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勤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找矿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1947年在湖南瑶岗仙发现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安徽凤凰山铜矿,马山硫铁矿以及南京岔路口硫铁矿;1954年在攀枝花铁矿调查,确定了矿床特征成因及其规模;1957年在南发现加里东期花岗岩,揭开了华南花岗岩及成矿关系研究的序幕,该项研究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1973年起开展华南断裂呦陷带内某些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铁铜矿床的研究,研究成果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本人获得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执教半个多世纪,培养了大批优秀地址人才,为我国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徐克勤传》通过 口述历史 的形
《实证:胡适哲学讲演录》一书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学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既承认西方哲学的发展优势,同时也给予中国历史上几位哲学家极高的评价,同时他对中国禅学的文献搜集和学术研究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适对“中国式”哲学的深刻解读,在中国近代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这二十年中,传记材料很难收拾。作者的材料只限他在海外能收集的在部分遗著,和那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遗著也很不完全,所以作者只能写一篇简略的传记。
本书通过翔实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记录了张伯声这位科学大师的精彩人生经历、奇闻逸事、高尚人格,以及在人生旅途的每个阶段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地质科学研究等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展现出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理念和自强不息、笃学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本书以张伯声的人生历程为线,以科学成就为珠,点面结合,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位科学大师不平凡的一生。阅读本书使人们可以获得一个与大师亲密接触的机会,以及站在智者的肩上看世界的机会,使人们在喧嚣和浮躁的现代社会里得到人格的净化和人生的感悟。本书文笔流畅洗练,故事情节生动感人,适合大众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实证:胡适哲学讲演录》一书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学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鞭辟入里,切中肯綮,他既承认西方哲学的发展优势,同时也给予中国历史上几位哲学家极高的评价,同时他对中国禅学的文献搜集和学术研究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胡适对“中国式”哲学的深刻解读,在中国近代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区域地质深化理论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区域构造、构造应力场演化及其对矿区、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和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的控制。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15个矿区的瓦斯地质规律,将全省划分为3个高突瓦斯带和1个低瓦斯带。探索了河南省构造煤的形成、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区煤与瓦斯突出指标体系的特点。评价了河南省煤层气资源,针对煤层气资源和构造煤发育条件,提出了河南省煤层气开发总体思路。《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可供瓦斯地质、煤矿安全、煤层气地质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广大煤炭行业科研爱好者的参考书。