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战败》介绍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令人震惊:更迅猛、更无畏、更成功,然而终也比任何人能够想象的更疯狂、更危险、更具有自我毁灭性 这是一部美国学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 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全球化 处境等问题。
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进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 民众之都 。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购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歌舞剧场、专业棒球体育场,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入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 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
本能寺之变有幕后黑手?关原合战是德川家康精心策划的阴谋?室町幕府*代将军足利尊氏是阴谋家?有 战神 美誉的源义经是阴谋的牺牲者?日本新锐历史学者吴座勇一从史料出发,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日本中世*精彩、*重要的事件,如源平合战、本能寺之变、关原合战等的来龙去脉,并利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抽丝剥茧,正本清源,深入批判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种种阴谋论。本书既可以被当作日本中世史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思维训练书,帮助读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日本史》是我社“国别史”系列之一种。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日本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 此次修订,更正了原书个别错漏,补写了近几年的日本大事。 日本是一个文明与野性共存的民族,它是善于模仿、勇于创造的国家。它是亚洲早实现现代化、在世界经济史上书写了奇迹和辉煌、如今又陷入停滞的岛国。它与中国有着既亲近又隔膜的复杂关系。它的历史发人深思和警醒。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本书附有索引、政权更迭表、大事年表和参考书名。
日本侵华战争使包括南京在内的很多地区成为沦陷区,沦陷区问题由此重要起来。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指出: 中国沦陷区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生死问题。 本书在深入挖掘中日文史料的基础上,探究日本侵占南京时期的诸多罪行。具体而言,本书探讨了关于光华门战争遗迹、菊花台公园、日本纪元庆典、明孝陵祭典以及南京神社等课题,揭示了日本建构记忆与象征的政治活动及其欺瞒性。在强调侵华日军暴力性与罪恶性的同时,本书还注意到日本侵华战争中 软暴力 的一面,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日本侵华史研究。
二战末,尽管日本正面临战败,为什么一万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 学生兵 自愿加入 神风特攻队 ?在这部关于象征主义和美学在日本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扮演的角色的出色研究中,作者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操纵日本历史悠久的樱花的象征意义来说服人们,为天皇 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 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耀。 作者依据学生兵的日记,描述了这些年轻人的痛苦,乃至他们对帝国意识形态的反抗。这些神风特攻队员热情地向往世界主义的知识传统,因此他们不是以军事眼光来看待樱花,而是视之为一种痛苦的美丽以及他们悲剧性信仰生活的未解心结的象征。作者以日本为例,重新理解了象征交流、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实际动作。
幕末强藩追求的并不是武力倒幕,却是强化幕藩体制的 公论 。由此出发,明治维新渐次发展为对 王政复古 、中央集权制度的追求与探索,并最终导致了世袭身份制的解体。本书使用 解决课题和权力斗争的循环 这一连贯视角,叙述明治维新的变化过程。 本书是著名明治维新史研究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博的集大成之作。它从近世的历史背景谈起,结合国际环境、世界秩序,注重历史比较,呈现了从幕末到明治初年,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图景。作者反对明治维新史领域最常见的人物或单一对象研究,即关于 特定的某人或某个藩建功立业 的英雄主义故事,强调幕末日本各方力量(幕府、朝廷、公家、强藩等)不同政治见解的碰撞及权力博弈的过程,颠覆固有的历史结论,为读者呈现全新的明治维新叙事。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闯入江户湾,奉行锁国政策二百余年的日本从此打开了国门。经过一系列的腥风血雨,江户幕府倒台,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推动了一场使日本成为现代国家的改革,史称 明治维新 。本书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胜海舟、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等下层武士为中心,通过他们的经历生动地再现了明治维新的全过程,精彩地描述了这段动荡岁月的人与事,深刻地分析了幕府倒台与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本书采用图解的形式展现日本史,囊括了日本历史上从史前时期到平成时代的重要事件,如邪马台国、倭五王、圣德太子治世、大化改新、保元之乱、源平合战、南北朝的对立、应仁之乱、战国群雄的纷争、关原之战、江户政治、幕末变革、明治维新等关键节点,用明快的语言解说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变化,辅以丰富生动的插图、表格、世系图及年表,直观简洁地呈现了 超实用的日本史 。
《日本史(世界历史文库)》是一部自前陶文化直到本世纪60年代的日本通史。原书1968年以德文出版,列入《费舍世界历史丛书》。经过大幅度修订后,1970年出了英文版,列入《三角洲世界历史丛书》,几十年来重印多次。英文版问世当年,即由尾锅辉彦教授译为日文。日译本的后记说,该书虽采通史形式,但不像教科书那样网罗一切。名词术语较日本高校教科书为少,而深度可与日本所出多达20多卷的通史相匹敌,甚至有超过的内容。该书长于比较考察与历史联系现实,文字亦优美可读。
