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49-6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解读中国经济:解读新时代的关键问题
    •   ( 39494 条评论 )
    • 林毅夫 /2018-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解读中国经济》是解读中国经济之作,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版新增了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探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复兴的深刻内涵,并对中美贸易摩擦、 一带一路 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读。

    • ¥54.8 ¥68 折扣:8.1折
    • 21世纪资本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著 中信出版社
    •   ( 64575 条评论 )
    • (法)皮凯蒂 著,巴曙松 等译 /2014-09-01/ 中信出版社
    • 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 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 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 承袭制资本主义 的年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的制高点不仅由财富决定,还由继承的财富决定,因而出身要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皮凯蒂指出,*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为劳动创造了财富,只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富有。一句话:人生而不平等。由于资本回报率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所以要彻底铲除经济中的这种不平等现象,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富人征收累进税来保护民主社会。

    • ¥63.6 ¥98 折扣:6.5折
    • 惠通桥之战(作者亲签+“微观战史”红章版,作者余戈曾获得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樊登盛赞推荐)
    •   ( 445 条评论 )
    • 余戈 著;天喜文化 出品 /2024-05-01/ 天地出版社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 ¥49 ¥88 折扣:5.6折
    • 惠通桥之战(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获得者余戈2024重磅作品,樊登盛赞推荐)
    •   ( 203 条评论 )
    • 余戈 著;天喜文化 出品 /2024-05-01/ 天地出版社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 ¥49 ¥88 折扣:5.6折
    • 中国人口发展史
    •   ( 3329 条评论 )
    • 葛剑雄 /2020-05-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中国人口发展史》是*名学者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述: 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 本书通过爬梳史料,详细论述了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现在,思索未来;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

    • ¥64 ¥89 折扣:7.2折
    •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
    •   ( 1746 条评论 )
    • 郑小悠 著 /2022-1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综合编年体官修史书、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史料,对清代刑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梳理。同时,在制度史研究中引入对人、事的考察,刻画了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刑部技术型官僚形象,由案件的驳议往来,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员在法理、人情、利益交织情况下的多重博弈。 全书通过分析清代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环节性作用,揭开了有清一代如何提升刑名体系的运作效率,以维持全面制度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稳定,由此缓解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 ¥63.8 ¥78 折扣:8.2折
    •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上下册):一部五色交辉的西南联大播迁史,一部别具一格的时代学人心灵史。
    •   ( 152 条评论 )
    • 龙美光 著 /2024-04-01/ 团结出版社
    • 全书以 靛花巷三号 这一与西南联大紧密关联的历史地名为线索,从闻一多、朱自清、梅贻琦、胡适、陈寅恪等一大批名家所写的200余封书信出发,贯连起丰富的档案、日记、回忆录、通讯等原始文献,从历史细部钩沉了这一抗战大学在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使命中,在办学、学术、事件、人物、生活、情感等多方面鲜为人知的样貌,从不同维度呈现其丰富多姿、厚重刚毅、气质坚卓的抗战学府风景,是一部书信中的西南联大办学史、学术史、生活史和心灵史。全书还披露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实物、证照、书信墨迹,是一部 史料中的史料 。

    • ¥64 ¥128 折扣:5折
    • 何以中国·观念的变迁: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变
    •   ( 1011 条评论 )
    • [韩]张铉根 /2022-10-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本书从观念史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中 政治、天命、心性、国家、君王、臣民、道德、仁义、礼法、忠孝、公私、华夷 等12组观念的演变历程做了阐述。这12组观念24个字,本意各有所指,但在政治、社会的发展脉络中各自经历了融合变化。这些词我们看似熟悉,时常用到,却很少深入思考,更不知道其在历史演变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书立足文献,细致剖析了这些政治思想史的关键文字,揭示了其原初含义及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的特征与脉络,被誉为思想史研究 由小学入经学 的典范之作。

    • ¥49.5 ¥99 折扣:5折
    • 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2021文津奖推荐图书】
    •   ( 4523 条评论 )
    • 马克·霍尼斯鲍姆Mark Honigsbaum) /2020-05-10/ 中信出版社
    •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他们错了。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从导致上千万人丧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临 天使之城 洛杉矶的鼠疫;从导致美国老兵神秘死亡的军团病,到使新生儿出现畸形的寨卡疫情,每次疫情的暴发都令人猝不及防,打击着人类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作者为我们揭示 微生物猎手 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遇到过怎样的阻碍,不同的 猎手 之间产生过怎样的分歧,*终又是如何取得成

    • ¥58.5 ¥78 折扣:7.5折
    •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插图本)
    •   ( 618 条评论 )
    • 常建华 著 /2020-09-01/ 工人出版社
    •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为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建华的古代社会史研究力作。 全书分为三编,上编论述婚姻,内容完整。作者综合了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加上了自己阅读史料的一些收获,对于古代婚姻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叙述。 中编讨论女性,收录作者写的有关文章。女性作为 半边天 ,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自身以及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常常提起东方女性、传统女性的特点,我们要认识今天的女性,也需要了解她们过去的历史。 下编探讨家庭,由作者的相关文章集合而成, 重点论述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与族规家训,也以清中叶河南、江苏为例,分析了人口、婚姻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对于传统社会有所了解。 附录两篇为作者的

