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是20世纪最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 瑞?蒙克
奥地利犹太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把人格构成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从梦境入手分析人的心理,治疗疾病,著有被称为“划时代巨著”的《梦的解析》一书;他建立性学说,研究从婴儿开始直至成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本书全面地描绘了这位的心理学家的一生,重点论述了他的学说,以及其学说从初创立时招致反对,到后来发展到颠峰时期得到众人追捧的历程,并着重刻画了他和弟子荣格之间的恩怨情仇。本书也记叙了弗洛伊德成名前的求学与工作历程、他的家庭和生活习惯,以及晚年时其女儿对其衣钵的继承和发展。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弗洛伊德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学说理念。
作为西方传统中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是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一书的六位亚里士多德研究,抓住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中心关怀,进行清晰的剖解;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目的不是要确立某一种亚里士多德诠释,而是力图评述各家各派不同诠释路线及方法的正当性和根据。这本研究综述即使对于不谙希腊文的读者,也是一本牢靠而基本的指南。书后附有近百页的和参考文献目录,另外包括非常有用的希腊术语、名词和主题索引。
马端临是宋元之际史学家,他为谋求治国安民之术,探讨会通因仍之道,讲究变通张驰之故,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完成明备精神之作《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本书为论述马端临生平业绩,对其时代背景、家庭出身、政治理想、经济意向、史学思想、治史方法,共分九章分别进行解说,最后对其《文献通考》文献学成就、写作旨趣及历代评议作了简介,如实反映了马端临的真实面貌与史学成就。
苏格拉底真的是哲学界里备受敬仰的圣人吗?为什么批评者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毫无理想可言?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的理论和老子的“道”一样吗?为什么笛卡尔是否说过“我思故我在”值得怀疑?康德的日常生活时间和时钟几乎同样准确吗?马克思的很多重要书稿和文章其实是恩格斯所写?萨特到底是主流哲学家,还是主流剧作家、小说家、政治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哲学的历史里充满了趣闻、轶事和谎言,或者说它们只是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叙述和传说。本书试着在众多的哲学故事中收集、讲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仔细研究历史上30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生平,从而带给你一部“另类”的哲学历史,让你拥有更加全面的哲学知识。同时,这些思想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独特思想,也会带给你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 也许读完
苏格拉底真的是哲学界里备受敬仰的圣人吗?为什么批评者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毫无理想可言?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的理论和老子的“道”一样吗?为什么笛卡尔是否说过“我思故我在”值得怀疑?康德的日常生活时间和时钟几乎同样准确吗?马克思的很多重要书稿和文章其实是恩格斯所写?萨特到底是主流哲学家,还是主流剧作家、小说家、政治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哲学的历史里充满了趣闻、轶事和谎言,或者说它们只是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叙述和传说。 本书试着在众多的哲学故事中收集、讲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仔细研究历史上30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生平,从而带给你一部“另类”的哲学历史,让你拥有更加全面的哲学知识。同时,这些思想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独特思想,也会带给你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 也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作者以小说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思想史的维度,以王阳明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解读“心学”的前生今世。 作者将王阳明人生的几个特殊经历和思想转变为重点,用现代语言、趣味性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同时,用较为轻松的语言阐释了“心学”的缘起、孕育、成长,以及到王阳明而集之大成的历程。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和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道出了其传世精髓。“王学”几乎是明代中后期的全民信仰,对于这样一门学问的轻松式解释和推广,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翁为师。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阳明称之。 王阳明生于明中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少年即志存高远,读书为做圣贤,习兵法为报国,此志秉持终生并付诸实践。他钻研程朱理学而发现其不足,回到孔孟原典以补程朱之偏。他亦研习佛道二学而别有所得,融汇于儒学,终于创立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要旨的“心学”。他并非坐而论道,每当国家有难,他即赴前线,平叛、剿匪、抚乱,足智多谋,捷报频传。王阳明文武全才,一生所为,不仅实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抱负,其“心学”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本书是一部史实确当、文采斐然的传记文学,作者不仅关注传主一生事迹,更能深切体会传主的思想感
葛吉夫是20 世纪初在欧美很有影响力的一位灵性大师。作为在他身边的生活了多年的弟子,契科维奇在晚年追忆了许多有关葛吉夫的往事。他以最为平实和真诚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葛吉夫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既感人又发人深省。透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对葛吉夫本人、他的精神、他的神奇本领、他的教学以及他对于一些人生问题的态度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善加消化吸收故事里提供这些素材,它们将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 更为 积极的转变。
《中学图书馆文库:孔子传》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因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中学图书馆文库:孔子传》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虽事隔两千五百年,孔子之政治事业已不足全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其政治事业之背后,实有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思想以学以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 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 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等等,都从中受益匪浅。 他就是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人物之一。梁启超等著的《王阳明传》融王阳明生平与学说于一体,为您认识王阳明、读懂阳明学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大家精要”丛书:康德》介绍了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康德批判哲学就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童年时代的温馨、少年时代的苦闷、青年时代的自由、中年时代对感性的追求以及后来皈依理性的生活——的反思。他深信,没有经过理性审视的知识和生活是没有确定性的。由此,他从独断论返回到理性的自我反思,一方面试图为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寻求稳定的根基,另一方面试图为人的平等和尊严寻求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