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
《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将漫长的历史娓娓道来,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全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讲述了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时代和人物。通过王朝兴衰、君主浮沉,狄更斯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启发读者透过历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课题。
本书为套盒,共六册。重温了冷战中的关系时局的六次危机事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严谨规范的学术逻辑叙述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从中窥见一段段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历史故事:既有政治家展现出来的大国智慧,又有普通人面对历史大势的隐忍无奈;既有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对一国的刚性束缚,还有偶发因素影响下的历史 转弯 ;既有冷战政治与人道主义之间形成的有限张力,更有各种复杂要素共同构成的无限合力。口袋是 小 的,历史是 大 的,希望这套口袋书能够给读者打开历史大视野,从中国放眼世界,在世界中认识中国。
《探寻希腊人》 本书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人文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代希腊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哲学思想、政治制度、雅典戏剧等,学术资料扎实详细,内容丰富深刻,是了解希腊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作者詹姆斯 伦肖(James Renshaw)是欧洲古典文学学者,英国 九大公学 之一圣保罗中学(St Paul's School)、戈多尔芬和拉蒂默学校(Godolphin and Latymer School)古典文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极具权威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古希腊历史的入门读物,带领读者重新领略古希腊世界的繁荣盛世。 《探寻罗马人》 《探寻罗马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收录了大量古罗马帝国的考古学史料,并配有大量的照片、时间线、地图和平面图,从历史、宗教、社会、娱乐、战争和古城这6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它在欧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改变。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 作为韩国*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朝鲜战争 活化石 白善烨对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白善烨为何会离开平壤投奔李承晚? 战神 麦克
书名 银色瀑布 来源于中途岛海战中震撼人心的一幕。美国一架架俯冲轰炸机从天空倾泻而下,密密麻麻,机翼反射出太阳的熠熠光辉,犹如 一条条美丽的银色瀑布 。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不但是 二战 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美国太平洋霸业的奠基战。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这个战役终极5分钟的惊天逆转,称其为美国胜利的关键。但事实上,两大海洋强国的较量,在战争之前就已打响,也并不局限于海上。作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在军事装备上的创新生产能力,配合军队体系的正确战略与高效训练,为美国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凯歌虽非必然,却也决非偶然。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全景式描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战役的战前、战中与战后,解析美国的军事和工业如何携手铸就太平洋霸权。这段历史,也影响着美国军方高层如何看待其太平洋势力的衰退。
本书是世界著名漫画家大卫 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重要漫画作品集。大卫 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法西斯漫画,本书精选其中近270幅,由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昆西 豪以短文简明扼要地加以解说,并制作了相当详细的年表。这些辛辣、幽默的画笔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深刻地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暴行,有力地抨击了英法等国政府奉行的绥靖政策,对于了解二战前和战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和深重伤害,以及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大国组建联合国,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历史过程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且可读性十分强。
《极简科学史》是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2500 年历程的全新概览。我们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构成?地球之外还有什么?我们仰望星空,不懈地探索、发现、质疑,解开自然界和我们自身的一系列谜团。我们源于自然,却超越自然。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力量。但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过去。 《极简科学史》也是一部 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 。从人类早期的科学探索到20 世纪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起源到16、17 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从地球科学的崛起、生命科学的兴盛到对宇宙太空的探索 这本书返回那些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宇宙和自我方式的科学经典,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科学观念变革和思想发展的伟大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绝版恭亲王 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 总理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大盘的总设计,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为晚清改革开放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发动、推动晚清体制内改革,重要原因在于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长期保持自我低调。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是恭亲王拉开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为被后世描绘为 腐朽、没落、反动 的王朝接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 世纪大审判 。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A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遗产,东京审判对以后国际法的发展、对追究 反和平罪 与 反人道罪 的国际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各国学术界从法学、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对东京审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东京审判的影响不限于学术界,也受到了各各方面的瞩目 法庭筹建经历了怎样的政策指导和起步准备? 法庭管辖权之争如何成为延烧至今的法律大辩论? 能否对发动战争的领导、策划和实施者追究个人刑事责任? 东京审判留给后世哪些遗产? 本书做了要而不繁的介绍。
本书分为1939年前和1939年后两个历史阶段,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决策和历史细节,包括丘吉尔与希特勒的演说术、对公共关系的处理、对个人生活的态度、对劝谏的态度、对同事与盟友的选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等,分别探讨了地处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丘吉尔和希特勒针尖对麦芒的领导力,并记载了他们之间大量的趣闻轶事,既富于知识性,又趣味盎然。深刻而幽默地剖析了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二战指挥者对战争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该书是罗伯茨优雅朴实的写作手法的一个例证,他用短短几百页成功浓缩了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对两位巨擘的独特描述手法更是其特色之处,即使读者饱览群书,对*血腥的战争烂熟于心,读了此书仍会荡气回肠。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德生曾对自己在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所经历的事情作了若干回忆。现在,在《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中,李德生将自己的这段“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写出来,以便人们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益。 显示部分信息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天子脚下 晚清政局与天津特区对外开放》,从一个地域,帝国权力核心边缘的天津切入,再现了晚清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这里是晚清改革的主舞台,几乎所有的内政、外交上的大剧目都在这里上演,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里,是*前卫的,也是*保守的;这里,是*西化的,也是*抗拒西化的;这里,生产了这个*艘的潜水艇,也烧杀过教堂,大规模破坏过铁路和电线 一百多年前的这场政经改革,其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与我们一般以为的情况不同,晚清*后6年,尤其是1909-1911年宣统朝的3年,国家并非每况愈下,政治、经济乃至国防都在不断进步。1908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白银2亿两的大关,史无前例。1909年,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地方议会,对地方政务实行非常有效的监督,也是史无前例。但是,它为什么又突然崩溃了
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苐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 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苐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 另一面 ,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和大国间关系的叙事史,也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参考书
《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是 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 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 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 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 事 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 第 次世 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 人的视角讲述西方 ,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 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 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 ,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
失落的文明系列1辑3册包含《古代中国》《古罗马》《古墨西哥》。每个文明都分为3大篇章讲述。开篇讲述古代文明的兴起、动荡与繁盛。继而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建筑到音乐,从贵族墓葬到农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现古代文化。在历史与文化的叙述中,穿插着相关文物的讲解,在历史里说文物,用文物证历史。之后,本书走进古代遗址,身临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遗迹,开展一趟跨越时空的访古之旅。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战争纪实文学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沦为野蛮与文明之间的斗争,1942年11月见证了这场斗争的关键。这或许是整个20世纪重要的一个月,当时一切仍悬而未决,胜利的天平左右摇摆。在该月月初,轴心国似乎仍有可能取得胜利;到了月末,每个人都隐约意识到,它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如同既往的写作,在本书中,皮特·恩格伦无意为我们提供另一部自上而下的军事历史,而是记述一段人类战争体验的真实历史。 从美英在北非登陆的战役到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对德军的包围战,从战场的前线到后方的沦陷区,39个普通人,他们身份、阶级、阵营各异,但无一例外都被卷入这场战争中。其中有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国飞行员、北非沙漠中的意大利卡车司机、白俄罗斯森林中的游击队员,也有逃难于上海的12岁犹太女孩、海难后独自漂流133天的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