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篇。作者重点地在、四篇里描述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进攻战两大战役。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决定性战役中,他是在战役进入极其艰巨和严峻的时刻,肩负防御斯大林勒格中部和工厂区的重任。率领集团军与其它大部分一起,坚持在伏尔加河两岸和斯大林格勒市里,浴血奋战,遏止了优势敌人的狂猛攻势,粉碎了希特勒妄图一举占领斯大林格勒的罪恶计划。以斯大林格勒会战为转折,苏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他的集团军和其它大部队乘胜西进。作者在第二、三篇里记述了解放顿巴斯、扎波罗热、熬德萨以及强渡维斯瓦河和奥德河等几个在现代战争名也占有重要地位的战役。然后,较全面地描述了1945年4月攻打柏林的战役。在卫国战争中这个规模的城市进攻战中,他的集团军身负白俄罗斯方面军在主要方向实施主攻的重托,历尽艰辛,突破了德军在塞洛
刘伯承(1892—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重庆蜀军将校学堂毕业,后曾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早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参与发动泸顺起义、南昌起义。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军委纵队司令员、红军先遣司令、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