《倒叙日本史 03:战国 室町 镰仓》包括两部分内容。 《战国:制富者制天下》讲述了在战乱不断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克敌制胜的秘诀。这一部分重点选取了 1615年、1590年、1575年、1467年四个历史转折点,探讨了战争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室町 镰仓: 武士时代 的开启》讲述了在室町、镰仓时代,武士出身的足利义满、足利尊氏、北条时赖、源赖朝如何成为 真正的统治者 。这一部分重点选取了1392年、1336年、1253年、1180年四个历史转折点,描述了武士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哈佛大学著名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权威傅高义教授,继社会学研究代表作《日本*》1979年风靡日本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引起关注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持续观察、研究及更广范围的交流,重新审视 日本* 的合理内核,回应日本经济和社会 哪里出了问题 ,并结合美日中关系提出解决的思路。 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在学界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为线索,书写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回顾其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一个是回应《日本*》1979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包括致敬和质疑,在日本经历从经济腾飞到 失去的二十年 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再度审视他的研究结果,重申他提出 日本* 的合理内核,结合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日本需要
本书叙述了南蛮贸易时代(1542 1650年)日本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包括葡萄牙人从里斯本、果阿、马六甲到澳门与长崎的航线的开辟,双方贸易关系的建立,经由这些航线多方商品的流通,耶稣会士的东来及其贸易活动与传教事业;也包括日本方面的反应:多地大名前来皈化,派出少年使团 天正使团出使欧洲,幕府最初对贸易活动和传教事业的欲拒还迎,欧洲艺术、神哲学、文学、器物等在日本引发的各阶层的种种观感,以及相应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受到的影响;最后,由于德川幕府的闭关政策,导致的日欧交往的终结。然而,这段短暂、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仍然可以看作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接纳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和最广泛的预演。
本书是一部简洁明快、观点新颖的日本儒学小史,按主题收录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面向公众的多篇普及类文章。作者从思想史、政治史和文化交流史等角度,阐述了中国唐宋以来的儒学对日本中世、近世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明治维新得以成功开展的历史前提,正是儒学精神所提供的重要思想资源。
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观》一书中,子安宣邦继续推进着21世纪初开始的思想史梳理工作。他围绕辛亥革命前后到新旧世纪之交这一时段内日本人讲述中国的代表观点,着重对11位论者 北一辉、内藤湖南、橘朴、尾崎秀实、森谷克己、平野义太郎、石川达三、火野苇平、竹内好、加加美光行和沟口雄三 的 中国论 展开批判性阅读。子安宣邦运用后现代知识批判方法,立足于中日两国的历史连带性,对 亚洲主义 、 东亚协同体 论和 中国的冲击 等重大思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清晰勾勒了近代以来日本之 中国论 的发展变化过程。以中日战争为分水岭,战前基于论者亲身体验的 中国论 和战后陷入理论想象的 中国论 形成鲜明对照,从中不仅可以一窥几十年来中日两国关系之诡谲多变,同时也面向今天提出了中日之间如何通过对话加深理解这一现实议题。
《日本社会史研究》约47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作者为南开大学李卓教授。本书从社会史的视野考察日本,即探讨日本文化的风土 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人群状况,分析日本历史上社会结构的变化及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本书阐述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征,进而从中日比较研究的视野,分析近代以来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本书反映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传统文化根基有别于中国的宏观思考,对于当今理解日本的国民性以及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倒叙日本史 04:平安 奈良 飞鸟》包括两部分内容。 《平安时代:藤原氏为什么一直独掌大权?》讲述了在长达 400年的平安时代,也可以说是藤原氏的时代,日本如何达到了贵族社会的*。这一部分重点选取了1156年、1018年、901年、866年四个历史转折点,描述了在权力斗争中击败对手、掌握实权的藤原氏一族的真实面貌。 《奈良 飞鸟:迁都造就的古代国家》讲述了在奈良、飞鸟时代,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的过程。这一部分重点选取了752年、672年、663年、603年四个历史转折点,探讨了各个时期执政者建设国家的策略。
是军之命令?还是医学伦理之缺失? 停战前夕的 1945 年春,在名门大学医学部实施的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 实验手术 中,八名美军俘虏被杀。当时,身为医学部*外科副教授的鸟巢太郎,拒绝参与活体实验手术。四次手术中他只参加了前两次(准确地说是一次半)。但他却在战后的 横滨裁判 中以主谋之一的身份被判处死刑。鸟巣苦闷至极,*终无奈接受了死亡的命运。此时,鸟巣的妻子蕗子排除万难,为夫申请再审查,*后为其赢得了减刑。 本书作者 鸟巣的侄女,基于庞大的战犯审判记录和不为人知的再审查资料以及亲人的证词,揭开了此前难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