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今天的欧洲议会门前立着一座欧罗巴的雕像,那是 21 世纪初克里特岛居民的捐赠,意在彰显小岛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毕竟,欧洲得名于传说被宙斯带到克里特岛的欧罗巴,米诺斯文明则得名于她的儿子。然而,欧罗巴神话成为欧洲象征,是 19 世纪的事;在希腊先民眼中,米诺斯也并非原始文明的创始人。我们对古典世界、对西方文明源头的认知,既源于过往,也出自当下。 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们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凿出我们如今所说西方文化基石的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也有他们的神话,他们的过往,他们自己的记忆和历史。要理解他们的世界,就要先理解他们的记忆。 从公元前第二千年中期到公元 5 世纪早期,从青铜时代到罗马帝国的一代又一代先民站在当下,回望过去,重构过往,不断定义自己和自己所
20世纪末,原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核心地区已经分裂为四个以民族命名的现代国家: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早期的一种民族观念如何演变为四种现代民族观念? 维尔纽斯、维尔尼亚、维尔纳,在本书中,这些指涉着同一座城市的区别微妙的名字,以看似不动声色的方式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两端。它们是本书所述故事的背景音符,指示着一整套有关 我是谁 我的祖国在哪里 什么是民族 的记忆、理念和话语。跨越四个世纪,四个国家,通过将目光落在这片有着复杂民族混居背景、经历过极其多元的政体模式,被几度撕裂乃至摧毁的土地上,斯奈德试图为我们揭示民族理念转变的奥秘,追踪概念如何被解释、扭曲、发明和滥用,如何在与更为复杂的外部力量相互衍生的过程中酿成深重苦难,又焕发出崭新光辉。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试图为有关通往国家
11 世纪之初,从地中海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农民在不那么肥沃的土地上为领主耕作,罗马式的圆拱教堂零星矗立在大地上。教会对普通人还没有什么控制力,许多王国也尚未成形。 到了 14 世纪中期,欧洲人口已然翻番,城镇涌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遍布各地。教皇与国王争斗不休。十字军发起了九次远征,圣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通俗骑士文学成为从贵族到平民的消遣,大学建立,古典文化复兴,政治结构在各方势力的消长中悄然改变。为这一切希望、变革、成就、扩张画上句点的,是突如其来的饥荒、瘟疫与战祸。在那之后,欧洲再不是从前的那个欧洲了。 在王权和教权、王国与王国的缠斗中,限制权力的机构得以创制。为理解信仰,经院哲学家构筑了理性的大厦。在国家与教会的危机中,蕴含着革新和复兴的转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欧洲,就在中世
本书是以色列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通史著作,对了解当代以色列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回答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从哪里来,如何演变,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与辉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以色列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参考了众多知名以色列史家的学术观点,并站在一个相对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和评价了犹太复国主义、工党政府、以色列右翼、移民与族群、文化转型、政教关系、阿以冲突、中东和平等重要问题。 作者巧妙而娴熟地将以色列历史重大的阶段性转型及以色列宏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嬗变同精细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述紧密结合在一起,读来让人感到鲜活而饱满,同时又有重大的思想收获。 本书出版后赢得广泛赞誉,
《战争中的希特勒》详述了*大恶魔之一 希特勒的生平和罪孽,展示了他的早年生活、向权力之巅的攀登和征服欧洲的野心。本书列述了希特勒的十大决定性时刻,包括他在纳粹党的早年生涯、残忍的 长剑之夜 和他在元首地堡的*后时光。本书全面细致地解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和军事时刻 从早期的闪击战策略、成功侵略英国,到做出挑战苏联这一注定失败的计划,以及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柏林的*后之战。本书还探究了希特勒的领导风格及其对战争的影响,并对导致希特勒覆灭和纳粹德国倒台的战略性失误展开了分析。 萤火虫 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
一部内容丰富的葡萄牙历史读本,讲述了历史和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葡萄牙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西欧国家,但曾有一段十分辉煌的海洋历史。 从石器时代到古罗马,上古葡萄牙人如何被严酷的环境和政治制度所塑造?苏维汇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又先后为这里留下了怎样的统治痕迹?中世纪,葡萄牙人又如何收复了失去的土地?再后来,他们和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又发生了怎样的统治权斗争?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高光时期,涌现了著名航海家达 伽马和恩里克王子,一跃成为全球帝国,囊括了巴西、西非、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直到*近200年才开始走向衰落,在20世纪它在欧盟中又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作者布莱克教授为您娓娓道来。
