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25-4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中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形成(文史哲研究丛刊)
    •   ( 25 条评论 )
    • 王保国 著 /2008-07-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从盘古开天地直至清代,中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圈中先进文化的象征,并且也逐渐成为正统文化的代表。本书以翔实的资料,论述与分析了中原文化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时代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的突出成就。同时也探索总结了中原文化向中国其他地区传播的特性、方式、路径;它与整个华夏文化逐步交融的特点,及在各类文化的发展态势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从中可窥中国文化是怎样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热潮,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 ¥32.3 ¥38 折扣:8.5折
    • 河之南
    •   ( 59 条评论 )
    • 杨晓民 总撰稿,郑泰森 摄影 /2010-04-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浓烈人文历史色彩的图书;以同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蓝本,用绚丽多彩的图文形式,生动直观地再现以河南为主体的华夏中原地区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 从夏至清的漫长历史中的三千多年,河南一直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心脏地带,二十多个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建都或迂都于此。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传统中古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安阳殷墟等历史遗迹,记录着华夏先民筚路蓝缕的文明创造及其薪火相传。儒、道、佛三家的会聚,影响并建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老子、庄子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令后人追怀瞻仰的足迹。 阅读此书,不仅是一次寻索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还将获得历史反思之理性的珍贵启迪。

    • ¥26 ¥33 折扣:7.9折
    • 徽州文化
    •   ( 191 条评论 )
    • 高敬 /2012-03-01/ 时事出版社
    • 本书以历史为经,文化发展为纬,广采素材,精心勾沉,细加整理,全面而系统地描绘了徽州这块古老土地的历史沧桑、风土人情、文化民俗、遗址名城、宗教信仰及物华天宝,揭示出徽州文化的真谛。全书共分十章,全景式展现了徽州各地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本书,犹如徜徉徽州大地,不断欣赏、领略徽州文化的神秘内涵,堪称一部关于徽州文化的百科全书。

    • ¥30 ¥40 折扣:7.5折
    • 嵩山艺术大观
    •   ( 21 条评论 )
    • 赵富海 著 /2008-05-01/ 工人出版社
    • 嵩山艺术,涵盖了寺庙书院等古建筑艺术,尤其是汉阙、碑石以及宗教绘画。本书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泛神论对建筑的影响,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改变,皇权思想对寺庙等的渗透,汉阙、石刻艺术的传统文化思想及其艺术特质,宗教绘画的世俗观念。

    • ¥25.9 ¥36 折扣:7.2折
    • 华夏边缘(增订版)--16年后全新修订,新增5万余字,重新诠释“华夏理论”
    •   ( 1037 条评论 )
    • 王明珂 /2013-11-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缘的人,《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华夏边缘》(增订本)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 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

    • ¥32.4 ¥45 折扣:7.2折
    • 嵩山文化遗存
    •   ( 3 条评论 )
    • 郑兢业 著 /2008-05-01/ 工人出版社
    • 本书由悠远的梵音、历史的足音、华夏文明的坐标、嵩岳诗魂四个板块构成。 中岳嵩山寺院林立,本书选取了负盛名的少林寺、永泰寺、法王寺三颗灿烂的明珠展示给大家。禅宗祖庭少林寺以少林功夫独步天下,被誉为“天下名刹”。永泰寺是嵩山地区一座皇家尼寺。北魏时期的转运公主、明练公主、永泰公主相继在这里出家为尼,演绎出千古浩叹的人生故事。法王寺有“嵩山胜地”之美誉,是中国早的寺院之一。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曾在这里讲佛译经。

    • ¥25.9 ¥36 折扣:7.2折
    • 故园画忆之山西系列:华夏文明古建筑鉴赏(两种图书组套)
    •   ( 181 条评论 )
    • 连达 等绘 /2012-12-01/ 学苑出版社
    • 《山西古建写生》 山西是国内古建筑现存多、密度*的省份,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几百上千年的精美建筑在几年内就彻底坍塌消失了,令人心痛。作者用画笔尽可能多地描绘下了山西的古建筑,尤其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古建筑,真实记录了这些璀璨国宝的现状,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的记忆。 《风雨沧桑大晋北》 由王慧群绘画、撰文的《风雨沧桑大晋北》系“故园画忆系列”之一。本书记录和展现了晋北地方历史上存在或正在消失的历史遗迹、人文轶事、民俗风情和名胜风貌等。具体内容包括冷兵器时代这一区域中的城堡、长城、住宅与聚落、宗教建筑等类,涉及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区。