    • ¥49 ¥98 折扣:5折
    • 中国思想史纲(世纪文库)
    •   ( 47 条评论 )
    • /2008-04-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这部《中国思想史纲》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编著的。由于比较偏重哲学思想的论述,1963年曾以终是写到"五四"新文化运动,1980年和198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曾分上下册出版,后数次重印。

    • ¥55.6 ¥68 折扣:8.2折
    • 西方科技史通识课
    •   ( 61 条评论 )
    • 姜振寰 /2023-12-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历史已经成为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bi备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史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的可靠途径。 本书从人类的诞生与古代文明、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罗马的科学与技术、欧洲中世纪、阿拉伯的科学技术、文艺复兴与工场手工业、近代科学革命、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社会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近代技术的全面发展、近代技术的全面发展、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20世纪上半叶的新兴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西方科技发展的简明历史。本书在编排上注重科学史与技术史并重,注重科学技术史与社会史、文化史的结合,注重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 ¥61.6 ¥78 折扣:7.9折
    • 百年锐于千载(论衡系列)
    •   ( 213 条评论 )
    • 沈洁 著 /2023-09-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急速的世纪。几十年一百年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历程,不到十年时间即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正如孙中山所说, 百年锐于千载 。本书是作者关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思考。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若干个案,从思想和文本这一内在理路分析辛亥前后的时代变化与读书人的心态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是如何深刻影响和塑造了百年间的中国历史。第二部分写民族精神与人格、国格,涉及族群、身份认同、政治行动的思想资源等问题。第三部分是串联起关于20世纪中国革命长线思考的几篇访谈,关注的重点在中国革命的都市性。三部分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展开 百年前的国人,在惶恐什么,又在希冀什么?

    • ¥55.6 ¥68 折扣:8.2折
    • 中国书法史
    •   ( 26 条评论 )
    • 朱天曙 著 /2024-03-15/ 中华书局
    • 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作者吸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本书除梳理中国书法中 碑 、 帖 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本书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全书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誉为 简明书史之*力作 。

    • ¥52.3 ¥62 折扣:8.4折
    • 故宫营建六百年(平装)荣获“2020年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推荐作品。
    •   ( 2712 条评论 )
    • 晋宏逵 著 /2020-10-17/ 中华书局
    •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 1420 年 12 月 8 日,到 2020 年已经整整六百年。 在十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里,明代京师及其核心皇宫建筑,后来被清代统治者顺理成章地全盘接收为自己的都城及紫禁城。 为纪念这座六百年的伟大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学家、故宫前副院长晋宏逵先生写成《故宫营建六百年》一书,让读者了解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到宫殿落成的漫长的营建历史。 本书是一本由专业学者写给读者的故宫建筑入门书,很好地平衡了学术性和普及性。

    • ¥56.3 ¥78 折扣:7.2折
    •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
    •   ( 35 条评论 )
    • 陈滞冬 著; /2024-03-01/ 新星出版社
    • 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陈滞冬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他耗时多年创作的《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立足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历史观,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阐释中国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及相关考古发现。 全书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二十世纪初期,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同时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先秦至汉末) 本卷展现了从史前时期至公元二世纪末期,东亚大陆内部文明是如何融合、震荡,最终形成中华文化主流。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商周时代特有的青铜与玉器,以及文字的诞生:契刻

    • ¥64 ¥128 折扣:5折
    • 财之道丛书·汽车250年史
    •   ( 105 条评论 )
    • [英]史蒂芬·巴黎西恩 /2023-06-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在本书中,史蒂芬 巴黎西恩考察了汽车丰富多彩的130年历史中的影响、发展与意义。他讲述了汽车及其创造者们的故事: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那时只是一辆四轮驱动的电动四轮车,到早期的先锋汽车制造商,再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20世纪50-70年代的战后年代,终停笔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今天。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马力与性能的书,更是一本人的故事。里面讲述了奔驰、阿聂利、罗伊斯和雪铁龙这样的超级汽车制造商;伊思古尼斯、勒夫布维尔、麦克罗蒂、邦格拉这类杰出设计师,还有福特、塔塔和保时捷等有远见的汽车产业专家等。 这是一本史诗般的关于汽车和其背后的人的伟大著作。

