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详细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毁灭的过程。在历史性讲述的基础上,作者不仅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书的历史高度,将读者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有关人类问题的思考。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天子脚下 晚清政局与天津特区对外开放》,从一个地域,帝国权力核心边缘的天津切入,再现了晚清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这里是晚清改革的主舞台,几乎所有的内政、外交上的大剧目都在这里上演,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里,是*前卫的,也是*保守的;这里,是*西化的,也是*抗拒西化的;这里,生产了这个*艘的潜水艇,也烧杀过教堂,大规模破坏过铁路和电线 一百多年前的这场政经改革,其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与我们一般以为的情况不同,晚清*后6年,尤其是1909-1911年宣统朝的3年,国家并非每况愈下,政治、经济乃至国防都在不断进步。1908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白银2亿两的大关,史无前例。1909年,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地方议会,对地方政务实行非常有效的监督,也是史无前例。但是,它为什么又突然崩溃了
《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是 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 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 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 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 事 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 第 次世 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 人的视角讲述西方 ,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 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 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 ,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绝版恭亲王 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 总理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大盘的总设计,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为晚清改革开放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发动、推动晚清体制内改革,重要原因在于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长期保持自我低调。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是恭亲王拉开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为被后世描绘为 腐朽、没落、反动 的王朝接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
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苐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 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苐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 另一面 ,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少量恭亲王——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真正画圈、掌舵的,是那个看似低调到“一生为奴”的恭亲王,是他让被后世描绘为“腐朽、没落、反动”的王朝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
《德国通史》第三卷叙述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德国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这一时期属于向 现代 社会过渡的近代中期历史,把法国革命的成果和平地移植到德国,渐进式地实现了传统封建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平对接,德国由此进一步奠定了近代独特发展道路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这是德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进一步凸显阶段。
本书是由傅高义先生倡议和一度主持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历史研究项目的研究论文的合集。参加该项目的有来自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该领域知名的学者。全书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研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论述了中国人民长期抗战所采取的各种方略以及争取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援助的种种努力,从不同侧面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非凡的成就以及巨大的不幸,对全世界、全人类影响极深。《西洋现代史(插图修订)(第4版)》论述时间为1914 2004年。本书结合欧洲文化背景,以一种比较的视角揭示了欧洲的权力、财富、创造力及其转移:发端于欧洲、持续四年的次世界大战充满了血腥、毁谤与浩劫,而战后短短二十年中欧洲又经历了布尔什维克革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肆虐以及经济大萧条 续之以波及范围更广、更加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本书还论及了普京在俄罗斯的崛起、冷战后民族主义争斗、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危机、欧洲一体化以及 9 11 事件之后的美伊战争等。 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能够让读者了解这些重要事件的演变过程。《西洋现代史(插图修订)(第4版)》所配图片和地图,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对于研究20世纪欧洲历史的读者颇有助益。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印度文明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古希腊文明出现在爱琴海,中华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埃及文明出现在尼罗河流域,……大河以及接纳大河的那一片水域,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这本书是在给摇篮之一的尼罗河作传,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河之传”。它把尼罗河的故事“当做寓言”,让读者“在河里”看到“人的形象、人的命运”…… 这是一部地理之书,更是一部历史之书。这是一部“大河之传”,更是大河流域亘古以来“民族与文明之传”。 在这部无与伦比的“传记”里,我们读到三千年的苏丹历史,六千年的埃及历史……读到这孩童一般从原始森林中跑出的河流,成长、昏迷,倒下、爬起,永不放弃,记不言败的历史……
内容简介
《德国通史》第四卷叙述1815年到1918年的约一个世纪的德国历史,属于德国以独特方式全面迈入 现代 社会的近代晚期历史,这种独特性突出表现为,通过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不同的 双重革命 ,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迈上了强国之路。这是德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dingfeng阶段。
在这部著作中,弗格森对20世纪的历史特别是前半段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在这个人类历*为非凡的世纪中,人类进入了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科技革命极为彻底的大飞跃、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全球化的、现代化阶段。然而,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新世纪,正如作者所说:“1900年以后的100年,毫无疑问是近现代*为血腥的世纪。比起先前的任何时代,无论是从相对意义上还是*意义上来说,都要血腥得多。重要的是,比起任何时代在地缘政治冲突中丧生的人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惨遭杀害的人数,要多得多。”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所谓的“美好”世纪成为人类历*血腥的世纪,包括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严酷的冷战和全球地区性冲突,致使千百万军人与平民在两次世界大战与无数次地区性冲突中丧命?为什么西方参战国在战场上完全背弃了欧洲启蒙
......
二十世纪是一个惊涛骇浪的大世纪,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的5000年间,所发生事情的总和,都没有这一百年来所发生的事情那么多、那么重大和那么惊天动地。 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世纪初国际格局的转移、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社会改良运动兴起与社会民主党执政、法西斯运动的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扬弃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确立与东西方冷战、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南北关系、雅尔塔体制瓦解与两极格局终结、当代局部战争及当代世界文化等。
《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全球史译丛》编著者C.A.贝利。一部真正的全球史,一部内涵丰富、内容r‘博的历史学著作:其内容轻松涵盖了各大洲,勾勒了现代世界诞生的图景。丰富而细腻的历史细节并不能遮盖作者为这种新世界史建立的标准……总之,它是一部辉煌的全球史。贝利的博学和其对现代世界诞生的全球性阵痛的生动描述,不仅是对历史学菩作的里程碑式的贡献,而且,可以这么说,真正有助于全球化和世界秩序争论的开展。这部著作值得历史学者、外交政策精英以及争论各方认真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