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能想起许多令人激动的瞬间。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彩色电视的普及,从股票的公开发行到劲歌金曲的火爆,从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 十年之间,每个人仿佛都拧紧了自己身上的发条,充满活力。 本书以年为单位,记述20世纪90年代的大事小情。作者张玮以客观而温暖的笔触将这些瞬间有机串联,让那十年的活力与朝气跃于纸面,让读者回想起如同初升旭日般闪耀的90年代。
英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曾经的 日不落 帝国,一个具有绅士风度的国家。本书将帮你从地理、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了解英国的 进化历程 。 《英国简史》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玛丽 普拉特 帕米利,全书分为英格兰简史、爱尔兰简史、苏格兰简史三部分,分别从古不列颠、早期的爱尔兰、早期的凯尔特开始讲起,讲述整个英国的历史发展。内容容纳了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科学等,是全面了解英国历史的通俗读物。作者用擅长的讲故事手法,用有趣而简短的故事将英国不同的历史时刻串起来,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翻开任一页都能开始阅读。群书新增6820字注释,译文更专业,更通俗。想要了解现在的英国,就要读一读《英国简史》。
一个曾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的国家,是如何从先天不足成为实力强国的? 《德国简史》是美国历史学家玛丽?普拉特?帕米利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为20章,从印欧迁移、日耳曼民族等一直到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还包括查理曼大帝、亨利四世、路易十四等德国有名的统治者,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德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作者用擅长的手法,用具体的历史事件将德国的大历史串联起来,并融入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全面了解德国。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青年译者用更适合现在读者的语言全新翻译,新增几千字注释。所有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翻开任一页都能开始阅读。让读者可以像读小说一样读历史。想要了解现在的德国,就要读一读《德国简史》。
中国 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 中国 ?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 中国 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 ,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 是对*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 中国*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个王朝 夏王朝的诞生。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晚年对埃德加 斯诺说,这是他 一生中黑暗的时刻 。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力主 北上 。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 北上 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六十年,这里相当于我的第二个家。但与此同时,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东方人。因此,我具备内外双重的视角:能以美国公民的视角从内部深度观察美国社会,又能以东方人的 他者 角度去看美国 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许倬云 《美国小史》的作者许倬云先生在美学习工作和生活了六十余年,他将其东西方历史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在美国社会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以极为精简的文字,介绍了美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近三百年的历史。 附录为有关中美关系史的回顾、许先生就中国经济建设发出的建言,以及一份推荐书目,许先生选取的十二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从历史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 许先生深厚的历史学养,令这本 小史 具有明确的大众面向,可读性强、通篇精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100多万件,吕章申主 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只谈了其 中的100件,堪称万里选一。但每篇介绍都是一把钥匙 ,打开了这件文物背后的一扇大门,从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它的精彩,它的荣耀,甚至是它的苦难。而在 100扇大门连成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正是祖国历史 的无限辉煌。
《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是一部大纲性质的著作,是被称为 怀太史公之才,抱张骞之志 的民国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先生的代表作。该史书从鸦片战争记录至辛亥革命,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一一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家国命运、社会发展之趋势。概括说,蒋氏的史书为大纲性质,以中国的近代化为脉络,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下半部分特设了附录专属章,有助于理解蒋氏近代史的厚重思想 。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 弃长安 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 变乱何以爆发 与 盛世何以崩陷 ,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历史的镜子》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娓娓道来,也或者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尽窥塑造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根基。
《竹书纪年》是载録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本书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 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但*为什么要发动这场 文化大革命 ?国家主席刘少奇为什么被诬陷致死? 接班人 林彪为什么要叛逃?显赫一时的 四人帮 为什么变成了阶下囚?------本书都予以详尽研究解答。该书理顺了 文革 十年混沌一团的历史线索:讲清了 文化大革命 的来龙去脉;剖析了 文革 十年中的失误、弊端、错误;揭露了 文革 中形形色色的假、丑、恶现象;找到了 文革 中正确不能抗拒错误的原因;揭示出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形成、发展、终结的历史必然。它对 文化大革命 作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论述,并以 文化大革命 的惨痛教训教育后人,是一部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可读性较强的专著。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 皇民化 ,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 西太平洋防线 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中对治史方法的阐述,可谓最好的示例。 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治学小传,从中可窥一代史学大家对学术传承的殷切期望。
.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作者将有关梦与死的思想与社会这个现实的舞台紧密地结合起来,描绘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研习有重要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古代人的历史意识和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极具启发意义。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 千年枣 ?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 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这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 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