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从秦代至清代这两千多年里的16个历史横断面进行论述,讲述了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如何构造出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王朝的统治者们对“理想国”和“理想民”的追求却一如既往。可以说,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是古代中国两千年秦制时代的常态。本书作者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掲开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秦制两千年来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皇权天威的想象,也被各种民间认知建构成各种励志的传奇。即便学术界,长久以来也用“汉承秦制”“休养生息”等概念解析这一段历史。 《汉瓦》的时空范围聚焦汉初,通过详细的文献、简牍考证,以刘邦集团的崛起、发展、立国的过程为纲,从刘邦的国别认同、家庭出身、家庭关系讲起,将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制度变迁的探究,最终廓清西汉王朝的“家天下”为什么缺少“家人”的参与、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丰沛集团”到底是什么、六国旧贵族复辟摧毁大秦等一系列的历史谜题。
《秦汉史(上下)(精)/中国断代史系列》汇集了林剑鸣一生的学术精华,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封面社会前期发展阶段秦与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中外大交流的情况。
三国,一个群星闪耀、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演绎、传说和浪漫遐想的舞台。 一吕二赵三典韦 过五关斩六将 白衣渡江 时至今日,三国英雄的形象仍旧生动鲜活,三国英雄的事迹仍旧广为传颂。 然而,一千八百年过去了。经过野史、小说、戏曲、评书、连环画、影视剧、游戏等各种作品的塑造,三国英雄的形象往往和他们的本真面貌相去甚远,掺杂了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 那么,刘备、关羽、诸葛亮,孙权、周瑜、太史慈,曹操、许褚、夏侯惇,这些主公臣下、文臣武将的真实形象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相貌是英俊还是丑陋?他们的身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披挂什么样的甲胄,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他们的才能、武力、功绩和传说中有什么不同? 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结合现代考古成果,以人物彩绘、装备图解
神圣汉帝国 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 心灵考古 。为消弭 汉家 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 为汉制法 ,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 天下一家 构想,汉家遂成为天下人的信仰空间。因为解灾除厄、归命汉家的普遍强烈愿望, 致太平 不仅成为贯通汉未经学、谶纬、道教的知识基础与共同主旨,也成为士人、隐逸、宗教群体的行动指南与价值归宿,还是促成汉魏禅代及汉家秩序解体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汉帝国神圣性格为轴心,思想与历史交互推进,渐次展开为汉家 王汉 师汉 辅汉 代汉 忆汉的演进轨迹,浮现出谶纬神学、原始道教与汉家德运终始的内在逻辑。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有着复杂的出身背景以及动荡的童年,但是依然从乱世中走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他所处时代的主角,荡平六国,成为千古一帝。他轻儒重法,快速建立了统一的帝国规制;他泰山封禅,信方士求仙丹,修长城,建阿房,霸道而强势,轰轰烈烈地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朝后期,官逼民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蓄势待发,秦始皇逝去,新的一个朝代即将上场。 让历史有血有肉,用历史映照现实。 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进行贯通,结合现代生活夹叙夹议。借鉴白话文的写作特点,辅以小说的叙事方式,幽默风趣,节奏明快,读之欲罢不能。
东汉立国近200年,先后发生各类大小战争两百多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本书内容始于王莽新政破产,天下大乱,绿林、赤眉相继兴起;新朝灭亡后,绿林军入主关中,根基不稳,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刘秀以河北为根据地,经过十余年东征西讨,削平诸割据势力,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而后边疆又面临少数民族的威胁,与匈奴、诸羌、武陵蛮、鲜卑等多次交战,期间,班超再次打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百余年的频繁战乱、以及后期统治阶层的倒行逆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广大农民为反抗官府压迫,爆发 黄巾起义 ,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开启新的乱世。本书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史籍资料和作者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东汉时期的精彩战例。
《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大风起兮》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二本,讲述大汉王朝从汉高祖百战创业到汉武帝黄金时代,之后国运日蹇,终至王莽篡汉;尔后刘秀剪灭群雄,建立东汉,在
自秦王政登上王位以来,历史的车轮加速运转。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随着一场场灭国之战,被秦国一家独大取代。千古一帝秦始皇终结乱世,统一九州。然而,偌大的基业在他死后一朝倾塌,秦朝二世而亡。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秦朝》,以秦王政登基拉开序幕,到秦朝灭亡落下帷幕。作者用好读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秦朝从统一到灭亡经历的所有重大战役,包括早期合纵连横的军事活动,平定嬴成蟜、嫪毐制造的内乱,中期灭六国之战、三征百越、北击匈奴,后期镇压农民起义、决战诸侯义军等。诸侯分封制的终章、大一统时代的开端,将以一个又一个精彩无比的战争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千秋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学与人类学》是先秦史、秦汉史研究的力作,作为研究成果在史学界反响强烈,王子今利用历史学、人类学来解读中国的先秦、秦汉历史,不同于一般的史料分析。 《千秋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学与人类学》的宏观结构和微观剖析相互衔接,恰到好处,其脚注部分或三五言,或千百言,为后续学者的研读提供了丰富资料。 王子今通过对秦汉民间的鬼神迷信、苍天崇拜、长生追求、礼俗禁忌以及曾经影响政治文化的封禅典仪、巫蛊阴谋进行分析,研究了当时弥荡社会上下的神秘主义文化和豪迈闳放的时代精神。《千秋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学与人类学》还对司马迁同时代人的自然观以及生命意识进行讨论,有更多富于新意的见解表达,特别是本书以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中国早期史学发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并且进行文化学的说明,是王子今设
《秦汉史研究文集》是作者安作璋从历年发表的史学研究论文中选出的有关秦汉史的文章共43篇。从时间上说,自从1954年作者在《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的第一篇《西汉的西北屯垦》一文算起,迄今已整整一个甲子。从内容上说,涉及秦汉时期的社会史(7篇)、经济史(5篇)、政治史和政治制度史(5篇)、思想文化史(5篇)、少数民族与中外关系史(7篇)、历史人物研究(12篇)等多个领域。另外,还有本书卷首的两篇《引言》,是关于秦汉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重点问题探讨,可供史学爱好者参考。
秦始皇是私生子吗?秦始皇是否残暴?到东海求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荆轲刺秦王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原因?是什么毁掉了秦朝…… 司空见惯的问题,啧啧称奇的答案! 作者历时数年,读书无数,终于参透历史的玄机,遂推演前朝后代,为您带来一部最接近真实、最接近客观的大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