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的是日本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历史,是以这个时间段内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中心的历史概论。全书分为四篇,共17章,将日本历史分为早期统治时期、武士夺权时期、近代扩张时期和战后发展时期四部分,从日本列岛出现人类踪迹讲述到民主党执政、东日本发生大地震。《图说日本史》以文字配图的形式更形象、更生动地描绘史实,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名吉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同时,在编著时更注意各内容之间的协调,能够让读者对各阶段社会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总之,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日本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一一恢复原貌呈现给各位读者。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 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全球化 处境等问题。
自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 国体 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日本帝国笼罩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对战争、天皇、国家*狂热,进而深化其大亚细亚主义与玉碎思想。通过考察日本人的锁国性格与自卑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国家的强制力,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鹤见俊辅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从一个在明治时期走向富强,精神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转变为保守、狭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侵略国。他进而解释日本知识分子对国家主义的挣扎、反省、抵抗为何会失败,又如何在受到压迫后屈服 转向 ,成为军国主义的 共犯 ,*终在国家发动战争时,宣传并正当化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东洋的近世》是宫崎的代表作,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中。宫崎认为,与欧洲类似,东洋也有古、中、近世三阶段,此书从交通发展、国民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思想变革等角度,阐论东洋型的近世转型,并对历史阐释框架进行反思,有其独到之处。
与史上*强日本史系列畅销书作者樱雪丸强势合作,推出地图版图世界史系列。该套书系延续其一贯文风,辅以珍稀地图和精美绘图,打造不一样的地图世界史。我社先期推出地图版图日本史。其作品一贯引经据典,运用诙谐幽默、调侃而不严肃的写作手法向读者还原整个鲜活的历史大背景,同时也呈现丰富而又厚重的知识性。本书国家通史包括序:从绳文时代开始说起\邪马台与卑弥呼\古坟时代与倭五王\佛教传来和圣德太子\向大唐学习——从大化革新到迁都平安……;那些震撼人心的战斗包括一之谷合战\箱馆之战;以及文化名城——江户城。
日本侵华战争使包括南京在内的很多地区成为沦陷区,沦陷区问题由此重要起来。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指出: 中国沦陷区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生死问题。 本书在深入挖掘中日文史料的基础上,探究日本侵占南京时期的诸多罪行。具体而言,本书探讨了关于光华门战争遗迹、菊花台公园、日本纪元庆典、明孝陵祭典以及南京神社等课题,揭示了日本建构记忆与象征的政治活动及其欺瞒性。在强调侵华日军暴力性与罪恶性的同时,本书还注意到日本侵华战争中 软暴力 的一面,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日本侵华史研究。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刚刚结束汹涌激荡的战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间,日本人口激增,经济起飞,制造业繁荣发达,文学、电影等艺术文化领域一片欣欣向荣。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时的日本又处在经济泡沫时代的前夜,即将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涡中。夹在其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实则继承了战后之初的辉煌发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荣、走向世界的进步潮流,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75年,20岁出头的伊恩 布鲁玛来到了日本。他凭借过人的嗅觉,迅速发掘出70年代异彩纷呈却不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卫文化,深入到深层的角落、前沿的现场和核心的文化艺术圈:东京浅草的杂乱小巷和破败剧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还有黑泽明的电影拍摄现场、寺山修司的实验剧团、唐十郎的巡演帐篷。他以一个 外人 的身份,游离于戏剧、电影、摄影
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在国人心中,有着像对日本一样的复杂与纠结的心态,对日本的 庐山真面目 也一直有一探究竟的兴趣。而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莫如从其历史开始。 哈佛日本史权威学者克雷格的这部作品,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日本文明进行考察,除了对日本历史脉络进行精炼梳理之外,还从原始文献、古典文学、军记物语、建筑、艺术、宗教史话中提炼日本文明的不同面貌,为普通读者还原一种历史在场感,准确把握日本人精神气质的演变。 本书虽然是一部简史性著作,但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汲取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独特的历史材料解读与观照视角,给予我们新鲜而有益的启示。如日韩人种同源性的探讨,禅宗理论对于日本 道 的影响,日本武士对主君忠诚心理的变化,日本神道教对日本文明的塑造,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人的独特价值观及对日本命运的影
