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普及图书,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四川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项目,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而成。 本书基于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 ,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遴选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建构出 物 的谱系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有力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本书用物史互证的写作方式,讲述多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史;用超高清的精美原图,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有趣有味的语言表达,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中的一卷,以时间为线索,对各历史时期的玻璃器进行分期,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冶炼技术、玻璃器的工艺和形制等,并探讨玻璃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时期的玻璃器及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玻璃器的专著,本书更多地是从考古资料出发,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问题。全书分时期进行研究,对每个时期的玻璃器进行详细的类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冶炼技术、社会文化等。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价值转化三个方向出发,收录了在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 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布的论文30余篇,对现当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围绕相关话题从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深刻探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扩大影响力、建设并弘扬新时代精神文化。
这是一份对埃及神庙 详尽的考察说明,本书既包括对迷雾重重的神庙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神庙的永恒追求,以及神庙在天与地、神与国王之间的沟通功能的诠释。 古埃及的神庙无疑属于古代世界现存遗迹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分。曾几何时,那些光辉闪耀的城市有着“直刺苍穹”的塔门,由黄金与青铜封顶的建筑“如升起的太阳一般”熠熠生辉,其中有些至今仍居于人类历 伟大的建筑成就之列……全书图文并茂,共535 幅插图。数量巨大的遗址与神殿揭示了埃及历史的丰富内容,并提供了神与国王的神圣建筑中种类繁多的建筑结构与风格的示例。 ?本书提供了对这些建筑准确、透彻而前沿的描述。书中的照片、图纸和地图等,则引导读者进入那个时代,亲身体验与神庙有关的风俗习惯。 ——《挖掘》(DIG)?华丽的插图和精心绘制的图表,伴随着威尔
本书在近一个世纪中国考古学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时期文明串起,勾勒并重现了中国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光辉轨迹。全书共分九大章节,图文并茂,作者精心挑选了327 幅图片作为文字的辅助说明,诸多文物和考古发掘照片十分稀见,阐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谓大家小书。 全书既有着越江跨海的视野,又不乏富有温度的细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极富阅读感,可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并继续去仔细探寻,不断取得对中国古代文明日益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位于广东省饶平县黄冈河下游的凤山楼村始建于明末,是沈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村落保存完整,曾在不同时期屡次扩建,自西向东和向北呈块状分布。无论是民居、祠堂、庙宇抑或公共建筑,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同时也清晰地反映出聚落历次扩建与改建的轮廓线。发展演变,线索不紊。乡土建筑种类丰富、保存良好,至今仍发挥着独特功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祭祖、游神赛会、丧葬等传统风俗代代传承,深入人心。本书以聚落考古学的方法为视角,对凤山楼村建筑进行类型学梳理,建立村落的营建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框架,并对人地关系、生计方式、信仰习俗、家族制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人类学调查,对凤山楼村落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位置与环境、宗族组织、建筑布局和演变、聚落形态研
博物馆不仅是 物 的储存空间,更是 人 的学习场所。 博物馆如何转型并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已成为全球博物馆学者和实践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博物馆学习手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探讨,从博物馆管理、运营、人员和设施等不同层面切入,为我们揭示了博物馆向 以学习为本位 变革的规划方法,帮助博物馆转变为21世纪优秀的学习机构。该书2007年问世,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二个版本,重点关注将学习和教育作为机构战略规划优先事项的理由,并通过由19位博物馆学习领域专业人士撰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 为博物馆及相关机构提供开展学习变革的全面方法。
唐兰是我国杰出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文字考释、西周铜器断代以及利用青铜器铭文重新构建西周历史这三个领域,这三个研究方向与传统金石学紧密相关。《古文字学导论》《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三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唐兰先生的金石学研究成就。本书广泛搜集并深入分析了众多文献资料,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和评析了唐兰先生在金石学领域的成就。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绘画 卷轴画(汉地佛道)》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绘画系列中的一卷。卷轴画的出现与发展,有助于绘画材料的变化和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画风格的演进,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各个时期大众对绘画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对我们了解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地佛道类卷轴画艺术传承有序,历代能画名手均通过仿古、摹古来传承技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地佛道类卷轴画进行分期,共分六个部分:帛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西夏元、明代、清代等。不仅基于各时期绘画的特点,还兼顾了该时期材料的变化,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绘画主题、技法等,并探讨汉地佛道卷轴画所反映的各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时
1.《曾国青铜器》著录曾侯乙墓和擂鼓墩M2之外的曾国青铜器。收录重点为容器,车马器及兵器只择要收录,其重复较多者,不一一述及。《曾国青铜器》收录资料时间截止为2007年6月。 2.由于时间的变迁,不少青铜器的收藏单位都有变化。《曾国青铜器》只记录目前的收藏单位,对其馆际变迁情况不作说明。 3.《曾国青铜器》中涉及的青铜器称重记录分别以克、千克为计量单位,以区别不同称量工具的精度。 4.统计铭文中称为“类次”的,表示铭文的一些因素在不同的作器者和器类中的出现频率。如曾仲旃父壶,两件壶的器、盖4次出现相同的铭文,为一个“类次”。 5.为便于描述,凡圆腹三足器,与双耳平行的两足(由前而视)中,左侧的一个称为1号足,右侧的为2号足,另外与双耳垂直的一足称为3号足。 6.铭文的释文一般采用现代通行文字。另外
越窑是中国古代的青瓷窑系,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余姚、慈溪等地。越窑青瓷之精美独特,在中国前期瓷史上占据的地位。越窑的制瓷技艺、造型水平和装饰工艺,均极其成熟,影响广泛而深远。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为其他瓷窑模仿借鉴和引进之对象。《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方面内容。
1986年3月,天水放马滩秦简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秦墓(编号M1),同时出土的还有四方木牍及相关文物。这批秦简共461枚,内容包括日书、志怪故事以及地图,日书又分为甲种、乙种,其数量分别为甲种73枚、乙种381枚、志怪故事(《丹》)7枚、地图6幅。它是研究秦系文字以及秦代社会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与其他秦简牍材料进行对比、互证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天水放马滩秦简文字编》将天水放马滩秦简全部材料进行截图处理,按照《说文解字》的部首排列顺序把981个汉字字头进行合理编排,从而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天水放马滩秦简的字形结构及其特点,同时字编将学术界以往没有释出的文字及释读错误的文字一并进行编辑处理,方便了学术界对此批秦简文字材料的应用和研究。 学术界此前没有关于天水放马滩秦简字编出版,主要是因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包含冬宫在内的宏伟建筑群,又称冬宫博物馆。该馆始于1764年,原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收藏艺术品的隐宫,1852年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其馆藏浩瀚,藏品超300万件,不仅有来自俄罗斯本土的文物珍宝,亦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区域的历史遗珍, 有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提香、凡?高、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化与艺术百科全书式的 博物馆。本书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博物馆看展指南,从装饰、历史、艺术、杂项四大板块入手,对艾尔米塔什的馆藏文物进行分类导览和 解读,系统性地呈现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非凡魅力,为读者深度了解这座集俄罗斯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以及世界多种文化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打开了一个学习与认识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