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学和西学、古典和现代、理论和实践三大维面,处理新世纪最前沿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历史学和伦理学的互动关系问题。本书所收论文和讲演,多为作者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主流学术领域的创新之作,观念新颖,体现了作者三十年来根据解释学和符号学认识论,在中外人文科学领域所做的长期探索。按照作者的“跨文化解释学理论”,伦理学应该和传统道德哲学分离,历史理论应该成为人文科学整合发展的运作场所,其基本价值学基础应该与基本伦理学密切相关。作者主张,古代仁学包含了人类普适的基本伦理学原则,并将作为新时代中外人文科学现代化整合的指导方向。
全书按照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一脉相承分作十六章,可以认为是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历史完整性的尝试,对于社会各界和民政、政法、组织人事及社会学术界等均有一些参考作用,可以“雅俗共赏”。
本书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了全景式解读,展现了19世纪中叶世界广角镜下的实力格局,详细描述了中英双方综合实力的对比、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的结果及影响等,使读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通过这种全景式的解读,展现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加速走向现代文明,而中国却在愚昧中踽踽蹒跚的情景,通过此种对比来厘清鸦片战争中大清一败涂地、屡屡挨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个皇帝的能力高低,不依靠几个臣子的忠奸与否,也无关乎民心向背,腐烂的制度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