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在我三岁那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在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我便登极为皇帝 ── 清朝的第十代,也是zui 末一代的皇帝。登 基 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 溥仪 爱新觉罗 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 * 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 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我的前半生》 (全本) 是 溥仪 的自传, 溥仪 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 中华 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 经历。
咸丰皇帝奕 ? 在位的11年中,清朝在内战外战中一败涂地,但也开始与世界建立起崭新的联系,很多事件对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历史叙述,而是带读者直接进入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中,从而理解那个年代被迫丧权辱国的深层原因。 此外,对于咸丰朝的重要人物,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等,在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 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年代。作者用十分细腻的笔法,近距离地再现了咸丰帝奕 ? 的悲剧人生。
雍正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至少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是一个篡位者,屠戮功臣、施行特务统治的残忍的暴君,又是有着重大事迹的帝王。本书作者在检阅了有关他的大部分资料之后,认为他敢于革除旧弊,办事雷厉风行,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因而觉得过往的评论不够中肯,诬罔较多。作者力求通过雍正史的研讨,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说明它的状况和特点,探索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还原雍正帝的历史面貌。
明成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为中国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本书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明成祖曲折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本书生动的描写了他的一生。
本书是溥仪所著*早的《我的前半生》,成稿于抚顺战犯管理所。它真实地呈现了溥仪在狱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风貌从文字记录当时就有的评价和后来成稿链中产生的地位而言,它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上宣传中国共产党教育改造战争罪犯事业的伟大功勋发轫。其内容,前半部分有许多后来的《我的前半生》未使用的生活史料,以*人称的方式记叙伪满洲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史,也是后来《我的前半生》中没有的。
朱见深,明朝第八任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陪伴他的养母和宦官是他*依赖的人。他一生任用的宦官,既有乱政的汪直,也有正直的怀恩。政坛上,他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却也无意间“缔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极富特色的明朝新时代。主要同时讲述了明宪宗清理天顺末年叛乱、平复两广平复荆襄流民,并对河套进行清理,驱赶鞑靼部落等内容,给读者还原了一个从中起到或开拓、或中兴、或傀儡作用的帝王形象。后期并宠同年汪直、梁芳等人,明宪宗宠信太监,使其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官不聊生。成化十八年(1482年),因群臣屡谏,始罢废西厂。不过明宪宗仁厚,善于纳谏,罢逐汪直等小人,重用李贤,国库充裕。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时年41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
少年承运,内忧外患,岌岌可危中登基初政 雄才伟略,励精图治,汲汲以求成千古一帝 少年天子玄烨摆脱傀儡命运 、 乾纲独断 ,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被尊为 千古一帝 。 康 为安宁, 熙 为兴起,选用 康熙 这个年号,就是取 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 。 本书充分运用《清实录》《康熙起居注》 《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 等一手史料,立足于史料考据,还原真实的 康熙皇帝 ,详细讲述了 康熙皇帝 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噶尔丹、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功绩,奠定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经历:他凭十三副遗甲起兵,创建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屡败明朝大军,奠定了清朝近三百年历史的基石......稗官野史里有各种大相径庭的矛盾记载,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 本书将向读者展示清太祖雄才大略的真实形象。
清圣祖爱新觉罗 玄烨,继位年号为康熙,他是清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政局的安定,清朝统治由此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他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高阶段。本书作者以通俗的写法和专业的历史正说形式,全景再现了这位史上明君的一生。
