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根本在于一代代先贤将文化、精神、品格浓缩在竹简,在纸张,在字里行间,一代代华夏子孙以典籍为媒,在经典中汲取向前的力量,薪火相传。 典籍不应束之高阁,因此《典籍里的中国》从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里面,选取 文化圣贤 帝王将相 巾帼佳人 名士知己 四个维度,解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让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让现代人爱上历史,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多读经典,于个人而言,可以拓展我们人生的长度和宽度;于民族而言,可以夯实我们的文化厚度,把中国人的精气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帝王将相: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 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他们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
......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 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 丛书之一。为域外汉籍研究著作,书中借助 汉文化整体研究 以及传播学、文本学等相关理论,以《史记》《汉书》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接受评论的史实为基本资料,全面探讨了两书作为历史文本在域外语境下的 事、文、义 方面表现出来的力,指出两书在朝鲜传播过程中受经体史用、文道一体等理学史学观念影响较多,从而使史汉文本的力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又将史汉两书在朝鲜与在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指出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全书资料梳理详实,脉络清晰,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为朝鲜以及东亚其他诸国近代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
本书是研究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清代蒙满文档案的第一部专著。作者在参与整理和影印出版该馆所藏蒙古文档案的基础上,对其中蒙古文书信档案进行汉译、注释和研究,向世人展示了清代蒙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画面。本书资料珍稀罕见,研究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开拓性。
本书是首次发现的叶向高墓志铭的整理成果,包括铭文全文加上相关人物、内容释读。叶向高是明万历年间首辅大学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独相十三载。整块墓志铭近万字,以较大篇幅概述了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忠奸纷争和叶向高独撑残局,整饬朝纲,忍辱负重,力保忠良的高风亮节。该墓志铭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价值。同时,墓志铭颜体楷书,书法韵味隽永,风神超迈。书法者文震孟,天启二年状元,书法大家,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曾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其书迹遍布天下,可与曾祖文征明相媲美,有书法字帖行世。故出版这份墓志铭,具有重要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至唐代已经趋于成熟,并进入定型阶段。唐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它是由秦汉时御史府发展而来的。唐高祖武德初设置御史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六七○)十月复称御史台。武后文明元年《六八四》改称肃政台,同年又分左右台。中宗神龙元年(七○五)二月改左右肃政台为左右御史台。睿宗太极元年(七二)二月废右台,先天二年(七一三)九月复置,同年十月又废右台。此后只称御史台,直至唐末《以上据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员,正三品。副长官为御史中丞,二员,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内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3:物资局整风鸣放材料》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由本中心组织编辑。这套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以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为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
本书所收是《新青年》杂志编读往来书信,写信者有普通读者,也有思想文化界知名人士,或者日后成为知名学者,颇能反映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所思所想和社会风尚,集中呈现,便于治学者应用,也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上海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集体劳动的热情取代了十里洋场的喧闹,按部就班的生活消弭了发财致富的欲望。昔日的“冒险家乐园”,在与中国城乡步调一致的行进中,已无任何冒险的“机会”可言,只是作为中国大的工业城市,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提供着自己的优质产品,并以这种方式维系着曾经的优越。本书所辑录的”新闻图片”,正是上海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读者在恍若隔世的睹视中,难免生出良多感慨。
他一手造就了*、当当网上书店、新浪、网易、上海盛大、携程旅游网、*网、分众传媒、博客中国、深圳铭万 国内众多著名IT企业都留下了孙正义的身影并打下了软银公司的烙印。他哪来如此大的能量? 本书中,你将看到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贵资料,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孙正义;孙正义的独特判断力与远大梦想如何从年少时就展露锋芒;如何在爱的激励下成长;如何从校园里的小老板到世界为之瞩目的软银帝国掌门人;如何慧眼识珠投资30亿回报260亿美元;如何在发明天才、企业家、投资人的角色中华丽转换。
是中国古都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本书作者皆为本领域研究的菁英,既有学界名宿如: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邹逸麟教授、朱士光教授等,也有后起之才俊。本书从构思到定稿历时八载,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