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东坡也有 朋友圈 ,是什么体验? 诗友、书友、画友、酒友、驴友,无所不有;诗词、书法、绘画、吃食,无所不谈; 天生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大诗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都不足以概况这位大宋天才。 本书以苏轼的 朋友圈 为观察点, 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从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米芾、秦观、黄庭坚等众多 北宋 人物入手 , 展现苏轼与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作者细致地按照时间脉络,结合苏轼当时所处的境况遭遇,解读苏轼的诗词作品 。通过苏轼与家人、师友、知己、政敌、弟子等人的社会交往, 读者可 一览北宋文人圈的艺术生活,窥见 乌台诗案 牵涉的诸多往事,充分了解苏东坡人格魅力和极其丰富的一生,在 群狼环伺,步步惊心 的北宋政治中, 看 苏轼如何展现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人生哲学。
本书为史界鬼才李硕的勇气之作,是一场思想之旅,更是一部学术自传,视野广阔,兼顾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思想史诸多领域:从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则徐的晚清帝国边疆;从《真诰》中的 仙人 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时代的悲剧官僚;从一个个隐入尘烟的饮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险而愉悦的禁忌之爱;从拉铁摩尔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学说吊诡的成因;从蠡县大食堂,再到荒野之中河西走廊尽头的汉代城郭遗址 从史实出发,12段学术游荡,史料爬疏与故事构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还原时间深处鲜为人知的幽微与真相。
汉武帝无疑是个雄才大略而又充满矛盾的皇帝:他是一个政治家,果决、自信、大气,非常有政治头脑;他又是一个普通人,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喜怒哀乐俱备。 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 他像一个演员,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精彩的演绎:本色鲜明,尽职到位。或许在很多时候,他的角色并不讨巧,甚至令人厌恶,但是,他的演出是精彩的。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历史中的疑案就像是河面的水纹,随风即起,层层扩散。而透过波纹,我们得以窥见水面之下的生态,从而对历史长河的全貌有更深刻的感知。 本系列精选历史上的著名疑案,以新闻特稿式的写法,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不断聚焦历史真实,深挖历史意义。从千年未决的历史悬案,到古籍缝隙里的玄机,再到历史与传说背后的真相。 现在,就请跟着我们的笔触,一起去看看历史长河的水纹,以及水纹之下的暗流涌动。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补的一堂文化课 孔子与儒学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中国文明之根,是中国人之魂,与国人血脉相连。 历史学者马勇先生积40年之功,从 大历史的视角 ,给3000年中国儒学的发展做了鸟瞰式的描述,为读者建构了一个宏观框架:按照时间顺序,逐一介绍各个时代的儒学大师的主要成就与观点、儒家流派的基本情况、儒学与其他思想流派的交流与互补;剖析儒学是如何影响政治格局与制度的,又是如何影响社会文化与民族性格的。 马勇先生又从 微观角度 出发,勾勒出了3000年中国儒学的枝枝叶叶:精心整理154位儒学人物的小传、4幅儒学流派师承关系图、3000年儒学大事记、26幅珍藏彩色《孔子圣迹图》等,见微知著,用讲故事、列图表的方式,帮助读者走进3000年儒学的血肉中,感受中华文化的跳动脉搏。 每个中国人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东周五百年》一书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演进的时间线入手,敷演展开对这一范畴的宏大叙事。作品一面打乱重组、要言不烦地讲述东周五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一面登高眺远、概述和评价这个时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创造,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数百年的探索实践,经历了铁血征伐,经历了思想大爆炸,中华民族终于寻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先进的统治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不独从别开生面的角度演述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还致力于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西周,上承夏商,下启春秋战国,是孔子备加推崇的时代。然而,由于史料缺失,了解西周全貌变得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大量青铜器的出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也使重述西周历史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本书参阅了《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僧侣、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