《我的前半生(批校本)》收录了溥仪在书稿清样上的亲笔墨迹。这些批校既有作者对自己前半生生活的片段回忆,又反映出作者对书稿内容的独特认识。《我的前半生(批校本)》的面世,以其罕见的自著自批的著述方式,为深入研究末代皇帝的心灵世界提供了更丰富且珍稀的史料。
世宗统治下的45年,是明王朝由持衡渐趋衰落的历史阶段。外忧内患,战乱频仍,大明帝国的躯壳开始千疮百孔,危机重重。不管怎样说,是他驾驶着这艘千疮百孔的民族之舟,较平稳地航行了将近半个世纪。其时南有沿海倭乱,北有蒙古俺答部的侵扰,内有逆藩和叛卒、天灾与人祸,大明帝国的巨轮却不仅没有倾覆沉没,且旗帜高张,劈波斩浪,作艰难而勇敢地航行。也就是从嘉靖朝开始,古老的中国又一次走向文化繁兴,走向思想和思辨的活跃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和优秀作品。这种时代潮流的形成,世宗既有倡导引领之力,又有宽容和保护之功。
25岁,如何掌控一个帝国?乾隆,是盛世还是帝国黄昏? 乾隆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 顺 来概括。12岁预定帝位,25岁登基,执掌帝国权力长达63年。在他之前,父亲雍正给他留下丰厚的家底。经他之手,中央集权无以复加,清朝国力达到中国古代的峰,但又迅速衰落。他打击政敌,发展经济,体恤百姓,但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大兴文狱,一生功罪,如何评说?作为极致掌控者,他有骄傲的资本,但晚年又屡屡失控,原因何在?能否避免? 本书充分运用《清实录》、宫廷档案、奏折等一手史料,详细讲述乾隆超长待机的一生,骄傲的来源与失控的根源,揭示复杂的人性心理与官场逻辑。
《清朝十二帝》内容简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乃自号曰“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历代王朝统治者的专称。封建因皇帝制度的确立而得到加强,皇帝制度则是封建制度的核心和具体表现,二者相辅相成,如影随形。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皇帝制度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等方面,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皇帝制度又造成了的封建,对民众的物质盘剥和精神束缚日益强化,桎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这是清朝开国第二帝太宗传奇式的人生实录。 他雄才大略,文武兼备,可谓大智大勇,统率千军万马列,弛骋千里疆场,创造了一系列兵家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他有深邃的思想,至今仍不失做人的格言。他情感浓重,友爱克弟子侄,爱情执著。 本书以浓重的笔墨、创新的意识,运用文学的技巧、酣畅的语言,极其形象地描绘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创造了撰写人物传记的新模式。
基本信息 书名: 我的前半生(全本) 作者: 爱新觉罗 溥仪 开本: *: 96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07-01-01 书号: 978750143557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出版说明中国人的骄傲第一章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荣禄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摄政王监国 五、亲王之家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 二、帝王生活 三、母子之间 四、毓庆宫读书 五、太监 六、我的乳母第三章 北京的 小朝廷 (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 二、丁巳复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绝的希望 五、庄士敦 六、结婚 七、内部冲突 八、遣散太监 九、整顿内务府
距今近600年前,时当明朝中叶,出现过一个品格作风大异于常人,出奇怪涎放荡的皇帝。此人姓朱名厚照,年号正德,庙号武宗,是明朝第十代皇帝。他年刚14岁就继位登基,直到30岁猝然去世,在位16年 (1506—1521)。这16年巨变频起,政情险塞,祸乱相继,事多悖离政俗世情,奇骇莫测,他根本不顾及当时被尊伪圣典的《皇明祖训》,蔑视传统的纲常名教,狂妄加狂想,极度自恋,不可自拔。他宠任权奸恶宦、娈童班头,狂悖武夫,肆意迫害忠正贤良,建淫窝豹房,狎娈童幼女,淫孕妇寡妇,设皇庄皇店,逞无度游乐……时人及后代史家痛斥其为荡子皇帝、混世魔王、淫虫恶棍。正德一朝也因此成了一个乱象丛生、是非颠倒、混乱不堪的时代,“祸延朝野,狂焰四沸”。 本书遵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脉络,加上文学血肉的合理填充,充分描绘以正德皇帝为中心的各
《 朱棣传 》 永乐皇帝朱棣的一生可总结为 三多 。 *多 是历史之谜多。比如他的生,他的生身母亲到底是谁?再比如他的死,长陵中埋葬的是他的尸身,还是衣冠冢? 第二多 是干的事情多。他组建了伟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五次北征;修纂《永乐大典》,是为中国历史上*大类书。 第三多 是争议多。他得位不正,大肆杀戮,设立东厂,人心惶惶。 然而,作为一代 帝王,他的生平功业,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远远超过了后来的所谓 康乾盛世 。朱棣的一生,比他们更曲折,也更辉煌。 《朱元璋传》 他杀功臣,也惩办贪官; 他实行文化专制、打击读书人,也确立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他养兵百万造成财政负担,同时创立了一套屯田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严酷皇帝,可他更像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 后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 书。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人性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待所藏艺术品的态度。作者细腻而深入地解读乾隆皇帝在处理以上种种问题时,心中可能经历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他 的抉择和表现,据此勾勒出这位历史名君个人的内心生活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