本书通过冷战时期匈牙利秘密警察长达20年的档案,揭开一部隐藏的家庭历史和时代侧记。 作者的父母原是匈牙利著名记者,他们的报道是西方了解匈牙利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被视为 人民的敌人 ,长期受到秘密警察的监控,终因 叛国 和 间谍 罪而先后入狱。一家移居美国后,匈牙利政府却又试图招募他们成为间谍,而且美国也对他们进行了几年的监控。书中不只还原了马顿夫妇被告密者包围的经历和遭遇,也展现了他们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夫妻之间相互的感情背叛与灾难中的支撑,父母子女之间的爱与亲情,人性的坚强与软弱,从而使得这本书更为丰富、复杂,具有血肉。 恐惧、屈辱、压抑和绝望,这样的苦难让熬过来的和还未熬过来的人们都更加期待一个能让所有人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生活世界,也更加期待一种人与人能够彼此信任,而不是相互背叛、
本书是对爱尔兰1500 2000年五个世纪历史的简要梳理和回顾,涉及这个岛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史,既涵盖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克伦威尔的征服和殖民、大饥荒以及爱尔兰独立战争,也涉及与不列颠的争议、新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爱尔兰侨民的全球影响力等。本书梳理历史但并不局限于历史,而是以小见大、由点及面,既介绍该国自身的发展路径,也提出了周边国家对爱尔兰发展的影响,将爱尔兰置于全球体系中进行论述,反思爱尔兰近代所遭苦难的深层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 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成就了本书写作的动力,*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 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惨败后,国家的金库空空荡荡。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国王亨利六世隐退养病,于是他的几个*信任的盟友摄政。一段时间之后,亨利六世身体康复,但这些顾命大臣都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权力。1455年5月,觊觎王位的约克公爵理查向圣奥尔本斯进军。*次公开冲突在此展开,玫瑰战争爆发。 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影响冲突进程的关键战役,会认识那些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权力的人,会搞清楚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的世仇是如何催生出了一个新王朝 萤火虫 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 萤火虫 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
从1951年10月起,展望即将到来的核战争,逐渐成为丘吉尔第二个首相任期的重大主题。在当政的*后两年,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尽力避免这种灾难性冲突,坚信自己能够将苏联和美国带到会议桌前,通过交谈找到更为理性的方法,与他经常描述为 骇人武器 的氢弹共存下去。在这个当时来说希望渺茫的事业上,他的一筹莫展是其政治生涯的悲剧之一,这是一个政治家过于超前于时代而遭遇的挫折 他过早地尝试促成缓和议题,而该议题为后世的多位领导人增添了声誉,特别是罗纳德 里根和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
从共和到帝国,罗马的胜利来得既不轻松,也不迅速,伴随无数的失败;而罗马人自己,在扩张帝国的过程中也往往冷酷无情。与此同时,罗马人努力实施道德和法律原则,来指导他们的主体制度,制定了今天仍然有效的政府组织原则,将其推行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罗马的胜利》站在城市和人民的角度去看帝国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它采取了什么形式,使罗马从一个城邦逐步统一整个亚平宁半岛,直到统一整个地中海地区,以及它对它所征服的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本书重点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罗马如何将其自身政治制度、法律、公民权推广到各个行省,各个行省如何在接受影响与反抗剥削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文化。 罗马在统治上可能严苛,但它在文化上也很灵活,允许当地社区管理自己的事务,使用自己的语言,保持自己的信仰。正是这种文化基因,
