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的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经济已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红墙图志:毛泽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300余幅手泽东这段发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省物质局职工1950年代参加整风运动的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动、政治运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华西方人(外交官、新闻记者、商人、医生等)是见证上海解放的重要群体,本书从他们的视角回溯上海解放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细节,讲述中国命运的决战,上海解放的经过,客观展现出上海这一东方大都会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人民城市的恢弘场景,揭示出这是人心所向的必然历史趋势。 档案史料中保存有一座城市的重要记忆,外文文献的史料是更独特的一个视角,本书是近年参考、利用外文文献的用心之作。这部按时间脉络呈现上海解放的通俗历史读物,文笔清晰,叙述生动,富于现场感和故事性,颇具新意。
本书内容选自2005年至2019年6月刊登于《档案春秋》杂志的相关专题文章。以人民共和国70年伟大历程为轴,分上中下三篇,讲述共和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宏大历史和动人故事。其内容或系本人独*经历、首次披露,或赖档案史料的的细致爬梳,钩沉历史、还原史实,言而有据。文章或题材重大、主题突出;或角度新颖、论述精彩。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了解往昔岁月里前辈们的光荣与梦想、执着与牺牲。
在百万册的洋洋洒洒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以及荣获“中国好书奖”并20万册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之后,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又撰写了这部重磅作品——《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这本书从制度与治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矛盾的角度,深刻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大事因缘”,是一部通史。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开辟,中篇为稳定,下篇为复兴。沿着殷周之变、周秦之变、魏晋隋唐之变、唐宋之变,通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讲到今天“数千年未有之新时代”,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阐释中国制度变革逻辑,解读中华民族复兴。 全书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是一部从制度与治理角度总结历代得失的学术思想史,更是一部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史
《烟台传:半岛的此在与彼在》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之一。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曾经,秦皇汉武东巡到这里,徐福从这里东渡,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航,全真道教在这里创立,丘处机、戚继光、王懿荣、张弼士等著名人物与这里有过历史性的 相遇 。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在这里交融,既有厚重底蕴,又具浪漫色彩,是有 根 的诗意存在。 作者王月鹏在烟台生活与工作了近30年,对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半岛的此在,呈现给我们的是关于烟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物、传说以及今时的发展变化、城市面貌;而半岛的彼在,则更多的是面对此在时作者的思考。此在与彼在的多义性使得《烟台传》的解读维度也变得更加丰富。城市发展与个人境遇的互为观照,日常生活与历史的互为观照,以及节制的书写与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23:章元善日记》收录的是 姑苏五老 、民建创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记记录。时间总跨度达十八年,内容十分博杂,既记录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迁发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0世纪40年代的青年学生群体为何人心向党,从而形成一条反对国民党当局的 第二条战线 ?本书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全书以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学生反对国民党当局的 倒孔运动 始,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大学学生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从事建设事业终,在综合运用档案、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等多种史料的基础上,对第二条战线的成因和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以进一步丰富关于 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的历史叙述。
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本书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史研究,本书收入了作者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56篇论文(外加2篇访谈),并按照 新时代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新时代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阐释和总结 新时代与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和宣传 等5个专题,加以分类编排。 作者认为,新时代以来的历史在新中国史中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新中国史的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的精神,进一步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审视和阐释国史,加强国史学科建设,为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 2019)》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历程,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以及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及对后人的启示,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未来的一种选择。
新中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建设、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人民的创业史、探索史和奋斗史,是接续奋斗、创造新辉煌、书写新的伟大成就的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在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组织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理论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对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旨在助力新中国史 三大体系 建设,加快建构自主的新中国史知识体系。
内容简介: 林明,女,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37年入香山慈幼院第二校部,1946年转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1952年5月正式参加工作,在天津市新华医院做护理员,后自学考入医生行列。1955年底结婚,1956年9月随家属调至山西省太原市新华化工厂,在该厂医务室工作。1957年9月调入太原市新建路门诊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工作,直至1989年9月退休。林明与丈夫吕新婚后育有三位子女,即长子吕伟然(小名大方)、长女吕大庆和次子吕大成。 自1957年始,林明有了记账的习惯,且一直保持至现在。她将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收支记录在册,日期、物品、价格一应俱全,每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都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林明为我们留存了这批珍贵的家庭日常收支资料。由于各种原因,1957年至1976年8月9日、1984年8月至1994年5月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 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图谱,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中国共产党在 两个大局 下塑造新时代文化的努力及所推动文化事业开辟的新局面与展现的新气象。守正创新,也是我们观察、研究、阐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视角。
这是一本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全新著作,本书以史为主、史论结合,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国防建设和和平外交建设等十几个专题,全方位展现*为新中国的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辛探索的曲折过程,反映*卓越的智慧和胆略、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本由中共党史专家精心编著的著作,拥有极高史料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大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不可或缺的宝典。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师范学院图书馆1950至1970年代召开各种会议的原始记录,对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动、政治运动史,以及大学管理体制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初,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革命先辈们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勇于摸索、不断实践的奋斗精神。 本书文字简约,内容充实,严格按照当时事件发展脉络,客观记述,有闻必录,述而不论,对一般读者和专门研究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 五一 国际劳动节口号,发出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集合号和动员令。一些民主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冲破道道封锁,秘密穿越封锁线,到达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平山县李家庄。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和李家庄,中共中央擘画新中国蓝图,围绕新政协筹备开始进行政治协商,为新政协召开、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滹沱河畔》以非虚构手法,反映了这段重要的历史进程。 本书图文并茂,兼具党史读物的权威性和纪实读物的可读性,以史诗般的语言、案例式的讲解、场景式的演绎,集中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同民主人士在滹沱河畔的西柏坡和李家庄一幕幕合作共事的生动场景。通过这一视角,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及伟大的历史功勋,再现了新中国、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历程
在华北解放战场上,以晋察冀野战军为代表的晋察冀军区,在各个阶段根据党中央部署,从重庆谈判破裂后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 卧牛 ,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到新保安之战全歼敌 wang牌 第35军,张家口解放,再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后一战 总攻太原。在一场场战役的描绘过程中,塑造了聂*臻、徐向前等一批我党栩栩如生的将领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的特点也是跃然纸上。
本书主要内容为某省茶厂职工1950年代参加整风运动的文献资料,对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动、政治运动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