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 在法国的传播编年》是由法国学者安必诺、何碧玉等人主编的一部有关法国汉学的编年体学术著作。全书从体例上分三个部分:大事记、书(文)目录、备注。大事记主要是汉学家或汉学机构(杂志、汉学中心)发展历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编年记录;书(文)目录主要是关于古代中国的文章、著作(包括翻译)的历年目录;备注主要是关于为著名的汉学家的主要作品和传记的备注。涉及的文化领域包括人种学、民族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书法和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医学、经济和政治等。编者以时间为轴线,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了上一世纪法国接受中国文化的进展图景,既向中国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域外被理解被接受的方式,又向国际汉学爱好者特别是法国汉学爱好者揭示了其所迷恋的中国文化在法国传播的概貌,对国际
文化产业的活力和生命力,是建立在源源不断的创意所生成的支撑上的。《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以如何通过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为研究重点,展开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
图书《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纪录片的精彩,5个系列50个主题,涉及美食、时尚、建筑、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学者为你当导游,带你行走西安和罗马之间,结合历史文物、人物事件不断地对比、追问和发现,用文明互鉴的方式讲述一个人类历史文化的伟大故事。Over 2,000 years, the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ang an and Rome, the starting and end point of the Silk Road respectively,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Instead, they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book which has the same name as one hundred-episode microdocumentary Chang an meets Rome, includes 50 themes covering culture, society, architecture, music, art, commerce, military and so on. Scholars visit Xi an and Rome, using historical relics and events to constantly compare, question and discover, and guide readers to explore and think deeper on Eastern and Wes
本书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江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独具。本书以宏大的视野,全面展现了江苏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的独特地位及做出的重大贡献。作者从文献与考古遗存着手,系统梳理了江苏由古及今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及传承创新。学理清晰,叙述精当,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文化普及读本,且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也是一本对外展示江苏形象的读物。
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书将很好论文汇总出版,特别关注到中华很好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讨论了如何有效发挥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确实是这个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国家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内容从最为具象的商品贸易到最为抽象的哲学义理,从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事迹到跨越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广为人知的佛教往来到少有介绍的医学历算天文科技等无所不有。 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史上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最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技创新大潮汹涌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是发展之源,情报是创新之要、决策之基。“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技情报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察势”。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无中生有从天而降,科技情报就是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信息动力、创新灵感。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这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研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科技管理和决策的艰难。在新时代,完善
咸宁是中国桂花之乡。在《咸宁桂花产业与文化》中,作者启用翔实的数据资料、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咸宁桂花的资源状况、人文背景和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探讨了成宁桂花产业发展前景。《咸宁桂花产业与文化》可作为了解咸宁桂花的一大窗口。
从研究中国农耕哲学和传统乡村文化入手,通过区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性差异,提出了以养育文化指导乡村振兴的思想和途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旨在探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取向。结合现代城乡社会的特点,以场景理论为基础,区分城乡功能,确定乡村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为发挥乡村文化优势,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创新性思路。以袁家村和“范氏义庄”为例,分别就乡村振兴的途径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进行了探索。本书紧密联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读者研究现代乡村文化和从事乡村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把政治经济学与文化政策结合起来讨论,分析了文化政策的历史演变,详细分析了各种文化机构,对于文化政策制定者和文化产业研究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