这本书是郭建龙 密码三部曲 的第一部。 本书以财政为主题,全新梳理从秦到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以现代的经济理论来梳理古代中国的财政逻辑,分析历代财政得失,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两千余年的王朝兴衰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以中央王朝财政体系演变的三个周期为划分标准。第一周期为秦汉魏晋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官营经济、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周期为北魏北周隋唐两宋时期,以北魏的土地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均田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朝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周期为辽金元明清时期,自元朝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讲起,进而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及其惰性为终。 作者以财
这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5万年的中国简史,展现了中国从头一批智人踏上中华大地到20世纪的完整历史。 北京猿人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复旦大学姚大力先生根据考古与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用充满理性与洞察力的文字带我们重回史前时代,追溯了中国人真正的祖先:30万年前北京猿人灭绝、7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5万年前智人踏上中华大地,继而由南至北扩张至全中国 本书由复旦大学姚大力等中国史学大家编撰,以宏大的视野,将中国上下5万年的历史进行解读分析,带我们透过历史的表象,看清历史发展进程! 北京猿人不是我们的祖先。 为什么古代堂兄妹不能结婚,表兄妹却可以。 独尊儒术 是民间教育机构的胜利。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皇帝出现在唐朝? 早在宋朝就建立了从发行纸币到汇款、兑换的完整金融体
西南联大于战火中只存在了八年,却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八位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西南联大通识课(青少版) 丛书精选 西南联大通识课 丛书中更贴合青少年学习的古典文学、诗词、国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旁批的形式进行注释,所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僻字注音、解释、古汉语解释、文言文翻译、文学常识、文史知识、编者勘误等内容,又增加了 延展阅读 版块,拓展相关阅读,帮助青少年读者将知识融会贯通。 《西南联大国史课(青少版)》的主题是 国史课 ,书中收录了张荫麟、雷海宗、吴晗等三位先生的二十二篇作品,以时间为序,对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进行
开元盛世前的八年,朝廷政治一直笼罩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可以称为后武则天时代。在这短短八年,高层政治持续动荡,发生了神龙、景龙、唐隆、先天四次政变,更换了武则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纷繁复杂的政坛乱局背后,是 合同李武 和 清算武周 两条政治路线的缠斗。 本书用通俗流畅的写法,大量细致的史实,复盘四次政变的来龙去脉,展现各方势力在困境中谋求扭转的种种对策,呈现众多人物的立场变化与人性幽微,探寻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以及其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本集开篇,是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长文《关于参加编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的回忆》,以亲历者视角追述这段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往事,备见一事之成的不易。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丁教授的《康有为欧游纪行里的两个疑案》,留意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欧洲的海外书写,勾联鳞爪线索,考订、复原其记录中的不确或待考。蒋力先生多年致力于其外公杨联陞著述的整理和研究,特为本集撰写《杨联陞绘事略记》,呼应第十集荣鸿曾先生撰《杨联陞 赵如兰 亲人图 》一文,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位大师级学者 游于艺 的一面,也借以窥见前辈学人之间的情谊。德裔学者马仪思(1914-2008)的遗作《管平湖》,则译自杨联陞友人赵如兰教授多年前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一份手稿,文中追忆四十年代作者在北平跟随古琴大家管平湖习琴的经历
这本书是郭建龙 密码三部曲 的第二部。 本书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地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历朝战争中最关键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作者通过详尽而生动的叙述,利用珍贵而丰富的史料,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重大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历朝兴衰和中国历史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将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的演化时代,即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 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和元明清时代,以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各个时代的军事大战略。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引用,选取了各个时代最典型的战争及军事行动,阐述了战略要地和军事地理的关键区域从关中本位制向长江流域、边疆地区的移动,其中也伴随着王朝的统一、分裂与扩张。 这是一本好看、易