伦敦人就是你目之所及的那些平常人。 和我们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寻找、失去,在大城市祈祷、迷惘,在大城市里获得回报,也被大城市伤害。 作家克莱格 泰勒,历时5年,不分昼夜,穿梭在伦敦的各个角落,从200多次的访谈中选取85位普通人。在他们之中,有实现职业理想的货币交易员、见惯世间百态的失物招领处职员、曾当过演员的水管工,也有环卫工、出租车司机、急救护理人员、房地产经纪人、厨师、飞行员等。这一个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悲喜交集,构成了伦敦这座城市的众生浮世绘。每一个字都敲打着我们的心,引发我们的共鸣。 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他肯定也厌倦了生活。 但是,只有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复杂况味:爱它、恨它、渴望它、厌倦它、逃离它,或是留下来,继续生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号称强国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复失地?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西班牙人热情洋溢,但统治者却是权谋高手?都说西班牙交通发达,可他们一度出门只能骑驴?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 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 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本书以著名历史事件对现实的交错影响为主线,从环境、人口、政治、经济、饮食生活等角度,深入刻画了西班牙历史的全貌,在2500年当中自由穿梭。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昔日的海上霸主、革命摇篮和如今的艺术大国如何缔造成形。
本书是一部系统披露纳粹统治下孩子们艰辛生活的著作,也是一项对第三帝国政权下所有国籍和宗教的儿童遭遇的突破性研究。作者参考了档案、病例、日记、信笺、绘画和照片等大量资料,并对梦境、记忆碎片以及相关的图像或实物进行解析。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长时段追踪,他把那些经历过第三帝国统治的人们的对立观点,以及形成强烈反差的经历逐一展现出来,所得发人深思,而他对战争后果的历史性描述更是意义深远,令人震撼。 在这场可怕的战争中,在机械化战斗、饥饿政策、大逃亡、大屠杀、大轰炸中,孩子们往往是*的牺牲品。而德意志儿童、犹太儿童、波兰儿童、捷克儿童、吉卜赛儿童以及缺陷儿童,都必须依据不同种族、国籍、身份而被隔离筛选,被培养成统治者或者奴隶,乃至被判定生死。 作者同时打破了 受害者 和 心理创伤 的刻板印象,给
1613年至1917年,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俄国从被西方鄙夷不屑的落后穷国,一跃成为疆域举世无匹的强大帝国,不仅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还染指欧洲政治,却又从峰顶倏忽坠落,走向毁灭。在这三百年中,既有锐意进取的改革、可歌可泣的爱情、荣耀辉煌的战绩,也充斥着血腥毒辣的阴谋、颟顸残酷的暴政、令人扼腕的失败。这段传奇般的历史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也构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底色。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英明果断,带领俄国走向现代化,却将亲生儿子杀死的彼得一世;出身外国农妇,却成为俄国di一位女皇的叶卡捷琳娜;自幼登基,却被囚二十余年,生不如死的伊凡六世;开疆拓土,使俄国达到鼎盛,却以私生活混乱著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击败法国入侵并挥师欧洲,却始终活在杀父的心理阴影中的亚历山大一世;怯懦无能,任由后宫
在十字军东征时期盛行的军事骑士团中, 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 ,简称圣殿骑士团,是*富有、*强大但又*隐秘的一支。 在这里,我们将与10位欧洲中世纪史学家一起,通过270幅彩图及重大战役数据分析、战争路线图、大事件时间轴,骑士武器装备展示、等级划分及日常作息表等,探究圣殿骑士团的起源、主要领袖、军事实力、创新的 圣殿骑士银行 及令其成名的各场战斗及重大事件,从*初于耶路撒冷建立到*终横遭背叛,一步步走近圣殿骑士的真相,探秘神秘军事骑士团的900年兴衰史。 萤火虫 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 萤火虫 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复
本书为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中的一本,主要探讨了德国人对自己国家历史尤其是纳粹历史的记忆、情感、态度和认识,题名中的 记忆中的历史 是指真正存在于德国人记忆和普遍认识中的历史,即德国人如何面对历史,德国历史是如何被人们谈论、解读和描述的。本书探讨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不同形式的历史倾向、历史提供的各种经历,以及当今对于历史的消费。本书更倾向于对民族志的解读,研究的对象除了德国各代人、家族和城市形象中的个人历史经验以外,还有作为记忆承载者的历史建筑,以及当今(写作时的2006、2007年)的各种消费历史记忆的商品(博物馆、媒体等等)。
"这是 本展现了英国 全貌的 彩 。杰里米 布莱克将300 的大不列颠浓缩在此书中,带读者进行了 次令人叹为观止的英国 之行。 本书以年代为轴,从战争、政权更迭、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英国是如何从 个小小的岛屿国家逐渐壮大并 步步成为""执世 之权柄""数百年的大英帝国,又是如何逐渐式微的。书中以当今大热的苏格兰 立公投事 为契机,展现了现代""英国化""的发展进程。 本书从英国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英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形成,也为读者展现了历经沧桑后英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记忆。大英帝国的崛起、称霸到 结的进程在书中都有清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