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有《夏忠靖集》六卷并附录一卷传世。其诗文平实雅淡,不事华靡。虽原吉以政事着,不以文章着,洪永之际,作者如林,固不能与宋濂、王褘诸人齐驱方驾,然致用之言,疏通畅达,以肩随杨士奇、黄淮等,殆可无愧色矣。《李湘洲集》十卷、《补遗》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明李腾芳撰。腾芳字子实,湘潭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学宗王守仁,故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反覆几二千言,发明良知之旨,至以事功、节义与辞章、养生,均为正道之障。又有《金刚经集注序》、《金刚经注采序》、《莲池自知录序》,皆提唱二氏之说。亦颇尊崇李贽,称为卓吾老子。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音乐创作是创造力的释放还是为了迎合人心? 演奏场地的变化会对音乐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服装风格是如何影响演出效果的? 音乐人写歌时,是先有旋律还是先有歌词? 磁带、黑胶唱片、光盘等科技如何改变了听众聆听音乐的体验? 摇滚史上影响力乐队“传声头像”的组团过程、如何成为当红现场表演乐队以及历次表演造型变化的灵感…… 《制造音乐》堪称一部音乐进化史。从演奏音乐的场所对音乐的呈现方式、技术变革对音乐创作及整个音乐产业的发展的影响到音乐的神经学基础,大卫·拜恩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更是一位思想家。这本书将会改变你听音乐的方式!
《数字文化资源运行模式研究/文化产业丛书》首次构建了数字文化资源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并行互惠模式。剖析了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各自特点,结合当前的商业模式构建方法以及数字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建立出数字文化资源的互惠运行模型,并根据模型展开相关的案例展望及分析;其次,运用E3-value软件对互惠模型案例进行仿真验证,证实互惠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数字文化资源运行模式研究/文化产业丛书》也构建了数字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以歧视法定价法和单一产品定价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用户调查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探讨了数字文化资源的定价方法,并以电子书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日后相关数字文化产品定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数字文化资源运行模式研究/文化产业丛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数字文化资
本书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视野中的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从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专题出发,分析2015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意见。
《中国文化产业史》作为专门的研究著作,作为文化产业管理各学习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任务是理清中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发展脉络,建构相关的知识框架,研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及对其发展的认识;还要研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影响因素和现实影响因素。因此,势必涉及古代和国外的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作为文化产业史的完整的、全面的认知体系。另一个任务就是充分总结、认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使读者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做到知古通今,古为今用,为创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教训和借鉴。
《国家文化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从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文化产业的战略价值、构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低碳模式、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转型、文化民权、文化产业正义、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与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建构、我国文化产业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评估及其重要启示等十多个方面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研究》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是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兼并重组问题的专门著作,已结项并被鉴定为良好。著作从产业链兼并重组的视角,收集了外典型文化企业的数据,重点通过EBITDA等八个财务数据指标的具体分析,对比企业兼并重组前后的变化,提出了具体的兼并重组路径和建议。著作的部分观点已在刊物发表,并已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摘引、转载并引起进一步的讨论,具有的理论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