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克为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的学生(意大利),《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作为罗马东方丛书于1977年由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出版。《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主要涉及拉达克地区的政治史,相应地涉及政治制度和宗教情况,旨在提供有关拉达克王国从肇始到垮台(公元950 1842年)历史的一个不间断的记载。拉达克地处克什米尔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但边界争端长期没有解决。近代以来,主要有西方探险家如图齐、斯坦因等人进入该地区进行文物历史调查。有关于这一地区的历史资料只有《拉达克王统记》等少量且并不厚重的著作。而此地对于西藏特别是后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朝的影响至关重大。因此关于拉达克的研究势必会像南海史地研究一样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我社曾出版了意大利学者图齐的名作《梵天佛地》(原名《印度-西藏》),
《世说中国书系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一书是小谷仲□先生研究月氏民族的一本专著。在这本书中,序章,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西北边境出现的游牧民族月氏。第三章介绍在阿富汗北部发现的真正的希腊人城市阿伊哈努姆的发掘成果,同时涉及西迁后月氏的情况。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的是在即将兴起和刚兴起后的贵霜王朝的问题。第六章和第七章是1996年作者造访苏联中亚时记得旅行日记中的要点。最后一章系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月氏,重新审视月氏与贵霜的关系。 《世说中国》丛书是□□东方书店推出的学术通俗阅读文库本。其对□□文化的讲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好读易懂,极富知识性,且携带方便,便于阅读。目前已出书目《刻在石头上的世界》《中国烟草的世界》《三国演义的世界》《中国占星术的世界》《中国说话文学之
本书观照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并非就历史谈历史,而是致力于勾画其中的连续性,展现当代中国的必然性,揭示中国历史的内在逻辑。作者以宽广的视野进行了理论建构、历史叙述和文明对比,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之间的延续和发展关系。 作者认为,历史中国数千年来天下型定居文明和天下型经济体固有潜力的爆发,成就了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了解历史中国的脉络和逻辑,就难以给出关于当代中国的合理解释和正确预测。
嚈哒*初是北亚一个弱小的游牧部族,四世纪七十年代迁往中亚,以后日益强大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极盛时期的嚈哒国幅员辽阔,除领有大部份中亚地区外,还一度占有波斯和印度的大片领土。从五世纪三十年代末嚈哒人占领今阿富汗北部,直至六世纪五十年代末嚈哒国家被突厥和波斯联盟灭亡,这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中亚史上称为嚈哒时代。嚈哒人的活动对中亚、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嚈哒史研究是古代中亚史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中国西域史、波斯古代史和印度古代史研究的重要组份。也就是说,嚈哒史研究有其不容忽视的世界史意义。 自十九世纪中叶起,各国学者纷纷发表有关嚈哒史研究的论文。进入本世纪以后,日本学者对此用力*勤,成绩也颇为可观。在我国史学界,以前却?o有岑仲勉写过一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长期括动的地区主要在大漠南北。这个地区疆土辽阔,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大体上包括清朝初年以来所称的内、外蒙古。在内、外蒙古之间,横豆着一片大沙漠(大戈壁),故史书上通常称这个地区为大漠南北,或分别称之为漠北、漠南。
《法兰克人史》(作者都尔教会主教格雷戈里)是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之一格雷戈里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法兰克人史》中不仅详细地记载了法兰克王国的建国过程和正统基督教在法兰克人中间的传播状况,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法兰克王国早期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典章制度、行政事务、商业贸易、民俗风情、伦理道德、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人和法兰克王国早期历史的记载极少,格雷戈里的记载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另外,也由于他的著述涉及的内容丰富翔实,颇有些文化史家的风范,因此后人称他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本书为有关匈奴历史的经典开拓之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研究匈奴历史文化,尽量搜集利用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另有《匈奴史料汇编》),力图把相关问题叙述得较为广泛、深入。同时,因为匈奴史是专门史,为了便于非专业人员阅读,本书内容在文笔上力求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历史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除必要辩明者外,一般不作过多讨论。对于书中引用的古代文献,或译成口语,或附加解释,使行文更加流畅。书中所涉及古代地名、专用名词,加注今时地名,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书末附录匈奴历史地图,匈奴世系和相关资料以及林幹主要著作目录,以便于研究者检索利用。
