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历史上似乎没有人可以与泰勒·斯威夫特匹敌:一个拿着吉他的少女成为全球受欢迎的流行歌手、词曲创作人、故事讲述者、吉他英雄和现场表演者。“流行乐女孩”不再只是一种类型、一种风格或一时的潮流,而是被泰勒推向了音乐的核心地位。她重塑了流行音乐在乐迷心中的形象,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受“泰勒·斯威夫特”影响的世界里。 泰勒的成名之路没有先例可循,所以她须亲手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在她的人生故事里,她会变成许多不同的泰勒——每一个都想掌控麦克风。她会把一些糟糕的主意变成绝妙的歌曲,她会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段感情,仿佛这是她一生中后一次感受到情绪。重要的是,泰勒始终是一个词曲创作者。她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的制作、聆听和体验方式。她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天赋,能写出令人感同身受的歌曲。泰勒的音乐不
拥有唱遍宇宙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们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将震撼你》(We Will Rock You)等传世经典歌曲;英国唱片最高纪录保持者,揽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入选摇滚名人堂,全员入选词曲作者名人堂 如此辉煌与传奇的缔造者正是英国殿堂级的摇滚乐队 皇后乐队。 乐队主唱弗雷迪 莫库里是非洲出生、印度长大的帕西人,十七岁时随家人移民至伦敦;吉他手布莱恩 梅在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手里的电吉他由他自制;从牙科学转战生物学的鼓手罗杰 泰勒多才多艺,面容姣好却有着粗犷的嗓音;贝司手约翰 迪肯是本科拿下全A成绩的电子工程学硕士在读生 1971年,当这四位伦敦的大学生最终走到一起,流行音乐史上最华丽高贵的乐队就此诞生。 英国著名文化记者马克 布莱克整理了多年积累的采访资料,
本书是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查尔斯 R. 克罗斯写就的权威科特 柯本传记。 作者通过4年的调查、400多次采访以及对柯本未出版的日记、歌词和家庭照片等珍贵资料的抽丝剥茧,生动再现了这个传奇摇滚巨星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足迹 从悲惨的童年到孤苦的青春期,再到在阿伯丁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直至最终成名后在公众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下自杀身亡。 《重于天堂》不仅为读者呈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地下摇滚乐的辉煌群像,更将其中心人物科特 柯本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发掘出来 这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的故事,更是一个始终渴望爱的、孤独的孩子的故事。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第六级-第八级 定价 66.00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开本 8 作者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 装帧 页数 119 字数 ISBN编码 9787103057391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二版)》于2017年开始组织筹编,成立了该教材编委会,由钢琴学会会长吴迎主编,教材的具体初编工作由编委会成员分级负责。其中,第一级至第三级由周铭孙负责初选,第四级至第七级由常桦和李昕负责初选,第八级至第十级由李民和王遒负责初选,韦丹文参与了全程的审编工作。经过多轮的研讨和审核,确定了现在的版本。体现了群策群力与集思广益,也是钢琴学会为全国社会音乐考级工作做出的一项重要的贡献。
以时间为 分水岭 聂耳在上海的五年,可以分成两个 时光片断 : 1930年7月到1932年8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初两年,也是他经历了失业、再就业的两年。经历了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932年11月到1935年5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后三年。这时的他,音乐创作日趋成熟,尤其是1933、1934两年,是他音乐创作的 丰收年 。 1935年,当淮海路上一幢三层小楼夜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声,聂耳在上海写下了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 生命绝唱 。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划破夜空,唱响了中华民众血色黎明的 前奏曲 。
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者,著名诗人公木的传记,以生动的笔墨,讲述了公木的一生,及其艺术创作的经历和特点。全书总体格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本书此前曾由长春出版社出版,此次作者对内容作了修订,推出新版本。 公木(1910年-1998年10月30日),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青年时投身革命,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岢岚谣》,与郑律成先生合作完成了《八路军大合唱》 为革命而写诗,这是他走上文学道路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抗战胜利后,他投身于教育事业,进行学术研究。1998年10月30日病逝于吉林长春。
《俯首鼎和(李凌中国新音乐事业开拓之旅)》讲述李凌是中国新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如同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有了自己的“新文学”,那么李凌是随后而来的中国“新音乐运动”的旗帜性人物,至少是这一运动的“主将”。如果说“新文化”是西风东渐的必然产物,那么,“新音乐”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来的红色音乐的另一个称谓。李凌直接受到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的关心与指引,在国统区把“新音乐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团结了朋友,成为当时艺术界进步力量的象征。 李凌或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音乐批评家,不是自成体系的音乐理论家,但是,他的文字是为他的行动服务的。他的文字在白色恐怖下是战斗的工具,在火热的建设时代是进军的号角,在歌舞升平时是大时代的颂歌。当然,在遭受误解甚至曲解时,
