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惠通桥之战(作者亲签+“微观战史”红章版,作者余戈曾获得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
    •   ( 412 条评论 )
    • 余戈 著;天喜文化 出品 /2024-05-01/ 天地出版社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 ¥48.4 ¥88 折扣:5.5折
    • 惠通桥之战(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获得者余戈2024重磅作品)
    •   ( 181 条评论 )
    • 余戈 著;天喜文化 出品 /2024-05-01/ 天地出版社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 ¥49 ¥88 折扣:5.6折
    • 中国人口三千年 历朝历代,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关键。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带你从人口角度看中国史。读客轻学术文库
    •   ( 0 条评论 )
    • 葛剑雄读客文化 出品 /2024-05-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历朝历代,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 人口不仅关系到战争兵力,还与粮食生产、财政税收、赋役数量等密不可分: 从秦朝开始一直沿用的重农抑商政策看似迂腐,实则是为了保证国家人口增长;唐朝之所以能够迅速缔造盛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吸纳了数百万外族人口;破亿的人口数量,让南宋可以在蒙金夹缝中生存152年之久;明朝多达20万的宗室人口拖垮财政,加速了明朝灭亡。游牧民族与中原战争不断,究其根本,是他们bi须通过战争获得战俘,补充人口 人口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人口是掌握真实历史的一把钥匙。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过去,更将决定未来的走向。 翻开本书,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带你 从人口角度看中国史 。

    • ¥29.9 ¥59.9 折扣:5折
    • 魔法、节日、动植物: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   ( 1409 条评论 )
    • (英)莫尼卡-玛丽亚·斯塔佩尔贝里Moniea-Maria Stapelberg) 著 ,{ /2020-09-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在阅读世界史类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圣诞节、圣枝主日等节日,会看到君主因为某种传统或迷信而做出奇怪的决定,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动物被赋予神性从而成为常用的图腾,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专门去过西方传统节日,我们也知道一些相关传统,如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圣诞节时会准备圣诞树。我们会讨论诞生石,会说情侣或夫妻之间有 七年之痒 ,会在结婚时穿上洁白的婚纱,会觉得蓝色更适合男孩。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现象,如薪水(salary)这个单词的词根其实与 盐 (salt)有关,表示右侧(right)的单词刚刚好也是表示 正确 的单词(相对来说在各种文化中 左 的意义都不太好),但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 ¥39.9 ¥58 折扣:6.9折
    •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上下册):一部五色交辉的西南联大播迁史,一部别具一格的时代学人心灵史。
    •   ( 147 条评论 )
    • 龙美光 著 /2024-04-01/ 团结出版社
    • 全书以 靛花巷三号 这一与西南联大紧密关联的历史地名为线索,从闻一多、朱自清、梅贻琦、胡适、陈寅恪等一大批名家所写的200余封书信出发,贯连起丰富的档案、日记、回忆录、通讯等原始文献,从历史细部钩沉了这一抗战大学在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使命中,在办学、学术、事件、人物、生活、情感等多方面鲜为人知的样貌,从不同维度呈现其丰富多姿、厚重刚毅、气质坚卓的抗战学府风景,是一部书信中的西南联大办学史、学术史、生活史和心灵史。全书还披露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实物、证照、书信墨迹,是一部 史料中的史料 。

    • ¥64 ¥128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
    •   ( 561 条评论 )
    • 程章灿 主编,徐兴无 著 /2023-03-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专论先秦两汉时代早期经典形成的历史语境和形成条件。既注重从文明史的角度讨论中国 前轴心时代 和 轴心时代 的经典文化,又重视从经典文化的角度讨论早期中国经典的意义体系及其文化转变。主要内容有:中国早期经典的发生、诸子的言说与书写、先秦两汉经学文献体系的思想史考察、经典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谶纬思潮和文献的兴起、经典的神秘化等。从早期经典的发生,到诸子文献的形成,从先秦两汉经学文献体系的形成,到西汉末年谶纬的兴起,本书系统论述了经典的宇宙化、历史化和神秘化过程。

    • ¥35 ¥70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
    •   ( 337 条评论 )
    • 程章灿 主编,俞士玲 著 /2022-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叙明明代刻书进一步精致化、艺术化,使得刻书成为文化产业。继而,作者从明代书籍生产史切入,讨论自明代嘉靖、万历图书生产兴盛伊始即伴随着的对当代图书生产的自省和批判,探讨明代图书生产与知识生产的关联。主要内容包括:建阳书坊在嘉靖前帝国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意义;从帝国藏书、刻书优势地位的丧失看毛晋刻书的意义;从《宝颜堂秘笈》的刊刻看明代图书生产中的主编角色;文书与政治争斗;从万历年间朝鲜诗的编刻看明代图书生产方式和文化功能;明代的唐诗刊刻及其文化意义。

