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49-6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日本史(和平与战争、崛起与失落,日本强盛之路的曲折进程,文史类书)
    •   ( 33967 条评论 )
    • 詹姆斯·L.麦克莱恩James L.McClain) /2020-06-01/ 海南出版社
    •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 传统时代的日本 革命年代的日本 新世纪的日本 战争中的日本 当代日本 五个部分。 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 全书以 大事件 与 小故事 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 ¥49 ¥98 折扣:5折
    • 好望角丛书·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   ( 937 条评论 )
    • [日]加藤阳子 /2023-11-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 股肱之臣 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本书是 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 、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 战争 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根源,延展到日军解除武装和遣返回国的问题,涵盖 日本军队 存在的整个时期。她以清晰的逻辑和明快的笔调分析事实,提出了捕捉历史的新视角,解析了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的特质,阐述了日本国家决策的背景。通过探讨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回答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疑问: 天皇为何没有叫停战争?

    • ¥56.6 ¥118 折扣:4.8折
    • 理想国译丛052:漫长的战败:日本的文化创伤、记忆与认同
    •   ( 1332 条评论 )
    • [美] 桥本明子 著,理想国 出品 /2021-12-01/ 上海三联书店
    •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同意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七十余年后,战败文化成了日本集体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谁该为战争负责和谁有罪,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分裂,裂缝之下的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打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为什么要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杀戮和牺牲? 在本书中,桥本明子探究了三种互相抵触的战争记忆: 受害者 施害者 和 英雄记忆 。这种分歧形塑了战后一代人对历史和自身的理解,并影响至今。桥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访谈和影像分析,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再现了日本战败创伤记忆的建构过程:政府、传媒、国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个体沉默、后代沉默、媒体沉默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因由?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解主义,哪条才

    • ¥52 ¥78 折扣:6.7折
    • 日本史
    •   ( 4028 条评论 )
    • (日)坂本太郎 著,汪向荣武寅韩铁英 译 /2018-08-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日本史》讲述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边海上的岛国,是太平洋西岸非常发达的形列岛之一。列岛中央,面积*的岛屿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三大岛屿分崩位于本州的北方与西南方。本州的面积为228000平方公里.比英国的大不列颇岛仅小300平方公里,是世界岛屿中的第七大岛。

    • ¥54.2 ¥86 折扣:6.3折
    • 大正十五年--东亚视域下的帝制日本(1912~1926)
    •   ( 807 条评论 )
    • 张轶 /2020-12-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1912 1926年,日本大正时代,上承明治,下启昭和。 这十五年里,老牌藩阀与民间政党势力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军部势力在此纷争中渔翁得利,逐渐兴起并于昭和前期上台执政,完成了日本政治近代化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蜕变。 对大正史的研究,无论中日学者,或有误读臆想,或未予重视,以致其形象虚迷模糊,实为日本史研究之软肋。本书作者张轶 (@洋风汉魂) 沉潜十年,苦心孤诣。释读原始史料。成就五十万字。独具比较史视野,深入史实肌理。为读者发掘真相,还原细节,揭橥不为大众熟知的近代东亚大关节。

    • ¥61.4 ¥128 折扣:4.8折
    • 好望角丛书·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少量特装版随机发送)
    •   ( 805 条评论 )
    • [日]加藤阳子 /2023-11-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 股肱之臣 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本书是 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 、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 战争 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根源,延展到日军解除武装和遣返回国的问题,涵盖 日本军队 存在的整个时期。她以清晰的逻辑和明快的笔调分析事实,提出了捕捉历史的新视角,解析了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的特质,阐述了日本国家决策的背景。通过探讨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回答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疑问: 天皇为何没有叫停战争?

    • ¥56.6 ¥118 折扣:4.8折
    • 铁道与天皇:日本近代城市的帝国化(天皇逼近,帝国乘着火车来!“帝都”东京VS“民都”大阪,分析二战前夕日本的风云变幻)
    •   ( 940 条评论 )
    • [日]原武史 著,王笑宇 译 /2023-01-01/ 光启书局
    • 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进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 民众之都 。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购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歌舞剧场、专业棒球体育场,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入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 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

