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古代称之为“白画”,是一种技法形式的名称,通常也叫“线描”。它区别于重彩和浅绛,用毛笔墨线勾画对象轮廓,有时也可渲染淡墨。其特点是造型肯定、洗练、明确。它的艺术语言丰富,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轻重、顿挫、刚柔等各种节奏变化都是它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人物画发展最早,历代许多人物画都有非常好的线描。而白描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创作形式则始于宋代。李公麟更把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传世的白描作品有《维摩诘演教图》、《五马图》等。此外,还有宋代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图》,梁楷的《六祖撕经图》;元代张渥的《九歌图》;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窥简》、《屈子行吟图》、《水浒叶子》,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清代任渭长的《剑侠传》、《列仙酒牌》,任伯年
阎立本(约公元601-673年)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祖籍榆林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工书法,擅人物、车马、台阁,有“丹青神化”、“ 冠绝古今”之誉。取法张僧繇、郑法士、扬契丹、展子虔,而能“变古象今”,笔力图劲雄浑、尤精肖像、长于刻画性格。传世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锁谏图》《萧翼赚蔺亭图》等。 《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描绘了西汉至隋的十三个帝王像,每一像均有题名,按顺序如下,“前漠昭帝刘弗陵”、“光武皇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讳顼在位十四年,深崇佛法,日召朝臣讲经”、“陈文帝,在位八年,深崇道教”、“陈废帝伯宗在位二年”、“陈后主叔宝在位七年”、“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二十五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钟表的际遇是幸运的。自从明朝末年进八中国宫廷,里帝们便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竭力搜罗、制作、收藏,使得自鸣钟表几乎充斥于皇宫的各个角落。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仍珍藏着近千件钟表精品,为我们认识宫廷艺术开启了一扇难得的窗口。最早把西洋钟表介绍到中国采的是欧洲的传教士。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和东西方航路的开辟,激起了欧洲基督教向东方传教的热情。大约从1540年开始,教廷和各个教派就不断地进行着向中地传教的种种尝试。但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社会,由于沿海海盗的不断骚扰,致使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列外国人产生了一种敌视心理。早期到东方传教的欧洲传教土均遭到中国方面的拒绝。如何打开中国的大门,确实令传教士们大伤脑筋。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终于有了个可利用的
周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周初政治领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且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吕庙军的《周公研究》便是对当代关于“周公”各方面问题的研述和论析。《周公研究》一方面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多年来周公研究的学术观点和重要成果,并尝试对周公的诸多疑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尽可能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公;另一方面重点研究了周公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华文明的作用和贡献,既从文化的核心——思想层面对周公天命、忧患、史鉴等思想进行深入发掘,也从周公与《诗》、《书》、《易》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关系方面探讨周公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着力探求和展现了传主的真实形象。孙权年未弱冠而有江南,封王称帝。他善谋大局,是个很有作为的军事战略家;他善于用人,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他善于用威,专断大政,在政治、军事思想和用人等诸多方面都留下了令人思考的东西。他拓疆土,开发经济,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立法严峻,刑杀有点过分,常为后人所非。晚年时“年老志衰”,政有多失,最终留下了一个很不稳定的政治摊子。
人生在世,谁都渴望成功,谁都企盼被认可。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被「认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他的许多作为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睿智,这是我们原来对曾国藩的关注中所忽略的。他的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局面狭小时,切忌属下自立门户:自己建立功业,先让别人建立功业:择人而事,不可草草:表现欲过强易遭不测等成大事之观点、方法,无不闪烁着这样的智慧火花。
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美男子,他性格机敏,头脑聪慧,二十七岁时,官职已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宠信,成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实权的重要人物。 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帝独宠,二十年如一日,自有许多过人之处。他非但不是不学无术,无才无能的弄臣,而是一个聪明过人、年轻有为的人。 和珅的谜一样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和疑问。
《尘扬古战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由孔鲱编著的《尘扬古战场》共二十章节,内容包括长平古战场——沉睡两千多年终见天日,巨鹿古战场——依稀可见巍巍大秦轰然倒下,垓下古战场——越历史迷雾向后人诉说着什么,白登古战场——汉民族与匈奴的次交锋等。
袁胜文编著的《中国古代玉器》内容介绍:中华民族有悠久的用玉传统,八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使用玉器,崇玉爱玉的文化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明的特征之一。中国古代玉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玉文化的面貌也各不相同。对古代玉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对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成就很有裨益,也能提升我们对古代玉器的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