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古老、☆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 新月 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 蔷薇 下的温婉柔情。 伊朗左右着中东的天平,中东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大英帝国这个曾经的 日不落帝国 彻底化为历史的尘埃,但对这个帝国的起源、本质和影响的研究一直在持续。作者认为驱动帝国的关键因素是等级。英国殖民者试图根据本国等级制度的理想化形象塑造他们统治下的殖民地社会;英国人将鼎盛时期的帝国理解为一种等级制结构,而殖民地社会则是久已存在于英国本土的基于血统、头衔、地位的等级制社会的投射和放大,是一件承载了他们对于等级制的思想感情的华丽装饰品。
本书是 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 的一种。发生于1900年的庚子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来是晚清史研究中的 显学 ,相关著述可谓浩若烟海。然即便珠玉在前,庚子研究也并非题无剩义,其隐而未彰之处尚多, 庚子西狩 便是其中之一。本书整理收录了6种与 西狩 相关的史料,其中有亲历者纪实自述性质的《庚子西行记事》《长安宫词》《西巡大事记》,以及汇集新闻、时论材料而形成的《回銮大事记》《西巡回銮始末记》,以供学界及相关领域的爱好者参考。
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尤其在德国的文化中,一直充斥着反犹太人的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建了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大屠杀是如此丑陋和坚硬,以致无法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它;而阅读一段黑暗的历史,努力贴近深切的非人感受,正是为了坚守光明永不散去。
莫扎特,古典音乐史上当之无愧的天才作曲家,一生创作了超过600部作品,其中包括了《唐 璜》《魔笛》等脍炙人口的巨作。他的音乐即使到了现在也毫不褪色,是音乐爱好者们的津津乐道的佳作。 本书呈现了大量精美历史图片,结合书信片段等真实资料,摘录了各种相关著作,全面地介绍了莫扎特的一生及其音乐贡献。书中内容翔实丰富,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是了解这位音乐巨匠不可错过的好书。
1717年5月,仰慕欧洲的彼得大帝造访了他日思夜想的巴黎,从此开启了两个欧陆强权正式交往的历史。 彼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还不到两年,法国依然笼罩在“太阳王”的余晖下,它的绝对君主制被欧洲各国模仿,它的文化流行于整个欧洲;而俄国,正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它迫切想学习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技术、制度和文化。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大帝,与法国的外交一直是俄国外交的头等大事。俄国宫廷流行讲法语,叶卡捷琳娜大帝甚至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有着大量书信往来。 但是,法国人觉得俄国只是蛮荒之国,不太愿意和俄国接近。而法国为了对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而构建的“东方屏障”(瑞典-波兰-奥斯曼土耳其),正处在俄国扩张的方向上。因此,法国在历次俄瑞战争、俄土战争中都支持俄国的敌人;在历次波兰王位继承危机
庞贝古城,被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摧毁的古罗马城市,因为火山灰的掩埋,保存下了人们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这座古城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们窥见罗马人民生活和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呈现了大量历史图片,结合书信片段等真实资料,摘录相关著作,介绍了庞贝的考古历程以及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书中内容翔实丰富,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了解这片历史遗迹不可错过的好书。
纽约,一座由移民之手塑造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悲欢离合,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隐秘往事。 本书是美国历史教授泰勒·安宾德,以移民文化入手,耗时多年调查、采访、梳理而成四百年来的纽约移民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纽约的城市建设史。全书由纽约历史上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故事展开并串联,乘坐“内华达号”移民船一个登上埃利斯岛移民检查站的安妮·摩尔一家,在英国政变期间被当作叛乱者的纽约长官莱斯勒,推动纽约法制建设的德裔商人岑格,从苏格兰牛奶工的儿子一路奋斗为富商的麦克杜格尔,让公众重新定义自由神像的犹太诗人埃玛·拉扎勒斯,一个用照片拍下廉租公寓楼可怕瞬间的丹麦移民雅各布·里斯……和很多冒险移民纽约的人一样,他们在纽约度过的岁月,改变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以及他们自己。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呢?这本书将给你一个答案。《今日极简史》由知名畅销书作家张发财创作,素材来源于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通过每日一篇的编年体形式,带领读者轻松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还是隐匿于角落的冷门轶事,都经过作者独特的解读、解构、联想,变得更加有趣、有料。书中既有严肃的历史记载,又不乏讽刺与调侃,致力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并能会心一笑,开始愉快的一天。
本书探讨了英国从玛丽一世到乔治五世400余年间发生的重大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系统讲述了外国势力对英国事务的隐性影响,重点讨论了英国商业探险家同盟与汉萨同盟的长期经济斗争,帮助英国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独立的历程。作者强调,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在全球贸易扩展和工业革命前夕,这种动力的作用更加明显。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发生的事件指出,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最繁荣的时期,正是其政府与工商界紧密合作、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的时期。书中通过实例说明,当国家利益被外国势力操控时,英国的经济和政治一定会陷入困境。作者还探讨了英国早期自由贸易政策的局限性及其对国家经济力量的影响,通过回顾历史事实,呼吁英国政府重视国家利益与经济政策的协调,以确保国家的繁荣与独立。
