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想了解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我们可以通过作者通俗而不失生动的叙事,认识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时代,认识科学与现代世界的关联,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史。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的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代了传统的基因进化,是人类进化的
从地球的诞生一直讲到*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再现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程。威尔斯抛弃了堆积枯燥的史料,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历史简化精炼,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世界历史图卷。 威尔斯写作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太过忙碌的读者 刷新和修复自己对人类伟大冒险的或已褪色或支离破碎的概念 ,因此, 这是一本经过全新规划编写而成的更加概括的历史 。 只需一个晚上,读者便能在威尔斯如小说般的轻快笔调中,读完这本世界史经典。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中东就是各大国角逐的舞台。20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是竞逐中东的主要势力。1946年,英国通过暗中支持黎巴嫩和叙利亚民族主义者驱逐法国,但胜利的喜悦很快就因新的竞争对手美国的到来而冲淡。 面对谁拥有中东的石油,谁控制苏伊士运河,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还是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美国都与英国观点不同。双方不再是盟友,美国甚至鼓励和利用中东广泛的反英情绪,终结了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开启了美国主导的新秩序。历史学家詹姆斯·巴尔利用新解密的档案,提出美国才是英国退出中东的幕后推手,当前困扰中东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美国和英国数十年来灾难性外交政策的直接后果。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在性别靠前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经过四年扎实
奥斯维辛, 骇人的名词之一,它不仅仅是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而是纳粹德国整体价值观的实在体现,但我们其实从未真正了解它。本书在多年的积累之上,以奥斯维辛这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 深重的罪行进行 透彻的诠释。通过大量来自不同个体、不同视角的叙述,劳伦斯·里斯打破了以往对奥斯维辛大而化之的认识。对奥斯维辛的研究,不仅让读者 深刻地洞悉纳粹,还可以了解在历史 的情况下,人类会做出什么。劳伦斯·里斯(Laurence Rees),1957年生,牛津大学毕业,英国历史学家、纪录片导演,被《泰晤士报》评为“英国 杰出的历史纪录片制片人之一”。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节目的创意总监,制作许多有关纳粹和二战系列的电视、电影,获奖无数,包括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英国纪录片格里尔逊奖和 纪录片奖等。另著有《
本书可以称得上一部人人读得懂、人人又 的历史哲学著作。 1968年,杜兰特夫妇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11卷本《文明的故事》(或译为《世界文明史》),他们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部《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本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详细阐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 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类的巨大精神遗产,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完整史观”。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何炳松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何先生将 民族复兴 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主旨,跳出惯常的 欧洲中心论 ,放眼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所构成的整体世界。书中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从世界文化的起源至欧洲如何逐渐主导了近代世界史的进程,以及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中间还穿插了东方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立场,并依照 综合研究 这一科学新标准,将人类政治、经济、学术、教育和宗教等活动交互错综的情形同时进行研究,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人类文化的演进史,非常系统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新史学巨著。
托马斯·艾尔森(Thomas Allsen,1940—2019),久负盛名的蒙古帝国史学家,美国新泽西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著有《欧亚皇家狩猎史》等多部作品。久负盛名的蒙古帝国史学家托马斯·艾尔森通过珍珠探知蒙古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其对于整个欧亚世界的文化物质和商品流通之深远影响的论著。
以色列虽是一个小国,但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丹尼尔·戈迪斯将大量历史文件、书信和果访融人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深刻理解中,讲述了关于以色列的故事:犹太国的想法从何而来?这个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以色列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个民族和国家虽然早已走出困难期,但仍面对严峻挑战,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挑战根本无法战胜。《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国家命运的
出生在小村庄的你突然被选中去屠龙,这让你不知所措?别担心,这本“传说级”秘籍会手把手教你通关中世纪!你需要选择适合战斗的装备、学点儿防身的魔法或技巧,再找到一位适合培养你的导师。你得学会在冒险途中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但还得时刻提防狡猾的骗子和凶狠的强盗。你可以在酒馆里和看不惯的家伙打一架,但记得别和迷人的酒馆女招待走得太近。你必须在漫长的寒冬和海怪的袭击中活下来,但也要在火灾发生时伸出援手。你应该看得懂敌军来袭时烽火台上的信号,也该清楚救出公主后如何招待来为你庆贺的热情宾客。中世纪历史学博士、青年学者凯特琳·史蒂文森用活泼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打造出专属于你的冒险故事。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文化,从平民斗殴到王位之争,历 真正的中世纪正等待你亲身探索,看清它神秘光环下的真实面貌。现在,
商人与商贸活动,是形塑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既往的关于现代社会如何诞生的叙述,基本是以“政治发展史就是民主进步史”为解释框架的。本书则突破既往叙事体系,创造了“零增长秩序”和“正增长秩序”这一对范畴,用以描述农耕文明和商贸文明,并且以这一对范畴透视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指出王图霸业、千古英雄都不过是暴力游戏的反复,人类步入现代社会,端赖商贸带来“正增长秩序”。本书认为,是商贸活动创造和蕴含的“正增长秩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为此,本书纵贯3000年,以商贸集团与暴力集团的互相斗争、制约与利用为主线,重述了从腓尼基人出现到迦太基崛起,从罗马的崩溃到威尼斯的繁荣,从汉萨同盟到粟特商人,从热那亚商人远赴伊比利亚半岛,到荷兰商人对抗西班牙帝国,
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发现”,究竟是 “发展”还是掠夺?研究和思考“亚洲反题”,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