    • ¥75 ¥150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
    •   ( 624 条评论 )
    • 赵益 /2022-0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有鉴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界关于文献、图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逐渐兴盛和以 书籍史 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图书史研究成为海外汉学的热点,本书通过梳理、解释本土学术中自成系统的文献、图书研究的 内在理路 及其强大惯性,在引入外来新方法、新视角所发生的观念上的歧异和实践中的困惑,从而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做概括式的总论;以专题研究为线索,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涵义及形态;古文献的载体;古文献的生产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文献的的保存与流播;中国古代文献的的阐释传统;古典文献学的文化史内涵。

    • ¥35 ¥70 折扣:5折
    • 科技简史
    •   ( 1926 条评论 )
    • [意]弗朗切斯科·帕里西 著,周婷 译,酷威文化 出品 /2021-10-01/ 台海出版社
    • 我们生活在科技世界,当我们为科技的便利和不便夸奖或者抱怨的时候,当我们谈论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们由猿人进化到智人,学会使用工具,利用工具开拓视野,改造生活,认识世界。然而,技术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吗? 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它是我们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映射,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注脚,并且烛照了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这本书不是列举某些具体科技的作用,而是试图通过鲜明的案例研究,来展示技术之于人类的意义,或者说其对我们身体和认知的影响。本书融合了认知科学、认知考古学、美学、技术哲学、生物学等学科,多角度分析科技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塑造和影响,试图理清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发展历程、重大脉络,漂亮地回答了 我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构建的 。科

    • ¥25.4 ¥48 折扣:5.3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宋代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
    •   ( 294 条评论 )
    • 巩本栋 /2021-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有宋一代经典的编纂、流播为起点,选择一些前人关注不够或疑点仍多而又比较重要的典籍文献,进行专题研究,既将其置于一个较宽广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又力图从中揭示出文献编纂、整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信息或在宋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宋代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及其在古代文献文化史上的贡献。主要包括:宋初四大书的编纂与宋代文化发展的承先启后;宋代经学典籍的编纂与宋学的形成;宋代《大藏经》的刊刻与流传;宋代目录学著作的修纂与文献文化的保存;宋代道教文献的编纂与三教的融合;南宋的刻书业与文学流派;宋人对唐代文献的整理与承传;吕祖谦在中国文献文化史上的地位。

    • ¥60 ¥120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清代的书籍流转与社会文化
    •   ( 429 条评论 )
    • 徐雁平 /2021-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清代卷,主要论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清帝国书籍流转和文化史意义。主要内容有:书估与清帝国书籍的流转;嘉道时期苏州书籍社会;底层文人日记与清中后期浙江的书籍流动;晚清京城精英阶层的书籍世界;清代抄书与书籍生产及流动;清代的《读书分年日程》与读书风气;《说文》著述与测定学术风气的指标;家籍的编刊与文化传承;女性与阅读;清代的小说戏曲阅读;石印出版与晚清的科举、文化;新学书籍的涌入与 脑界不能复闭 。

    • ¥80 ¥160 折扣:5折
    • 海洋文明史:渔业打造的世界
    •   ( 953 条评论 )
    • (英)布莱恩·费根Brian Fagan);中资海派 出品 /2019-04-30/ 新世界出版社
    • 史前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之前,主要通过三种办法获取食物:狩猎、采集和捕鱼。如今,狩猎和采集不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取而代之的是驯化动植物的农牧业。但是作为人类从野外获取食物的*后一种主要方式,渔业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产业,且现代人对渔业的依赖可谓史无前例。《海洋文明史》探讨的渔业不是作为一项运动,而是人类维持生计的手段。本书作者、著名考古学家布赖恩 费根认为,渔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可与农业媲美,它持续地给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使城市和国家得以发展,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式与农业不同。农业讲求稳定,而渔业需要远行、贸易和迁移,需要不断寻找更丰富的新渔场。以船舶为中心的渔业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们的海洋探险之旅;鱼类在晒干、腌制后重量轻、营养丰富、易保存,对于商人、旅行者和远征军来说

    • ¥29.9 ¥59.8 折扣:5折
    • 中国美术8000年
    •   ( 29 条评论 )
    • 王逊 著 /2023-01-01/ 台海出版社
    • 《中国美术史》时间跨度之大、涉及造型艺术之多、所包含的图片数目都是罕见的。从中国原始社会,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横跨上下五千年;从打制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瓷器、玉器、漆器、书法、绘画、雕刻、造像 包罗万象;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图片,总数超过400张,其中涉及出土文物、馆藏书画、器物、造像风景等各个方面,并配有新增的文字解说。 作者以时间发展为纵线,采用分类讲述的方法,将相关内容逐一展开,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总结梳理每个时代相关方面的美术发展进程。生动展现出一幅横跨千年的中国美术发展史。

