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宋茶之韵,更显茶文化一枝独秀的魅力。力作《宋画茶韵》,与一众研究从茶史研究宋茶不同,它另辟蹊径,以宋画中茶画作品为切入点,细细鉴赏,从中体味宋人如何以茶品道、以茶品诗、以茶品禅,并深入挖掘为今存茶史载籍失载的一些宋茶文化细节,从而解开前人未解的宋茶文化之谜团,向读者展示了宋画空间中的风雅生活、宋画中的茶事、宋画中的茶器、宋画中的茶俗、宋画中的茶艺、宋画中的茶道,完整地揭示了茶器之形与茶艺之心,将两者完美结合,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丰富多彩的宋画茶韵。 是书,文字飞动,语言幽默,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愿向读者力荐佳作。
《易经》提倡天尊地卑,动静有常,方以类聚,物之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将 天人合一 视为人生的理想。汉画像中的天文图像,向我们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汉代人心目中的天。它是有神性的,充满各路神灵;它是有威力的,充满风雨雷电;它是有活性的,元气在不停地创造;天上是有生命的,神龙、翼虎、天马、飞鱼、羽人、凤鸟都在天界自由自在的生活。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的理想图画,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生态美学的民族之根。
《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研究的考古学基础、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结论、附录、插图目录、主要参考文献、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研究著述等。
宁夏地处黄河两岸的绿洲地带,生态环境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其境内广泛分布的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灵武岩画、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充分显示了宁夏史前文明的多元融会与灿烂辉煌。本书对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灵武岩画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画像石可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准此,本书所谓的汉代画像石就是汉代的画像石。本书从汉代画像石兴衰始末、画像石建筑的营建、为神明更为死者的建筑、汉人入神升仙的境界、汉人身后的理想家园、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汉代画像石的著录和收藏等7个方面对汉代画像石作了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重点介绍了汉代画像石的建筑形式和题材内容。书中插有80余幅图像,可与文字对读。读了本书,对汉代画像石会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欣赏汉代石刻艺人留下的精美作品图片的同时,增长中国古代艺术和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旅游生活。书末附深度旅游资讯,为读者参观考察提供一个参考。
本收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总率,重点是“理论与方法”,概括地进述了西方与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发展生发展,以期从历史发展中明确美术对象、目的与任务,明确其性质乃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又同美术史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起来是ABC的东西,在多数人并没有明确一致认识的情况下,多花一点笔黑进行讨论,是完全必要的,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
本书是一部研究贵州岩画的专著,比较全面地描述了迄今为止在贵州境内发现的岩画。除了对岩画本身作了细致的描述之外,还对这些岩画分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作出了描述。并运用了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的方法,对贵州岩画中的图象以及一些符号进行了识别、考证和阐释。本书还将贵州岩画同邻省的岩画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对贵州岩画的年代断定和族属断定也作了一些推测。贵州岩画是一个正在迅速消失的文化遗迹,本书写作的目的之一便是对这个文化遗迹进行资料性的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