    • ¥43.7 ¥76 折扣:5.8折
    • 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
    •   ( 16 条评论 )
    • 赵向群 /2014-12-01/ 甘肃教育出版社
    • 五凉是甘肃古代在河西走廊存在过的五个地方政权。它们分别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凉时代,是一个伴随中原发生持续不断战乱而产生的时代,或直接叫它中原战乱的产物。以洛阳、长安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连续不断经历战乱以及灾荒,迫使大量汉族人口向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周边地区逃亡,其结果是中原悠久的文明历史发生中断,而像河西这样原本文化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开始接过中原文明的接力棒,在积淀和传承汉文化方面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人文荟萃之地。由四个不同民族建立的五个政权,它们都致力于文化教育,这使两汉以来的凉州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五凉时代的河西走廊,已远远脱离了 戎狄 之域的蛮荒状态而跃入中华文明的行列。

    • ¥28.5 ¥38 折扣:7.5折
    • 少林历史与文化
    •   ( 65 条评论 )
    • 徐长青 著 /2008-12-0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少林寺是一个文化的箭垛。中外文化的交流,在这里激起浪花,中国佛教在这里结为丛林,中国禅宗以此为祖庭,三教合一的协奏在这里传出妙音,中国武术以此为圣地。尤其是在当代,少林寺又以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传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少林历史与文化》以翔实的史料,科学而细致的考证和生动的描述,展示了少林寺1500多年以来发展的历程,对少林文化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对历代文人吟咏少林寺的部分诗词,进行了简明而富有禅味的解释,通读全书,如漫步禅林,禅韵隽永。

    • ¥26.2 ¥35 折扣:7.5折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   ( 98 条评论 )
    • 王明珂 著 /2006-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涵转移至民族的边缘”。并由此通过对“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族群边缘的维持与变迁”等的论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回忆——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

    • ¥26.2 ¥35 折扣:7.5折
    • 丝之江南
    •   ( 6 条评论 )
    • 孙悦 著,李朝安 译 /2010-06-01/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本书为中英对照读物,介绍中国江南的丝文化。开篇《锦绣江南》总写江南丝文化,接着,分别从蚕桑、染色等丝绸生产文化,织锦、丝绵、缂丝与刺绣等丝绸工艺文化以及盛泽丝文化、南浔丝文化、上海丝文化等丝绸地域文化三方面对江南丝文化进行了分述,每一方面包含若干主题,每一主题单独成篇。

    • ¥28.4 ¥36 折扣:7.9折
    • 华夏文化辨析
    •   ( 37 条评论 )
    • 钟伦纳 著 /2014-09-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钟伦纳所著的《华夏文化辨析》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分析几个主导了华夏文化两千多年的传统观念( 仁、义、道、德、易、诗等),以及传统的社会结构(城、市、镇、工、商、农、村、移民和海事等),并尝试在经过重新理解的传统上开发出一些现代启示。 一般用传统方法论去处理易经、诗经、兵法、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等重大题材的结果,很难跳出狭义儒家的主观架构,本书尽量以自然科学的严谨态度,去处理华夏文化,在糅合了多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后,客观地解释孔子有什么东西不知,知而不讲,讲了而被后学忽视。一般谈儒家孔子的多属从观念到观念,但儒家学说和儒式运作毕竟跟中国社会相生相制,结合史料和社会科学观点,对儒学和史实的研究可以互相参照。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作品,此书洞识深而新,观点平稳,数据札实,逻辑性强,

    • ¥31.5 ¥45 折扣:7折
    • 河南蓝皮书: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3)
    •   ( 19 条评论 )
    • 卫绍生 编 /2013-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卫绍生主编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内容介绍:2013年,河南将更加注重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河南的文化建设将继续保持好的态势和气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趋完善,文化事业更趋繁荣,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文化产业持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占GDP的比重预计将达到1.9%左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面展开,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将得到积极推进。

    • ¥46.6 ¥59 折扣:7.9折
    • 郑州与黄帝文化
    •   ( 19 条评论 )
    • 陈习刚 主编 /2008-09-0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始祖”、“人文始祖”。黄帝是代表具体人黄帝、黄帝族团和黄帝族团世袭领袖的名号,是黄帝时代的代名词。黄帝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420~前2900年。黄帝时代所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中晚期。《郑州与黄帝文化》在阐释黄帝文化概念及其发展阶段、黄帝文化性质与特征、黄帝文化历史地位等的基础上,在全国黄帝文化的视野下,主要探讨了黄帝故里所在的郑州与黄帝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黄帝活动的主要区域,如黄帝出生地、黄帝族发祥地、黄帝都城、黄帝征战迁徙地、黄帝游历地、黄帝葬地等,主要分布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郑州新郑(包括今新密市)是黄帝出生地、都城所在地,黄帝族的发祥地在以新郑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黄帝以有熊所在地新郑

    • ¥27.7 ¥37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