《蒙古秘史》成书于13 14世纪的蒙古汗廷,作者不详,畏吾体蒙古文抄本早已佚失,明代汉文音译本称《元朝秘史》,分为十二卷刊本(正集十卷、续集二卷)和抄入《永乐大典》的十五卷本,除了刊刻抄写讹误外,内容一致。《蒙古秘史》是一部史书,记载了成吉思汗的先祖谱系和成吉思汗一生的事迹,还写了窝阔台统治时期的历史。也是反映古代蒙古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生动记录了古代蒙古社会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发展和变化情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公认的蒙古文学经典作品,书中有大量韵文,诗文并茂,语言和形象具有草原民族特有的韵味。
本书是作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地区用的都是国家统编教材,涉及地方文化内容很少。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机会去了解、接触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作者认为这是很遗憾的事。在工作中了解到国外的孩子本土文化知识底蕴丰富是因为他们通过正常的课程内容从小开始学习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再学习国家的地理、历史。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知识结构,为了补充这种缺失,作者在综合课上编写了此书,主要以家乡的地理、历史、饮食、服饰、音乐、居住、风俗等十二个方面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色文化。
玛丽玛萨人是一个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人口不足3000人的鲜为人知的族群。自21世纪初,玛丽玛萨 人开始了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 和构建,并通过不同群体间跨文化的互动和交流,重新定义和诠释自己的文化身 份,实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化身份的建构 ,对于一个生活在多民族杂居地区的人口较少族群,其边缘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 对话,其重大意义可从多重视 角来解读。 《我们是谁(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身份重构)/中国西南民族志丛书》还从人类学的视角,对玛丽玛 萨人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 查,并以附录形式对以往对玛丽玛萨人的研究、记录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我们是谁(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身份重构)/ 中国西南民族志丛书》作者李志农等。
《论中华民族:从地域特点和长城的兴废看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修订第2版)》综合运用地理学、气象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资料从地域特点和长城兴废的角度探讨了中华各族内向发展、互补依存和逐渐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揭示了华夏 汉族 中华 中华民族演进的阶段性和表现为 先多效应 的内在规律。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本书主要分析明代西域人来华朝贡或入附的原因、类型、数量,进而探讨西域人来华与明代西北丝路贸易盛衰的关系及明朝对入附西域人的安置及入附人员在明朝发挥的作用等。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明代从事朝贡贸易的西域使臣、西域入附人员及其与此相关的明代官员。通过对明代从事丝路贸易的西域世家大族(如写亦虎仙家族)的研究,可以认为,这些家族的兴衰对丝路朝贡贸易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西域人来华与西域地方政权、明朝政府的关系,可以得出西域人来华的频繁程度与哈密、吐鲁番地方政权与明朝交往的程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本书依托族谱、方志、墓志等诸文献,共梳理出历史上青浦地区86个望族,重点探究这些望族源流、世系变迁、特点及其社会贡献,对其中代表人物进行简略叙述;此外,为方便读者了解相关姓氏背景,每个姓氏研究的篇首交代了该姓氏概况及其在青浦发展简史,对部分望族在青浦的居住地包括少数后裔的现今状况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记录。
1715年,沙皇宫廷正在为彼得大帝新诞生的王子举行庆典,乌拉尔地区矿主向彼得大帝呈上了一份独特的贺礼。这是一批装饰着雪豹、鹿、狮等动物纹的金器,它们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因此,欧亚草原上掀起探险热潮,沉睡千年的游牧王者的坟冢被渐渐打开。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展示着草原霸主昔日的辉煌。古典史家笔下神秘尚武的斯基泰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竟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本书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全书所包括的时间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年,共分十郑,详近略古 。作者于公元538年出生在一个高卢-罗马的世家望族,父母两系都是罗马元老的后裔。法兰克人侵入高卢后,这类家庭在社会上依旧保持高中高贵的地们,并在基督教会里占居重要的教职。
《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是意大利杰出藏学家毕达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为罗马东方丛书之一于1977年由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拉达克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迄今为止依然是有关拉达克历史的 的作品。著者以《拉达克王统记》及其他数十种相关的藏文文献为主要资料,并充分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其他多语种文献资料,并充分吸收前人对拉达克史的研究成果,对文献和史实做了十分全面和细致的收集、整理和校勘、订正。对拉达克历史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建构,其研究水准达到了一个 的高度。它主要关注拉达克地区的政治史,精炼地描述其政治制度和 情况,旨在提供有关拉达克王国从肇始到垮台之历史(公元950—1842年)的一个不间断的记载,同时对拉达克与后藏地区 的交互影响也做了重要补充和系统整理。《拉达克王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