学科是一株参天的大树,周然专著的《武汉话的尖板眼》只是采撷一片树叶,尝试着在上面抹”一笔新绿。
《湘学通论》一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湘文化通书》的成果之一。湘学是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地域化形态之一。《湘学通论》旨在揭示湘学的中国学术史共性与地域学术史个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全书凡上、下两篇。上篇从宏观层面论述湘学的历史源流、学统建构及其学术旨趣,以及近代的湘学转型及其特点;下篇则是对湘学学者的个案研究,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湘学学者的学术旨趣,来进一步考察其学统的渊源。《湘学通论》既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文史哲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人士教学参考或进行学术研究使用,也可供文史哲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