    • ¥49 ¥98 折扣:5折
    • 宿白集: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
    •   ( 2441 条评论 )
    • 宿白 /2020-02-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中国古代印刷术始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出现在8世纪中叶的唐玄宗代时代,唐后期到五代,以长安两京、长江流域为重心,雕印技艺广泛传布,雕版印刷手工业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北宋是雕版印刷急剧发展的时代。都城汴梁的国子监、印经院等官府刊印盛极一时。诸经正义、字书、史书、医方和较大卷帙的类书、文章总集和大批佛教书籍,都开始*次镂板刊印。民间印造文字也迅速兴起,实用书籍和古今别集多有刊印。本书作者大量辑录《宋会要辑稿》等文献著述,一一研究靖康之乱后海内外残存至今的稀见珍本北宋刊印书籍,对汴京官私雕版印刷的发展面貌作了通盘梳理。 始于唐代的版画雕印,入宋渐盛,题材由佛画扩大到世俗人物和山水,形式也从单叶佛画发展到大幅挂轴和长卷。 全面发展的南宋雕版印刷业,表现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学

    • ¥64 ¥128 折扣:5折
    •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   ( 652 条评论 )
    • 戴维·卡拉汉多米尼克·米切尔刘晓敏 王琰 译 /2020-09-01/ 商务印书馆
    •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一百件事物讲述的观鸟史》一书着眼于一系列具有 历史决定性的 观鸟物件来书写的观鸟史,更是一部以观鸟为切入点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作者在书中选择了100个物件,涵盖了各个领域,从距今约45000年前的阿纳姆地岩画,到现今流行的苹果手机,阅读本书犹如观看一场无声的纪录片,100个与鸟相交集的物件、100个承载历史时刻的事件,用160幅珍贵的图片串起了每一个物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如同观看了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 ¥49 ¥98 折扣:5折
    • 墙:血与砖的文明史
    •   ( 769 条评论 )
    • (美)大卫·弗莱 著 ,新经典 出品 /2023-02-01/ 广州出版社
    • 墙一旦建成,就一定会倒塌;一旦倒塌,就会再次崛起。 墙如是,文明亦如是。 自人类开始兴建城市起,历史中的灿烂文明无不位于墙后。各式各样的长墙与城垣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景观。 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欧亚草原上绵延数千里的古墙遗迹,到古希腊与罗马针对墙的迥异态度,再到火器时代墙的全线溃败,直到抵达柏林墙倒塌现场,墙始终塑造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 而在21世纪的今日,墙的概念本身,已经比任何砖石结构都更无情地将人们隔开。 这是一次幽默而深刻的探索,直抵历史的核心张力 对安全与自由的渴望相互矛盾。墙源于恐惧,但只有在墙后,文明才能发展。这是既有现实意义,又总不过时的教训。 拉尔斯 布朗沃思,《拜占庭帝国》作者

    • ¥59.25 ¥79 折扣:7.5折
    •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精装)
    •   ( 612 条评论 )
    • 于赓哲 著 /2022-03-18/ 中华书局
    •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 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 , 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不错的窗口 。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 科学还是迷信 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 ¥49.1 ¥68 折扣:7.2折
    •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传播 : 为新观众“设计”自然
    •   ( 327 条评论 )
    • 伯纳德·莱特曼 著,姜虹 译 /2022-08-01/ 工人出版社
    • ★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伯纳德 莱特曼 又一力作,全新中文版序 ★走进维多利亚时代作家、出版商和读者的世界,领略当时迷人的博物学与视觉文化 ★探索女性在科学写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女作家走上科普写作之路的原因 ★一项涵盖科学、宗教、性别、文学、出版和视觉文化等众多学术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科学》《伊希斯》《选择》《美国历史评论》《科学教育》等权威刊物联袂推荐 ★精装四色,起鼓工艺,70余幅生动精美插图 本书主题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科学传播,伯纳德 莱特曼探讨了30多位高产、有趣和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普及者。这项跨学科研究涵盖了科学、宗教、性别、文学、出版和视觉文化等众多学术领域,对科学知识的市场、宗教与科学的张力、科学职业化与文化权威的角逐、科学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意识

    • ¥64 ¥128 折扣:5折
    •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   ( 805 条评论 )
    • 阿诺德·佩西 白馥兰 /2023-01-31/ 中信出版社
    • 本书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作者使用了 技术对话 这个术语来挑战自上而下的 技术转移 概念,它表明技术传入一地后,通常被调整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条件,也常常引发进一步的创新。本书追溯了一千多年来的这些相遇和交流,考察了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探索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 以往,衡量进步的标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创造产出及利润的提升效率;当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因此,本书的后几章将故事带入更具现实意义的21世纪,从全球视角讨论包括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数字化在内的技术发展,提出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工业革命来迎接人类世的挑战。

    • ¥66 ¥88 折扣:7.5折
    • 中国科举史(修订版)
    •   ( 636 条评论 )
    • 刘海峰 /2021-01-01/ 东方出版中心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的专著,荟萃了作者三十多年研究科举史之心得,堪称是国内科举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 它按照历史顺序,以科举制度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既有对科举制度史的叙说,又关注科举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因而既有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 *至第三章由刘海峰增补修订,第四至第六章由李兵重新撰写。

    • ¥49 ¥9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