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是民国人写湖北的游记专辑,旨在凸显民国人的旅游意识和旅游趣味。本书是用来游记展示民国时期湖北的历史文化和民生状况,能够帮助读者通过触摸民国时期湖北的历史细节而感知其历史风貌。同时,通过本书亦可了解民国时期湖北的旅游线路、景区风物等信息,对于今天的旅游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是 民国分省游记 中又一本反映长江流域旅游民俗、社会生活的专书,可以延续此前的阅读,并进一步拓展读者对民国时期湖北历史文化的认知。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提议、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亲自关心、支持下,于2012年6月4日揭牌成立的湘学研究机构、组织机构。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以弘扬湘学研究、推进文化强省为宗旨。通过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研究力量开展湘学研究,从而达到宣传湖南形象、扩大湖南影响、培养一代湖南新人的目的。《湘学研究》(刘建武主编)希望成为研究湖南的新平台和宣传湖南的新名片。既有代表湘学水平的前沿学术成果,也有激励人心的湖南历史文化的知识普及。
由张松辉、张伟伟编著的《湖湘文化名著读本(道教卷)》从数十种古代典籍中,选取*代表性的有关湖南道教的史料,并加以注释与解析。从形式上看,这些史料涉及史传、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体裁;从内容上看,这些史料上及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下至近代文人有关道教的诗文。阅读本书,基本可以把握湖南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
这是一部以文附图的白族习俗风物专著,不仅系统展示了湖南白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为湖湘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张家界的旅游文化内涵,提高了品位和层次。本书内容广泛,从地域上讲不仅包含了桑植白族聚居区,也包含了永定区、武陵源区、鼎城区、慈利县、澧县、沅陵县等省内白族散居区;从文章涉及的内容来看,不仅如实记录了白族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籍湖南张家界市以及后来落实民族政策的历史事实,还系统介绍了白族地区的风光胜迹、风土人情、礼仪礼俗、宗教信仰、趣闻轶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本书不仅堪称湖南白族的百科全书,而且为浩若烟海的少数民族风情录增添了新的珍品,也填补了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的一个空白。全书不仅如实记录了白族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籍湖南张家界市以及后来落实民族政策
《湘学研究》系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拟刊布湘学研究的*高水准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2辑。 《湘学研究》主要设置以下栏目:湘学专题研究;湘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湘学与当代湖南及中国;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湘学讲坛;湘学文献整理研究。发稿方向和范围包括:湘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湘学与国学的关系;湘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内各地域文化学术研究及其与湘学的比较研究;湘学传统与湖南现代化研究;湘学与当代湖南发展研究;湘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 本书是《湘学研究》(2016年第2辑总第8辑),由刘建武主编。
湘学是一个标志着湖南地区学术传承的学术思想史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湘学仅指湖湘学;广义的湘学指湘籍学者在本土或外地的学术活动,以及非湘籍学者在湖南的学术活动,其内容除了湖湘学外,还包括濂溪学、船山学以及近代湘学等。 湘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阶段为湘学肇始期,出现了北宋周敦颐的“濂溪学”,是湘学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阶段为湘学奠基期,亦是湘学的个活跃期,以南宋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为代表。第三阶段为湘学蛰伏期,自元朝建立至明朝灭亡,湘学处于沉寂状态,船山继起,湘学“卷土重来”,但并未出现像南宋时期那样的学者群体,学术思想亦未在当世得以张扬。第四阶段为湘学复兴期,以邓显鹤、魏源、邹汉勋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个人才群体早宣传船山学说,并以经世致用的杰出成就震动学术界。第五阶
此书分为五章,分别以 神农故里 屈贾文脉 道南正脉 奕代风流 和 三湘四水 为总目,以诗化之笔,传承神话传说,描述历史风云,讲述湖南故事,评骘风流人物,描绘三湘四水,张扬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文字优美,图文并茂。 此书具有四个鲜明的文化特征: 一是高屋建瓴,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全面审视湖南几千年的文化历程; 二是视野开阔,从神话学、帝王学、历史学、民俗学、方舆学、文化学、考古学、诗学、美学等角度,纵览湖南人精神与文化性格赖以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与历史积淀; 三是立足现实,尊重历史,充分吸收文物学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展示湖南人精神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客观评述近代湖南人才的历史与现代传承; 四是文笔优美,篇幅适中,以文情取胜,雅俗共赏,清新可人,具有可读性与审美鉴赏性,适合大众普及
这部民国湖北游记,所选标准并非是才情文字俱佳的优美篇章,而是注重史料性,举凡对民国时期湖北区域的社会、风俗、人情、自然等有所记录的游记文字首先被纳入考察。换言之,纯粹抒发一己情感的文人雅兴文章基本不选,要的是平实、素朴、拧干水分的文字。 本书所选文章都是来自民国时期的老报刊。
由张松辉、张伟伟编著的《湖湘文化名著读本(道教卷)》从数十种古代典籍中,选取代表性的有关湖南道教的史料,并加以注释与解析。从形式上看,这些史料涉及史传、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体裁;从内容上看,这些史料上及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下至近代文人有关道教的诗文。阅读本书,基本可以把握湖南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大事件。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姓氏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大书。本书次集中展示湖南图书馆及部分市、县档案馆、图书馆和个人所藏家谱,限於篇幅,只能择要揭示。既为人文科学工作者从事社会学、伦理学、民族学、民俗学、人才学、人口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翔实而又难以寻觅的资料和信息;又为海内外人士认识湖南家谱、了解其姓氏源流提供线索和帮助。 本书收录在湖南境内使用的姓氏268个,其中单姓262个,复姓6个。每一姓氏下分“源流·语派”、“郡望·堂号”、“堂联”、“历代名人”四个部分,其中一、四部分是其主体。本书是以家谱为先导的,没有见到家谱的姓氏的情况不作反映。本书以姓氏为主线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