大家小书典范读本 原版由日本*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考研指定用书 此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一直是众多院校日语考研的指定用书。绝版多年,网络上有大量复印版本高价出售。 绝版多年全新翻译 译林版获独家授权根据*版本翻译。译者赵仲明留学京都,任教于南大,教授日本文化史多年,译笔准确生动。 名家担纲装帧设计 多次获得 世界*美的书 的朱嬴椿、皇甫珊珊两位担纲设计,封面选用手感极佳的七彩绵纸,精装本采用易于翻阅的窄长开本。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 l 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 l 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 l 为什么说不了解佛教,学习日本文化寸步难行? l 《源氏物语》是不是世界上*部长篇小说
日本中世 平安时代末期至战国时代,众所周知,是一个战乱频发、躁动不安的时代。然而,由榻榻米、壁龛等构成的和室,用酱油等调味的和食,这些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也形成于该时期。 后妻打、赘入婚;阴阳师,巫女;双六盘,十度饮,连歌大赛,寺社巡礼;鸟兽戏画,饿鬼草纸;本膳料理,宇治抹茶 日本中世的文化生活开放,活泼,盎然生趣。 本书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吴座勇一,从政治智慧、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教育娱乐等多角度,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运用多幅珍贵名画,深入解读了真正的日本中世武士阶层,探寻了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为读者呈现出一部精彩绝伦的日本中世史。
《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是宫崎的代表作,书稿在东洋史的框架下论述了中日历史,强调 朴素主义 的可贵,体现了作者对 朴素主义 的重视,研究视角独特。此篇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曾由刘永新、韩润棠翻译,于196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次以张学锋领衔的翻译团队对此进行了重新翻译。
Array
德川家康 出生于封闭落后的三河地区。三岁与生母离别,六岁作为人质流寓他国,辛酸和凄苦的人质生涯,锤炼出他坚毅无比的韧性和机警沉稳的个性。 成年后继任城主,但领内豪族林立,领外强敌环伺。为了在乱世中求生存,他不惜充当今川义元的炮灰,随后义率领三河武士追随织田信长四处征战。刚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却不得不为取信于信长,痛心杀妻灭了。信长梦断本能寺后,秀吉抢先控制了局势。他一方面屈累代尊贵武士之膝,拜服在出身寒微的秀占脚下;一方面埋首于在局部区域扩张势力范围。等到时机降临,他果断出击,将潜在的敌人彻底瓦解。 德川家康 被人们总结为 忍耐 的典型 。也许为了能够与众多天才交战,这个既无 创 造力,又无卓越天资的普通人,只能以 忍耐 来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但忍耐,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徽 菊 和象征武士身份的 刀 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它从日本人森严的等级制度讲起,分别从行为习惯、文化观念、道德世界、人情态度、自我训练和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可以解读出日本民族历久形成的种种文化模式。这些充满矛盾的外部行为模式及内在文化价值体系,使我们逐渐窥见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下日本 耻感文化 的渊薮。
从1853年美国 黑船 叩响紧闭的国门,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日本用60年时间从一个落后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国崛起的一个独特模式,也成为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对象。此书通过描写这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60年间日本奋起追赶、建设现代国家的艰难历程,也分析了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内在原因。对于追求 大国崛起 的国家而言,日本所走过的道路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日本大败局 系列,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 二战 命运和世界格局的生死相搏!这也是一部关于现代战争的启示录,对当今仍有实际观照意义。 《日本大败局4:干掉山本五十六》以极其详尽的史料(包括参战老兵的回忆资料),解读了阿图岛登陆战、布干维尔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新几内亚战役、贝里琉岛登陆战、菲律宾战役等太平洋战场经典战役。对截杀山本五十六的周密布置,麦克阿瑟重返菲律宾实现复仇大计的心路历程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 对交战双方战略部署、高层权力博弈、战役指挥以及指挥官及士兵素养、情报运用、武器配置、战技术的革新、基层官兵的战场视角等细节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对比,如对麦克阿瑟 蛙跳战术 的详解、第五十八特混
从 大日本帝国 时代开始直至战后,单一民族神话一直是 日本人 主流的自画像。本书旨在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轨迹,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功能和作用。 日本人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单一的、纯粹的民族的呢?那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日本的历史,而且有利于解决现代国际社会上出现的纯种民族意识、单一的国民国家意识、排斥乃至歧视异民族等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本书还将论述以纯粹的 日本人 的存在为前提下的日本人的性质,而不是重复过去所谓的 日本人论 的历史。本书研究的是 日本人论 的前提 单一的 日本人 和单一的日本民族的概念。 更进一步说,本书研究的主题是那些以民族论的形式呈现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