弗朗茨·李斯特于1811年生于匈牙利雷丁;1886年卒于拜罗伊特。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父亲是一位杰出的业余音乐家。李斯特幼年起即接受音乐教育,9岁时即能演奏难度很大的里斯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在一群匈牙利贵族的资助下学习6年。1822年举家迁往维也纳,在那里向车尔尼学习钢琴,向萨列里学习理论。他是一位钢琴演奏大师,革新和拓展了当时的钢琴演奏技术;又是一位在创作上有所创造的作曲家,他是现代极为重要的体裁交响诗的创始人。 要理解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应先了解他的演奏风格。他钢琴演奏技术的创新和演奏技术的才能,似乎可以与小提琴演奏巨匠帕格尼尼在小提琴领域里的才华相比,当李斯特坐在钢琴前演奏时,琴弦上回响的不单是一个个的乐音,而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征服了听众。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在1838年次听李斯特演奏时说:
本书以音乐家串联起音乐史,从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乐史长河中,选取30位代表性音乐家,讲述其生平故事,赏析其优秀作品,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书中讲了那么多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到现代音乐的诞生,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比才、瓦格纳、威尔第、马勒、德彪西、柴可夫斯基……一直到理查·斯特劳斯和勋伯格。可以说,阅读是在欣赏中完成的:打开书的时候,就如同音乐会开始了,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合上书的时候,音乐会结束了,月光如水,晚风吹拂着,音乐还荡漾在心旷神怡的感觉中。本次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吸收了最新成果,丰富了欣赏实践,尤其对引文、注释进行了全
弗朗西斯·卡塔坶巴著的《音系学引论》介绍:This is an up-to-date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ical theory plac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urrent, mainstream generative phonology.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introduces readers to basic concepts of articulatory phonetics,classical phonemics and standard generative phonology;the topics covered include distinctiveness, naturalness,abstractness and rule interaction. The second part is devoted to current issues in phonological theory; both the nature and organisation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in nonlinear generative phonology are explored. It discusses such areas as the role of the syllable in nonlinear generative phonology, metrical phonology and the study of stress, autosegmental approaches to tone, the place of intonation, lexical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and the 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 viewed in terms of the domain of phonological rules. With analytical exercises in each chapter and data taken from a wide rang
本书是为零基础古琴爱好者量身 的古琴入门教程。在本书中,你将掌握古琴演奏的姿势、右手四指八法及左手按弦的知识。 本书共有三十课: 课至第三课讲解了古琴的形制、抚琴姿势及古琴的特有音色等,是古琴演奏前需要学习的准备内容;第四课至第二十课是本书的重点部分,讲解了右手指法四指八法的演奏技巧,并配备了课后练习曲;第二十一课至第二十九课讲解了左手按弦的技巧及要领,并结合右手的四指八法进行古琴曲《沧海一声笑》和《黄莺吟》的练习;第三十课是对学习完前二十九课后,下一步进行古琴学习的建议。本书采用全彩印刷,其中每个指法讲解课程都配备了免费的示范视频。读者可以先观看视频,再进行实践练习。 本书不仅适合古琴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是一本介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交响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图书。书中以交响音乐发展 不同时期具代表性的20位交响音乐家为主题,以文学化的语言,以“肖像”式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20位音乐家的生平、作品及历史伟绩。每一位交响家皆以一个概括其貌的标题 ,醒目提示其历史价值。 本书适合古典音乐、交响乐爱好者,Hi-Fi音响爱好者,音乐专业院校师生,音乐类电影/综艺节目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等群体阅读。
本书是一本叙述交响音乐发展历史的图书。本书包括交响音乐的萌生与萌芽、交响音乐的成长与成熟、交响音乐历 划时代音乐人物的历史贡献、交响音乐各流派的风格特征,以及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交响音乐的发展记录等内容,以散文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交响画卷。 本书适合古典音乐、交响乐爱好者,Hi-Fi音响爱好者,音乐专业院校师生,音乐类电影 / 综艺节目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等群体阅读。
本书及《交响世界5 交响名作鉴赏(下册)(第2版)》是介绍交响音乐作品创作历程、乐章布局、旋律风格、历史价值等内容的图书,以作曲家的生辰年代为顺序,展现交响音乐发展的轨迹。书中精选17世纪到20世纪的80余位作曲家的160多部代表作品,如同熟读唐诗300首一样,作者将带领读者聆听这160余部作品,了解古典音乐中的交响音乐这一主脉的基本面貌。 本书适合古典音乐、交响乐爱好者,Hi-Fi音响爱好者,音乐专业院校师生,音乐类电影/综艺节目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等群体阅读。
本书及《交响世界4 交响名作鉴赏(上册)(第2版)》是介绍交响音乐作品创作历程、乐章布局、旋律风格、历史价值等内容的图书,以作曲家的生辰年代为顺序,展现交响音乐发展的轨迹。书中精选17世纪到20世纪的80余位作曲家的160多部代表作品,如同熟读唐诗300首一样,作者将带领读者聆听这160余部作品,了解古典音乐中的交响音乐这一主脉的基本面貌。 本书适合古典音乐、交响乐爱好者,Hi-Fi音响爱好者,音乐专业院校师生,音乐类电影/综艺节目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等群体阅读。
本书是一本介绍交响音乐相关知识的入门图书,从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个性的、技巧的视角详细解读交响音乐。本书包括交响名词解释、乐曲曲式分析、乐章构成、乐队分布、乐器特点等内容,同时将交响乐赏析与作品寓意、背景文化等结合,为读者开启交响音乐欣赏之门。 本书适合古典音乐、交响乐爱好者,Hi-Fi音响爱好者,音乐专业院校师生,音乐类电影 / 综艺节目导演、制片人、剪辑师等群体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