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本书从自然条件和历史演变出发,基于客家民系形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从节庆、建筑、饮食、嫁娶、仪式、服装、家居和信仰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梅州客家的传统民俗,并从民间传说和生活故事等方面讲述了梅州客家的风情文化。书中对梅州客家地区民俗的收录详尽,图文并茂,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及文化遗产。本书并没有止于介绍,还结合外的经验和梅州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广东人对“吃”的追求,往往令外来人难以理解。“吃”听起来大俗,其实深究其道,亦能够大雅。民以食为天,对食物的讲究,亦可看做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广东的味之道,或许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中山大学著名学者、老西关黄天骥教授就认为:广州人务实,只要好吃,便不拘材料贵贱,也不拘吃的形式;小摊档前,平起平坐的氛围,才是“食在广州”的神髓。 书稿分为五章:谁说“食在广州”、缘何“厨出凤城”、到底还看广州、敢说味出潮州、粤菜海外传奇。作者出版过多种有关岭南饮食文化的书籍,对相关题材了然于心,长于历史梳理,亦融入不少顺德、潮州的采访所得。 书稿设置知识链接、加插图片,除了食物食材的图片,亦有诸如顺德清晖园、潮州牌坊街等具备文化意义的场景照片,增加当下的现场感,也让读者对产生美食的环境,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又不是一般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本书从根在河洛、古都文化、思想文化、经济科教、文学艺术、播迁交流等六个方面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系统地向读者阐述了河洛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演化过程。全书中英文对照,共计20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