    • ¥56.5 ¥69 折扣:8.2折
    • 重新解读日本历史
    •   ( 266 条评论 )
    • [日]网野善彦 著,理想国 出品 /2023-02-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网野善彦是20世纪日本具原创性的历史学家之一,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日本中世史研究的全新局面。在本书中,他从文字普及、货币流通、阶级与歧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天皇和日本国号的起源、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差异等多个方面展现近代以前日本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打破既有常识,重新思考和解读了日本历史。 在他笔下,中世日本不是一个孤立岛国,生活于其上的居民也不都是固定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也不只是有披坚执锐的武士、争权夺利的贵族、万世一系的天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贸易、流通和竞争驱动的动态的日本历史,大量非农业人口活跃于这些舞台上:依靠山川和海洋生活的山民、海民,结成行会的各类工匠,深度介入社会变革的新佛教各宗派,享有一定自由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女性,充分利用海陆交通网络的商人,四处奔波讨生活的歌伎

    • ¥51.3 ¥65 折扣:7.9折
    • 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日本历史上美学的军国主义化
    •   ( 1904 条评论 )
    • [美]大贯惠美子石峰 译 /2016-10-01/ 商务印书馆
    • 二战末,尽管日本正面临战败,为什么一万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 学生兵 自愿加入 神风特攻队 ?在这部关于象征主义和美学在日本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扮演的角色的出色研究中,作者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操纵日本历史悠久的樱花的象征意义来说服人们,为天皇 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 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耀。 作者依据学生兵的日记,描述了这些年轻人的痛苦,乃至他们对帝国意识形态的反抗。这些神风特攻队员热情地向往世界主义的知识传统,因此他们不是以军事眼光来看待樱花,而是视之为一种痛苦的美丽以及他们悲剧性信仰生活的未解心结的象征。作者以日本为例,重新理解了象征交流、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实际动作。

    • ¥51.8 ¥69 折扣:7.5折
    • 简读日本史+简读中国史 套装全2册(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集结数年思考之精华)
    •   ( 1255 条评论 )
    • 张宏杰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1-07-23/ 岳麓书社
    • 《简读中国史》 中国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世界其他文明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并未改变中华文明的本质,反而更彰显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本书将中国史放入世界史的大背景之下,理清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的整体概念。同时,本书用 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 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中国历史治乱循环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 《简读日本史》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

    • ¥68 ¥136 折扣:5折
    • 明治维新史再考--由公议、王政走向集权、去身份化
    •   ( 313 条评论 )
    • [日]三谷博 著;张宪生 译 /2023-09-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幕末强藩追求的并不是武力倒幕,却是强化幕藩体制的 公论 。由此出发,明治维新渐次发展为对 王政复古 、中央集权制度的追求与探索,并最终导致了世袭身份制的解体。本书使用 解决课题和权力斗争的循环 这一连贯视角,叙述明治维新的变化过程。 本书是著名明治维新史研究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博的集大成之作。它从近世的历史背景谈起,结合国际环境、世界秩序,注重历史比较,呈现了从幕末到明治初年,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图景。作者反对明治维新史领域最常见的人物或单一对象研究,即关于 特定的某人或某个藩建功立业 的英雄主义故事,强调幕末日本各方力量(幕府、朝廷、公家、强藩等)不同政治见解的碰撞及权力博弈的过程,颠覆固有的历史结论,为读者呈现全新的明治维新叙事。

    • ¥55.6 ¥68 折扣:8.2折
    • 国家的重生:日本战后崛起之路
    •   ( 972 条评论 )
    • 马国川 /2021-08-01/ 中信出版社
    •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几乎全国都沦为废墟,民生凋敝,生产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被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 日本奇迹 。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的政治、企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一个与旧日本帝国完全不同的新国家。本书描写了从1945 1973年期间日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28年间日本国家重生的艰难历程。 本书是 日本三部曲 的后一部,它和《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一起,组成了日本近代史长卷,反映了1853 1973年日本120年的历史,以生动、客观和理性的笔触描写了日本现代化的完整进程: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重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 ¥51 ¥68 折扣:7.5折
    • 日本史 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 海南出版社
    •   ( 57 条评论 )
    • (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 /2014-07-01/ 海南出版社
    •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 ¥56.1 ¥98 折扣:5.7折
    • 经纬度丛书·东京前传:德川幕府与江户城
    •   ( 371 条评论 )
    • [英]泰门·斯科里奇 /2022-08-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第27届 山片蟠桃奖 获奖作品 本书所讲述的,是东京成为现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在1868年之前,它还不叫东京,彼时这座城市一直被称为江户。江户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开始了它的繁盛时期。作为日本贸易、经济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户直到1868年才演变成东京,成为日本的现代首都。 德川幕府为何选择江户城作为政权中心,又对江户城有着怎样的城市布局和规划? 江户是如何一步一步确立首都地位的,那些知名的地标和建筑如何建造起来? 德川幕府对江户城两百余年的管辖,给今日的东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本书精选百余幅精美插图,结合日记、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画等材料,生动详尽地讲述了江户的城市起源与成长史,以探寻东京这座魅力都市的历史基因。