埃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扼守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全球战略要地。它目前是中东人口破亿的大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驻在其首都开罗。它还是非洲联盟和金砖国家的成员,在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乃至国际舞台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约公元前5500—前3100年,这片大地上出现的法尤姆、巴达里、涅伽达等史前文化为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100年左右,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形成。在随后的2000多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以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为代表的辉煌文明。然而古埃及文明并未延续下来。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从这时起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成立,一拨又一拨外部势力先后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先是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建立了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接着是罗马帝国的征服和基督教的传播,然后是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伊斯兰化。再
快加入埃及古物学家加里 J.肖的尼罗河之旅吧!尼罗河两岸不但有美丽迷人的风景,那里还有各路神仙:荷鲁斯、伊希斯、奥西里斯,以及他们的敌人与盟友。这些古埃及的神话流传于古赞美诗的残片、坟墓、寺庙墙壁上的壁画、刻在硬币上的咒语与刻在卷轴上的故事中。 作者不仅以他特有的机智重述这些故事,而且还将它们与今天仍然屹立的寺庙和纪念碑重新联系起来。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埃及颇受欢迎的景点,包括旦德拉、阿玛尔纳、埃德夫和底比斯等地的宏伟遗址。在每一个遗址,你都可以发现那里崇拜的神祇,以及形成日常生活仪式和习俗背景的故事。 每一章的结尾都简要介绍了该遗址的历史,以及今日参观遗址的小贴士。书中的插图生动地描绘了世界的诞生和朦胧的阴间,变幻无常的神、强大的魔法师和法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宇宙层面上永恒的
20世纪20年代早期,德国海军密码破译人员威廉 特拉诺决定为他的信号情报机构购买新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他不会料到,70年后,全世界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密码技术和密码破译产生浓烈兴趣。本书尝试呈现20世纪这场密码战的背景故事、行动细节,以及参与德国信号情报工作的核心人物,利用解密文件,援引丰富真实的个人叙述,来讲述德国在 二战 期间如何破解同盟国和中立国的信号情报,其成功与失败又如何影响战争态势,尤其从密码破译的角度,为这一时期的海战提供了戏剧性的新解读。 第三帝国的监听工作很优秀,但其内部却发生着多疑的争吵,纳粹和反纳粹势力之间存在长期的致命的仇恨,信号情报工作被过度细分、评估和监管。本书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一个战略和战术上的决定性教训:一个参战国除非有方法将优秀情报转化为作战能
《一张年表读懂世界史》 本书是一部合适的历史通俗读物。该书是以一个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构成,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介绍了一些文化、思想、艺术、哲学等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有价值的东西,让读者对整个世界历史的脉络有清晰的认知。 本书中,除了是以年表的形式进行展现之外,在讲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史时,将中国史插入进来,把中国的发展放入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以横向的视角,让读者了解中国处于不同朝代时,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一张年表读懂中国史》 《一张年表读懂中国史》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作者依据史实,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历史,并以年表的形式将各个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梳理,该作品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学习和查找,是一部合适的历史通俗读物。 从这本书中,读者能看到从远
贸易,打破地域、语言、宗教和政治界限 让东西方文明交融,实现了人类共同理想 马可 波罗为何认为遍布蒙古帝国的驿站、信差及快马所构成的邮政网络,是治理幅员辽阔的多元化国家、克服时空和语言文化障碍,乃至维系整个帝国的关键所在? 为何马可认定纸币是忽必烈征服世界的一个秘密武器?马可回到威尼斯后,欧洲人才从他那里初次听说纸币,这如何引发了整个欧洲金融界和商界的巨大变革? 马可在中国见到一种用于做饭、取暖及烧洗澡水的 黑石头 煤炭,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种全新且高效的能源,它怎样改变了时常出现能源危机的欧洲的历史进程? 马可 波罗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化先驱。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位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欧洲的旅行家及商人,马可 波罗向整个欧洲打开了通往神秘东方的大门。他的见闻激起了
彭训厚编写的《友谊(中苏联合抗战纪实)》收录了4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述了抗战初期和中期,苏联在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以支持,给予中国贷款和军事物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和专业技术人员援华,派遣空军志愿人员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开展情报合作以及在抗战末期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的败降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