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歌德曾说: 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 作为古代世界中首屈一指的大帝国,罗马人曾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纳入疆域,罗马人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管理模式以及公共工程等,至今仍影响着西方社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永不衰竭的活水源头。 诸王传说、政体沿革、凯旋荣光、权力辉煌、英雄陨落,都将在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罗马帝国发展演变史中清晰呈现。让我们一起在历史、人文、哲学智慧中获得浸润,激荡心中的美德和恢宏理想,了解有温度的 永恒之城 罗马,了解当今的西方社会与世界格局。
本书是一部全新角度的300年荷兰共和国史,首度全方位解析荷兰共和国从酝酿到衰落的全过程。 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述各时代荷兰地区的发展历程。1477 1588年的共和国奋力摆脱勃艮第的控制,在唤醒自我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过程中燃起一片宗教改革与大起义狂潮。1588 1647年,处于黄金时代早期的共和国不断寻求抗争西班牙统治的道路,在意识形态上陷入大辩论,在权力的对峙中磨合出宗教宽容政策。1647 1702年,航海贸易的大发展,让八十年战争后的共和国在诸多思想的裹挟下陷入斗争,这种斗争既包含内部意识形态的对抗,也包含共和国与外部英、法间的竞争与厮杀。 1702 1806年,四次英荷战争的摧折,爱国者党运动的席卷,即使有尼德兰新共和国的垂死挣扎,衰落的时代也必然来临。最终,在拿破仑政权下,共和国正式落下帷幕。 全书避免了过去以1649年
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 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 《罗马帝国衰亡史》。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 经济学之父 亚当 斯密、世界历史学科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不同领域的人士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政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历史记录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新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大量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重点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聚焦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多角度地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本书荣获2014年吉尔伯奖(TheLionelGelberPrize)和2015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Push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无疑是20世纪人类 记录重大的事 之 。作者根据新 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 密档案, 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 各国领导人的大量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 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重点着眼于事 中 的 个人物 布什、米哈伊 戈 巴乔夫、鲍里斯 叶利钦、列昂尼德 克拉夫丘克,聚焦苏联 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正是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 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多角度地呈现 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本书荣获2014年吉 伯奖(TheLionelGelberPrize)和2015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PushkinHouseRussianBookPrize)。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优选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很好,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优选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
“中世纪是欧洲历 一个灾难性的时代。”这种过时而不可信的说法广为流传,时至 ,提及中世纪,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黑暗”“落后”这样悲惨的印象。但实际上,中世纪并不是一个粗野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甚至是有着种种进步的时代。 本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远望早期的社会动荡、帝国分崩,俯瞰中期的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近观晚期的灾难和裂变,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中世纪。书中还添加了不少关于拜占庭的内容,形成了 为完整的中世纪发展历史。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旨在重点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帮助人们理解中世纪人是如何建造他们的世界,理解并改变这个世界的。
这套国别史,是英、法、德、俄、日、以色列和印度七个国家的简明通史。作者均系世界史领域有深厚研究功底的资深专家、学者。图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属于通识读物,适合广大史学爱好者和在校学生阅读。内容始于远古,迄于当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各册都附有译名对照及索引、王朝世系、大事年表和进一步阅读书目。
英国最漫长、最血腥的一系列战争发生在15世纪。英国王位在经历了七次暴力的更换之后,两个家族为了最终的统治权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丹·琼斯在本书中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所取代。书中出线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爱德华九世和亨利八世等人物,以及陶顿战役、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极北之地”。从嘎吱作响的四轮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本书作者埃里克·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那些他笔下的章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又恢宏的极地史诗。
