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所选的江南会馆文书分为七类,每类作为一章,包括:慈善、工商、捐赠、土地房产、征借、租佃、其他。每一章包含本类文书的概述,文书的原图及释文,并在需要说明之处加注阐释。本书将清代康熙年间到1953年
茅以升先生曾说“桥梁是一国文化特征”,中国古桥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不错工程师孔庆普先生是古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这一领域。本志是孔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根据其手中所有古桥相关资料撰写集结而成,旨在对古桥研究与保护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古桥的印记渐渐远去,但研究工作者的脚步没有停息,在中华大地上,城市的面貌日益变迁,凭借本书的回忆可以追溯古桥的旧日影像,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很珍贵的礼物。全书共收录古桥资料1749座,不仅记载了古桥的技术数据、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而且对一部分构造复杂的古桥进行了技术鉴定。作者结合自己四十余年工作经验,考察全国古桥,包括现在被拆除的、被遗弃的,只要有资料可查,都收入其中,可以说是一部很全面的古桥志。
《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在1898年间向光绪帝上呈的变法奏疏的辑录。收录康有为1898年(戊戌)正月至七月间所撰奏疏17篇,奏疏存目13篇(无正文),进呈编书序文5篇,补录奏疏3篇,共计38篇。《戊戌奏稿》刊行以来,长期被人们视为信史,成为学术界据以研究戊戌变法运动以及戊戌时期康有为思想和政治主张的重要史料。《公车上书记》是中日甲午战后,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万言书。集中抒发了国人“筹战守”“图自强”的愿望,全面地反映维新派变法革新的主张,其中提出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设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而被认为是维新派的纲领性文献。另,书后有公车上书名录,记载了当时参与上书的所有人姓名,籍贯等信息,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公车上书的历
本书是南强史学丛书中的一本,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古老城市,与台湾一水之隔,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首批的历 史文化名城。泉州古港实是泉州人民的生命线。“港口兴,泉州兴”,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形成了由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构成的古刺桐港(亦称泉州港)。东面沿海的刺桐港是宋元时期我 国和世界的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我国古代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对泉州港考古与海外交通史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