这本书是郭建龙 密码三部曲 的第三部。 本书以哲学为视角,详细梳理古代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从西汉讲起,叙述大一统时代到来之后的思想流变。注重讲解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中央王朝的政治哲学可以被视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作者在本书中将其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 反叛 、佛学的诞生,直到隋唐的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等。 全书分五部二十章,知识密集,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科学等,参考的史料著作逾百部。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晦涩难懂
《凌烟功臣 唐代风云人物启示录》是一本以人物为主线索,讲述缔造大唐历史基业的数十位凌烟阁功臣的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的一座阁楼,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将二十四位在建国和玄武门事变中建立卓著功勋的功臣画像悬挂在阁中,用以标榜功劳,激励后进。所以,在后世的文学语言中, 凌烟阁 成了 建功立业 的代名词。唐代先后有四位皇帝陆续将功臣添补到凌烟阁中,如郭子仪、李光弼、张九龄、马遂等赫赫有名的功臣,总数终达到了一百人以上。 于老师以 凌烟阁 为核心,从唐代300年的历史中精挑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文臣武将,从影响大唐历史发展的这一超群绝伦的群体入手,通过对每个功臣的人物性格、社会交游、显赫功勋,乃至其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细致剖析,我们既能看到这些风云人物是如何影响了唐代300
《楚汉双雄》简介: 灭六国后,嬴政面临着怎样的千古难题? 旧制度为什么无法搞定新的欲望问题?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 刘邦军事崛起的真正秘密是什么? 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韩信的 背水一战 成功了? 楚汉争霸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璀璨的一颗珍珠。 自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神州大地上群雄并起,色彩纷呈,高潮迭起。无数英雄豪杰蜂拥而至,奋战过百年之余烈,在秦末的这把大火点燃下,燃烧得热热烈烈、通通透透。 自此,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延续四百多年。 这八年时间,可谓中国古代史中*为精彩的八年。 《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简介: 在我们的记忆里,所有对历史的记忆,归根结底都是战争。所有的兴衰、偶然、动机、谋略、经济、天灾,在万事俱备下导演出了这一场场改变历史的战争;也是这一场场
本书汲取大量史料精华,以新颖的视角,明快的解读,打捞明朝城市生活的繁华记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图文并茂地还原了明朝城市里达官显贵、贤士大夫和市井众生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一个真实、多样且充满活力的明朝世界,既是一部明朝生活指南,又是一部带有浓厚市井烟火气的历史佳作。
曾国藩家族200多年来英才辈出的秘诀都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不仅被誉为 干古完人 ,曾氏家族更是长盛不衰,代代都有杰出人才。据统计,他的家族诞生了外交家、数学家、化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教育学家 而曾国藩家族200多年来英才辈出的秘诀,就藏在这套《曾国藩家书》中。 唐浩明先生对曾国藩家书加以整理,并作出极有见地的点评,从修身、孝悌、治学、处世、理财等角度挖掘曾国藩家书对21世纪中国人的重要文化价值。 翻开本书,揭开曾国藩家族英才辈出的秘诀!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是一套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中国史读物。 很多书读系列上瘾,本书不但读着上瘾,读完还特别过瘾,像地道的二锅头,后劲大启发也大。 很多历史书很通俗,本系列通而不俗。轻快俏皮的语言下面藏着一颗严谨的心,所有论述有料有据;紧张刺激的故事下面藏着历史的沉重意义,以及对人性以及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寻。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获得智慧,获得明心见性的认知,获得心灵的无上自由。 本系列中的每个人,都在向此方向努力。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悲情,有不被理解的怪异,有会心一笑的诙谐。有如阳明先生洞穿古今的机锋,也有如李贽引刀成一快的从容。通过这本系列的文字,让我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你会听到那穿越了历史长河的悲鸣与长啸,你会听到人性至深的纠结与通透,你会听到生命之花于午夜轻然
流氓是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也是侠客堕落的产物,是社会上暴力性力量的一部分。对流氓来说,传统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一概不具任何约束力。流氓的频繁活动,干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威胁有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局势极不稳定,流氓意识也随之渗透至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在中国历史上,流氓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本书是部系统阐述中国历史上流氓阶层及其活动的论著。陈宝良先生爬梳各类典籍,从 四书五经 到 二十四史 ,从先秦诸子到《全唐文》,从野史笔记到官方实录、司法文书,从小说到报刊,乃至于地方志,就流氓的起源及变迁作了详尽的叙述,将中国历史上流氓这一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形象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加以系统地勾勒出来。全书纲举目张,条理分明,旁征博引,文笔流畅,是流氓史领域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