    • ¥59 ¥118 折扣:5折
    • 启微·三菱财阀的形成
    •   ( 272 条评论 )
    • [日]武田晴人关口薰,译:刘峰 /2022-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主要根据三菱史料馆所藏档案,兼及其他相关资料,以三菱邮政汽船公司、三菱合资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明治初期至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三菱财阀形成的历史,对三菱财阀的建立、投资和经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与改革、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考察。

    • ¥55.8 ¥98 折扣:5.7折
    •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   ( 2286 条评论 )
    • 马国川 /2020-03-01/ 中信出版社
    •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开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终在1936年酿成了 二二六事件 。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 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开国 追赶 崛起 歧路 毁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

    • ¥51 ¥68 折扣:7.5折
    •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 209 条评论 )
    • 贾小壮 /2022-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扶植伪满政权,并以之为工具,把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进一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其中,政治、军事统治是基础,日本通过设置各级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并制定相关法令与政策,以完成对伪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统治;经济统治是核心,发展军事经济是日本经济统治的显著特征;文化与社会统治是重要手段,日本通过控制教育、新闻出版、视听等来强化其殖民统治。本书运用 满铁 资料、日本侵华资料、报刊资料等一手史料,从制度与实践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梳理日本的侵略 理路 ,揭露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和掠夺的事实,同时展现中国东北社会各界对日本侵略的反抗与应对。

    • ¥67.2 ¥118 折扣:5.7折
    • 华文全球史073·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八):安土桃山时代
    •   ( 774 条评论 )
    • [日]渡边世祐 /2020-07-31/ 华文出版社
    •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八):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可歌可泣、大放异彩的时代,是群雄逐鹿、走向统一的时代,是奠定日本向现代转型基础的时代。安土时代与桃山时代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前者有所失,后者有所得。安土时代是探索、试错的时代,桃山时代是纠错、成功的时代。安土时代的活动舞台集中在畿内、东海、东山、山阴、山阳,桃山时代的活动舞台扩展到日本全国,远及朝鲜、中国、南洋群岛。也就是说,安土时代具有地方性特征,桃山时代具有国际性特征。政权是如何自上而下由将军向管领,由管领向家宰,由家宰向其亲信转移的? 下克上 现象的出现与日本乱世的形成存在怎样的关系?社会失序是如何打破 流动藩篱 ,从而使英雄辈出的?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对日本从分裂走向统一、从衰落走向复兴起到了哪些作用?本书将详细解答。

    • ¥51.3 ¥90 折扣:5.7折
    • 索恩丛书·日本史:江户时代
    •   ( 158 条评论 )
    • [英]乔治?贝利?桑瑟姆G.B.Sansom)著,孙婧 译 /202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是《日本史》的第三卷,对德川幕府统治之下两百余年的日本历史进行了系统介绍,是作者对前现代日本历史研究的收官之作。这一时期,日本国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在德川家康治下,一种维护大名领地的均势制度被设计出来,后被继承沿用。内战结束之后,国家集中力量于发展农业、手工制造业和采矿业。随着外国船只到来,日本传统的孤立政策被打破,波闯入者是1790年底的俄国人。此后,日本政府尽力让外国船只远离日本港口,但是在西方势力的压迫下,日本开始介入国际事务。

    • ¥50.1 ¥88 折扣:5.7折
    • 方寸·日本车站史:作为公共空间的近代铁路
    •   ( 501 条评论 )
    • [日]原田胜正 /2022-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为人们带来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作为铁路与城市的 接口 ,铁路车站也成为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明治初年,响彻新桥站的一声汽笛,拉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横滨站和东京新桥站的出现为开端,车站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往来车站的每一天 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城市枢纽和住宅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车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控制着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这种集散中,近代社会的 公共意识 得以逐步确立。本书从选址、城市规划、建设等多个角度,佐以文学著作、纪实作品和调查报告,追溯日本近代关于铁路车站的共同记忆。

    • ¥50.7 ¥89 折扣:5.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