1918 年成立的第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一开始就命运多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经历和《凡尔赛和约》的严苛条款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左翼和右翼的激进思潮破坏了人们对民主国家的信任,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逐年升高的失业率更是让共和国深陷危机。存续的十余年中,它曾多次尝试克服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引发的动乱,推动政体和经济改革,但收效甚微。随着希特勒上台掌权,内忧外患之下的魏玛共和国走向了终结。 权力向希特勒的转移是否可以被避免?魏玛共和国是否可以被拯救?它是否因其内在的必然性而注定失败?人们至今仍在激烈地争论这些问题。《魏玛共和国》生动地描述了1918~1933年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笔调给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
这本令人激动的作品细数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本书内容始于15世纪30年代,美第奇王朝在近乎传奇的科西莫·德·美第奇的领导下崛起,中间经历了他们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资助者的黄金时代,再到美第奇家族的各位教皇和大公统治的时代,直至佛罗伦萨陷入衰败与破产以及1737年美第奇家族血脉的终结。
1922年,庇护十一世被推选为教宗,几个月后,墨索里尼就任意大利总理。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掩盖在罗马教廷从战前即英勇地反抗法西斯党的假象下,而庇护十一世及其继任者也长期被塑造成与墨索里尼为敌的英雄。大卫 I.科泽利用梵蒂冈2006年开放的秘密资料,历时七年,呈现了两人的共谋故事,彻底颠覆了这一既定观点。 忧心于教会权威衰落的庇护十一世借助法西斯的力量抵抗共产主义和现代社会的来临,野心家墨索里尼则凭借教宗的祝福提升公信力,进而掌控意大利。两人充满尔虞我诈、*终摇摇欲坠的利益结盟,改变了上百万人的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梦魇也由此开始。 科泽利用详实的史料、紧凑干练的文笔,生动刻画了多个20世纪早期欧洲和罗马天主教会的重要人物,从崭新的视角揭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崛起的秘辛,还原了一段重要历史的真
一战终结了历史意义上的19世纪,标志着现代世界的开端。作为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可怕8月的僵局,决定了其后战争的进程和达成和平的条件,并推动后来两次大战间情势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绝大多数政客、知识分子与企业主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与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只有一尺之隔。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进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
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著的《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精)》这本令人激动的作品细数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政治、经济和文化历 的巨大影响。本书内容始于15世纪30年代,美第奇王朝在近乎传奇的科西莫·德·美第奇的领导下崛起,中间经历了他们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一些 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资助者的黄金时代,再到美第奇家族的各位教皇和大公统治的时代,直至佛罗伦萨陷入衰败与破产以及1737年美第奇家族血脉的终结。
从 1495~1500 年的伟大改革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书写了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代。在两卷书中,乔基姆 惠利摒弃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衰落期的传统观点,展示了帝国机构如何发展以应对16 世纪和17世纪的危机,特别是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 第一卷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的改革开始,对宗教改革、农民战争、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和《奥格斯堡和约》,以及宗教改革后新教和天主教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最后以 1648 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该和约既反映了德意志政体自15世纪晚期以来的发展,也为其后150年的发展建立了框架。
1989年前后,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曾经深恶痛绝,同时自己的生活又深植于其中的世界观解体,长期承袭的生活方式被迫重置。《回访历史》是伊娃 霍夫曼在东欧游历的记录。她在1989年返回故乡,见证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正在分裂为两个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如何 创造他们的历史 。借由与当地各阶层民众的谈话,以及对所见所感的忠实记录,本书呈现了当时东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在霍夫曼游历的国家里,改变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渴望,而除了罗马尼亚外,改变都是在全面非暴力且几乎没有遭遇统治力量丝毫反抗的情况下完成的。随着历史改变的推演,这是*状况的剧本,是披着柔软光滑外衣的革命。然而发生在那里的更深层的转化,其实是更戏剧化,也经常是没有方向的。人们
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 个王朝,疆域相当于 的大部分法国与德国西部。五世纪时,西欧地区处于长时期的动荡之中,游牧民族与半游牧民族对该地区的原住民进行了持久的骚扰与攻击。在这一过程中,西罗马灭亡了,而墨洛温王朝兴起。墨洛温王朝(约公元400-700年)是在罗马帝国末期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但它为后来欧洲中世纪和现代 奠定了基础。帕特里克·J. 格里教授利用考古发现和相关历史文献,阐明了欧洲历 不为人知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