    • ¥109.2 ¥168 折扣:6.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史料辑要
    •   ( 264 条评论 )
    • 程章灿许勇 /2021-1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卷择要收集《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研究中涉及的文献资料,丰富和补充该丛书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文化提供路径和指南。同时在图录部分,展示以甲骨、金、石、竹木、帛、纸等为载体的文献形态,从视觉图像上彰显中国古代文献的形制演变和辉煌。史料辑录包括:一、文獻生成(一)書寫(二)傳抄二、文獻載體(一)甲骨(二)簡帛(三)金石(四)紙三、文獻流散四、文獻整理(一)匯集(二)校勘(三)輯佚(五)考證

    • ¥67.5 ¥135 折扣:5折
    • 百年时尚 [英]艾米·德拉海耶,[英]瓦莱丽·D.门德斯,徐文洁,张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系列 202404
    •   ( 0 条评论 )
    • /2024-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进入20世纪以来,流行风潮跌宕起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20世纪初,西方的女装抛弃了传统的紧身胸衣,吸收了东方文化;一战后,西方女性追求独立,平胸、低腰身、裸露小腿的短裙成了新的时尚。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30年代的女装一度回归修长的淑女风貌;二战又迫使女装向机能性的男装靠拢。 50年代,半个世纪前强调女人味儿的优雅风貌重新流行;60年代,超短裙、包臀牛仔装、T恤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时尚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70 年代的民族风、80年代的复古潮、90年代的全球化、21世纪的互联网,这些因素促使流行周期缩短,流行普及加速,流行源头更加多元化,时尚产业、时尚品牌的文化属性更加引人关注 《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 ¥94 ¥188 折扣:5折
    • 中国铜镜史 900多面铜镜,四千多年历史,考古、收藏、文玩之书!
    •   ( 686 条评论 )
    • 管维良 著 /2013-12-01/ 群言出版社
    • 本书搜集了从上古到清代流行的900多面铜镜资料,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七个大的时段,对从齐家文化到晚清4000多年间铸行的主要镜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介绍。本书大胆引进考古学界常用的类型学原理,根据铜镜主纹的发展变化,对所引铜镜进行了类、型、式的排比划分,从而探寻铜镜发展、演进的科学规律,并对铜镜的制作工艺、时代特点、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探索。本书综合了前人的成果,有了更高的起点。

    • ¥29.9 ¥49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治乱交替中的文献传承
    •   ( 217 条评论 )
    • 张宗友 著 /2021-07-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既有通贯性的历时考察,也有专题性的共时研究,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揭示古代文献在治乱交替的历史脉络中,生生不息、传承不坠的文化规律,介绍古代图书文献传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将四书类文献置于儒学发展史的视野中加以审视,对文献与学术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析。主要有:古代中国文献传承的制约因素;汉代图书整理与文献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目录编纂与学术传承;易代之际的文献恢复与流通;古代帝王与文献传承 以清代为论域;极权帝王与文献传承 以清代为论域,等等。

    • ¥67.5 ¥135 折扣:5折
    • 中国陶瓷百年史(1911—2010)(第二版)
    •   ( 333 条评论 )
    • 陈帆 主编 高力明同继锋 副主编 /2018-03-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介绍了我国从清末到现在的100年间陶瓷业从低落走向崛起、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一个手工作坊式行业走向现代工业化产业的真实历程。全书分为综合篇、产品篇、产区篇,共28章,分别记述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陈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砖瓦五个传统产品和陶瓷原料与辅料、陶瓷工业技术装备两大配套产品的百年发展历程。

    • ¥132 ¥198 折扣:6.7折
    • 中国航海史话
    •   ( 42 条评论 )
    • 陈宇里谢茜 /2021-12-0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本书根据航海活动的特征,从航海技术和航海人文两个维度,按照时间顺序探讨航海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船舶制造、航行技术、航海保障等航海技术上的变迁,回溯了航海文化、航海组织、航海人员、航海教育、航海观念等航海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本书旨在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中的航海 基因 ,明晰新时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必然。 本书基于史实对中国航海历史进行 再叙 ,可作为高等院校航海、航运、海洋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读者了解中国航海的基础用书。

    • ¥49.6 ¥72 折扣:6.9折
    • 研究系与《时事新报·学灯》
    •   ( 43 条评论 )
    • 陈捷 /2021-1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选取五四新文化运动 四大副刊 之一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思想史、文学史、副刊史的广阔视野中来历时性地考察它的思想倾向、精神轨迹、历史沿革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全书主要论述了在郑振铎、柯一岑等人的主持下《学灯》在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所扮演的暧昧角色以及刊物定位问题,研究系报馆及其文化事业没落的历程,在俞颂华和郭虞裳的主持下《学灯》在五四运动中自身的思想转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梳理了《时事新报》创刊过程及其与进步党之间的历史渊源,说明了张东荪创办《学灯》产生的重大影响,对《学灯》在新文化运动场域内的角色进行了文化定位。

    • ¥60 ¥100 折扣: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