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生。作为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他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无数的书籍书写和记录了这种伟业;同时,作为人民的 平凡 一员,他又始终有一颗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的初心。毛泽东一生有许多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虽然细小,但也十分值得打捞和记录。 本书以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经历为主线,牢牢抓住他从 人民中走来 的宝贵品质,讲述他的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日常生活等。通过纪实的笔法,告诉读者那些细小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少年时帮助家境贫寒的同学;青年时到安源煤矿和工友一同下井,对工人的境遇进行调查,并开展工人运动;在 三湾改编 时自己吃苦瓜、让战士吃南瓜的故事;长征过程中和战士们一
作为一部研究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史前史,本书通过考察毛泽东著作的实践基础及其政治背景,在活的有机体中解读他早期的政治思想,认为以有效的革命行动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毛泽东自身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本书还把作者与毛泽东研究相关的两篇重要论文也作为附录收录进来,从而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思路和学术脉络。 适合高校教师、学生及广大政治学爱好者和干部。
聂荣臻( 1899 — 199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江津县人。早年在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参加北伐、筹划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曾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纵队政治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一五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总参谋长、中央兵工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军衔实施委员会” 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
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有建树,这在同时期的作家中极为少见。他经商的时间 长,占据了人生的重要时光,而三者又密不可分,可谓是生路步步紧逼,命运暗中牵引。本书从李劼人早年在《四川群报》当主笔讲起,包括留学法国、筹办纸厂、开“小雅”饭馆、遭遇绑票案,抗战期间工业内迁、“文协”在成都成立分会、乐山遭遇轰炸、嘉乐纸厂谋求发展,以及抗战结束后四川工商业面临的巨大变化,以嘉乐纸厂的兴衰历史为线索,寻找李劼人先生笔下遗失的故事。 李劼人的写作有两个黄金时段,一个是1925年到1927年;一个是1935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就被迫中断了。没有完成 多的作品也许是李劼人 的遗憾。本书或许
贺龙( 1896 — 196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桑植县人。早年参与领导湘西暴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和北伐,曾任建国川军师中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第九军师师长、独立第十五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军总指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红军二军团总指挥、红三军军长、红二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二○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
徐向前( 1901 — 199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广州起义。曾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鄂豫皖边特委委员、红一军副军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西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第十八集团军纵队司令员、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彭德怀(1898—1974)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中共湘鄂赣边界特委委员,红三军团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罗荣桓( 1902 — 196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衡东县人。早年组织通城秋收暴动,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 ( 兼东路军 ) 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东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人民检察署署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民兵
*同志在一汽工作期间,那种为人处世的真诚厚道,那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那种处处关于心他人的高尚品格,难以心述。本书只是选取点滴,但就是这几滴水也能折射出耀眼的光辉。 *同志极富感情,也极重感情。他调离一汽后,相继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任职,“官”越当越大,但他同一汽人的联系始终没有间断过。当他得知一汽有人到上海、北京出差开会,就一定要请去唠唠,了解一汽一些老同志的工作生活情况。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后,他日理万机,他一直关心着一汽的发展。1991年、1995年、2000年,*同志3次视察一汽,除了送来党和国家的关怀之外,还亲切会见老同志,挤出时间在他下榻的宾馆和大家一起叙旧,操琴唱京戏、唱歌,向老同志赠送诗笺留念。大家都说*同志是个特别重情义的人。
刘伯承( 1892 — 198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重庆蜀军将校学堂毕业,后曾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早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参与发动泸顺起义、南昌起义。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军委纵队司令员、红军先遣司令、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八路军二九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副
《周恩来与邓颖超》是十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1938年4月由汉口一星书店出版发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早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个人传记和文选的单行本图书,流落民间已经75载,本次新版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版。 本书收入人物传记、专访和个人文选(讲话)三种体裁的文章共十四篇,是早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传记作品,而收入的文选大多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次与读者见面,《周恩来选集》和《邓颖超文选》中也没有收录。 本书新版还增加了15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首次完整集中地展示了1938年前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可谓他们从少年时代至青年时代图片之集大成,部分图片也是次与读者见面。 谨以此书纪念邓颖超诞辰110周年。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细腻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历史巨人*作为一个真实的凡人,在戎马倥偬、操劳国事的漫长生涯里,对曾朝夕相处的韶山亲人,以及在他的人生起点给予指导和影响的人们所怀有的那种无法摆脱的、浓厚而又纯粹的无限深情。 本书选择20世纪湖南人民革命和建设数十年历史发展的视角,重点追踪两个问题,其一是*在1920年至1930年间在湖南人民革命中作出卓越的贡献,直接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历史的真相如何,深层的原因何在?其二是新中国成立后,*50次回湖南,每当重大历史关头都在湖南留下了调研决策的史迹,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斗争焦点有什么样的关联?围绕这些山重水重的历史事件和疑云笼罩的历史真相,在研究和写作上努力采取全面、全新史料,利用史论结合、文史相通的手段,努力达到深层次、近距离地写真,再现*在湖
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1989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任中共川西区党委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区政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书记兼成都军区政委。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捷主编的《开国元勋李井泉》以图片的形式勾勒出众多历史人物与李井泉的关系,每个章节页上的相关短语与该节内容遥相呼应,大部分照片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画册中的许多背景照片,是主创人员在详细地了解李井泉史料后,实地感受、拍摄、筛选的。 本书是本以图文形式记述李井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在中共早期(1919—1927),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等,不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争,捍卫马克思主义,而且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初步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坚持史、著、论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全面系统地阐述党的早期重要历史人物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宋镜明等编著。
本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作者多次采访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其子女、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平实而感人的回忆,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切反映了邓小平的夫妻情、儿女情、亲友情、故乡情、人民情、祖国情,充分展示了一位世纪伟人的凡人情怀和人格魅力。 本书由“后的20年生活的地方”、“相濡以沫58所”、“亲情”、“儿女眼中的父亲”、“生活情趣”、“永远的怀念”六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由邓小平的夫人卓琳追忆她与邓小平从相识、相爱到相伴达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心心相印、患难与共、相扶相携走过58个春秋的感人故事;由邓小平的子女讲述父母之间的深厚情意和父亲浓烈的人伦亲情…… 本书具有三大特色:手资料、次披露、全国版本,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以“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拨乱反正,勇敢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由于有邓小平这样富的政治远见的卓越领导人掌舵指向,我们党和国家既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又避免了陷入新的混乱和迷惘,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幸运和自豪。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老的中华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启动和设计的改革开放,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已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
该书是以纪实笔法反映中共早期领导层的内部情况,主要是写遵义会议前*与中共几届领袖人物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之间在工作上的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同时,也写到他们处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是如何为救国救民,寻找革命真理,而奔走呼号,以及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具体的史实,生动地记叙了*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革命生涯,并力求做到有较强的可读性。如“匏瓜与牡丹”一章,以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示了*不怕艰苦、开小花而结硕果与王明怕艰苦、需要园丁培植、只开大花而不结果的不同人生追求。 这本书以翔实可信的史实告诉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
研究邓小平理论,从某种意义来说,就包含有探讨解决这两个“周期率”现象和闯过这“两关”的有效途径。当然,首先是使国家发展起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这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准确地说,在抓这个基础的同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健全各方面的监督机制,把党放在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把党的领导层和各级干部孜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通过各种制度的有效动作,使领导干部心心甘情愿当“公仆”而不会异化成为“主人”,老老实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解决邓小平理论的途径之一。再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当代中国的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发展中国、富强的理论,也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内容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